终结饥饿 | World Food Programme Skip to main content
什么是饥饿?

饥饿是由于缺乏食物引起的不适或疼痛,与粮食不安全不同。粮食不安全是指无法正常获得安全营养、能保障发育和健康生活的食物。

2024年,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行动且有数据可查的71个国家中,有多达3.09亿人正面临突发性粮食不安全状况。世界粮食计划署致力于在2030年前实现零饥饿,这是各国政府根据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2制定的目标。 

饥饿数据

  • 3720万人 处于“紧急”或更严重级别的饥饿状态
  • 47个国家 饥饿群体分布
  • 1.39亿人 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24年计划触达的人数
饥饿问题的原因?

冲突是当前全球饥饿危机的主要原因,它迫使人们背井离乡,失去生计,扰乱市场,抬高粮价,破坏重要的发展成果。这一毁灭性影响遍及巴勒斯坦、苏丹、叙利亚、也门和乌克兰等饥饿热点地区。    

洪水、干旱和热浪等气候紧急情况也造成重大影响,不仅威胁生命,破坏生计和农作物,还导致土壤退化,基础设施和农业资产受损。   经济不平等加剧了饥饿危机。当经济困境和外部因素(如乌克兰冲突)导致粮食价格上涨时,最贫困的人们更难获取营养食物。此外,全球每年约有 30% 的粮食产量受损或浪费,由于缺乏技术和市场,许多农民损失惨重。   

饥饿会带来哪些影响?   

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膳食对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儿童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会受到深远影响。患有营养不良儿童的死亡率是健康儿童的12倍。 营养不良会减缓经济增长,延续贫困状况,影响儿童教育和成人劳动技能,对国家的人力资本和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饥饿是导致恶性循环的元素之一,它还会使得冲突加剧,反之亦然。 背井离乡的人们可能会与其他人争夺稀缺资源,尤其是在贫困和存在不平等问题的地区。   

饥饿何时演变成饥荒? 

饥荒是粮食不安全问题最为严重的情况。当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开始因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食物而饿死时,则宣布进入饥荒状态。陷入饥饿前线的国内流离失所者和难民是最脆弱的群体,他们中许多人完全依赖粮食援助生存。 

饥荒的定义

  • 每1万人 有2人 死于饥饿、疾病和营养不良
  • 20% 的家庭 面临极度粮食短缺
  • 30% 的儿童 患有突发性营养不良

世界粮食计划署如何应对饥饿问题

冲突

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受冲突影响的人们提供拯救生命的粮食和营养援助,利用全地形车和空投触达最偏远的地区。世界粮食计划署是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通过加强社会连结以及消除冲突地区的不满情绪,拯救生命,促进和平,同时增强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推动国家责任及服务的提供。 

气候变化

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预测性行动,利用早期预警系统预先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保障社区安全。此外,世界粮食计划署还在推广气候智慧型能源解决方案,促进现代烹饪用具和可持续能源设备的应用,提高小农的粮食生产、加工和储存能力。 

灾害

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物流群组牵头协调人道主义物流工作,确保可以高效应对大规模灾害。此外,世界粮食计划署还领导紧急电信群组,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拯救生命的连接。通过定点地理空间分析,世界粮食计划署能够准确测绘自然灾害带来的即时影响,从而迅速、有针对性地应对自然灾害。 

不平等

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开展“以工代赈”计划,鼓励社区参与土地重建等项目,并提供现金或粮食作为交换。通过“从农场到市场联盟”(Farm to Market Alliance)等倡议,帮助小农衔接市场,实现作物多样化并提高其商业潜力。与此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还提供现金转移援助,帮助人们做出改善其粮食安全的选择,同时为当地经济注入资金。此外,世界粮食计划署与各国政府合作开展学校供餐等项目,以加强社会安全网。 

粮食损失

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小农户传授应用经改良的产后处理方法,并结合简易高效的密封储藏设备,保护农作物免受昆虫、啮齿动物、霉菌和湿气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