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求證得到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跳去內容

Wikipedia:求證得到

呢版係維基百科五大支柱嘅一部份。撳呢度睇多啲。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最緊要一樣嘢係啲料要夠「堅」,「堅」唔係話要駭人聽聞或者好有爆炸性,而係要有根有據,唔可以自己老作出嚟或者亂噏一通。寫文嘅人應該話返畀人知寫嘅嘢係出自邊度,等其他人可以查返啲嘢係堅定流,堅料要係一啲曾經出版過嘅嘢,例如書或者雜誌,因為曾經公開出版過,亦即係好多人都可以搵到。堅料最好夠堅:流料可能會被人提出刪除要求,例如係一啲可靠性存疑嘅網站、傳媒,只有單一來源嘅文章等等。

求證得到」、「非原創」、「中立、客觀」都同樣係維基百科嘅核心政策,呢幾樣政策對維持維基百科嘅質數同公信力都好重要,一般情況係應確保每一篇提供內容嘅質素夾公信力都拍得上正規出版物嘅文都唔會有例外,係寫呢方面嘢嘅人一定要留意返自己寫嘅嘢有無跟呢幾樣政策。若果係有具體唔同編輯議題未必合乎呢度啲指示,喺處理質素夾公信力方面係有唔同嘅背景基礎同查驗等方式,唔同編輯應當優先交換返呢啲情形兼審慎咁評估採用合適啲嘅方式,保證喺唔同範疇啲編輯內容嘅質素同可信度都可以根據返自身唔同嘅條件得到適切嘅保障。

提供核驗嘅來料

[編輯]
點樣寫好根據,可以睇吓:Wikipedia:根據

提供根據係一般防止有人作嘢嘅一個保險,啲質素同可信度都要求高嘅文、所有會畀人質疑或者有可能畀人質疑嘅嘢都應可有可信嘅資料來源放喺篇文入面,而所提供嘅根據理論上冇實際環境因素限制嘅情況話需要,都應當搵得返、查得返先算,維基百科全書唔會收嗰啲料。

喺呢個指引下,有嘢啲來料如果係俾人查驗過冇超出合理懷疑係有唔可信嘅話、可能會畀提出刪除,不過編輯者亦可以提出反對,照呢度嘅程序只要係有爭議嘅時候都要畀機會去討論返啲爭議,喺提出質疑來料依據啲可信度嘅時候、就一定要畀時間等編輯參與返去檢視啲爭議係咪適當,查驗編輯假如要正式咁提出懷疑某一質素同可信度高要求嘅文案度有流料嘅,可以先去有問題篇文嘅討論頁提出,另外亦可以喺篇文度加一個根據要求嘅模,即係咁:{{fact}},或者喺無根據嘅內容上加呢個模:{{Unreferenced}},同時亦可以加一啲唔會顯示出嚟嘅 HTML 提示,或者加喺編輯摘要入面。[1]

不過要小心唔好玩過火,唔好係又要根據唔係又要根據,真係有問題先好要求。維基百科創辦人咁講:「我都唔想咁長氣,不過實在有太多只係話自己唔知邊度聽過又當係根據,就係咁拗幾日都拗唔掂,其實使乜拗,呢啲都唔知邊度聽返嚟嘅嘢,根本唔需要再加根據要求嘅模,可以直接刪除都得,除非另外搵到根據。而對於講在生人嘅文,就直情無根據唔得。」[2]

[編輯]
同時可以參考吓:可靠來源 同埋 講在生嘅人

所有嘅文最基本要求係要信得過,喺主流機構啲整體常規出版(紙質媒介、視聽媒介、數碼媒介等)自由度冇特別需要留意嘅情況下,一般至小搵得返出版過嘅資料、係畀普通用家追查返啲嘢係咪可驗證嘅:常規講唔同專業課題嘅編輯者都要根據返質素同可信度嘅屬性去提供返適合嘅來料出處,等其他普通用家需要對比內文同來料嘅時候、可以比較返篇文講嘅同佢原本個出處有無出入;若果對比返內文涉及或所處嘅資訊流通等背景基礎,本身可能受現實自由度等關鍵因素嘅影響而未必適用返呢一章節嘅指示,編輯者應審慎咁個別處理兼向社區&社羣其他成員提示返相應情況。

堅定流

[編輯]

留意到嘅話呢(2019年前後為重)陣本地語文所建基係信源方面,同普世度自由開放環境係出現咗極大嘅差距,逐漸缺乏咗同普世文明相匹配嘅多樣化信源資產基礎,尤其新聞資訊同關聯專業啲相當情況,建議係盡可能優先用外文料如非必要,非主流、私人或個人出嘅料,接觸中文唔論主流或非主流嘅渠道,啲料堅或流嘅判明,喺用家你閱讀時下要多種考慮返資訊流通背景啲變動、並同社區&社羣各方熟悉情況嘅編輯者等保持溝通,保證當期時採取嘅驗證標準盡可衡平到社羣利益同維基內文尺度

當要非常認真去考慮返啲資料信唔過嘅,原因通常都係因為啲嘢嚟自嘅媒介啲公信力有可能需要認真咁檢視,呢啲料本身可能經過嘅唔係編輯熟知嘅查證程序,或者係查證過程有超出合理懷疑嘅情況,所以當呢啲渠道返嘅料啲公信力有可疑嘅時候,通常普通人未必百分百係信唔過。喺考慮返平衡查證過程本身可能受整體環境因素箝制影響嘅情況時,除咗唔可以堅硬要求所有類型嘅文可以一致咁完成成套既定嘅查證流程,亦要確保返所有要砌好質素同砌好認受度啲文,所搵嘅料都係喺啲仲一般人可接觸同一般信得過嘅渠道度獲得嘅。

私人出版 (網上或者書刊之類)

[編輯]

由於任何人都可以自己起一個網頁,又或者畀錢出一本書,所以呢啲私人出版嘅嘢、或者係個人網頁、網誌之類都唔算係一個可以接受嘅根據出處。[3]

喺主流機構啲整體常規出版(紙質媒介、視聽媒介、數碼媒介等)自由度冇特別需要留意嘅情況下,私人出版嘅嘢如果個人好出名、專門學者或者係有關方面嘅權威,係可以勉強接受作為根據出處,不過係曾經有第三者途徑出版過嘅話就最好;若果所處嘅背景情況有特別需要留意嘅情況、例如整體資訊自由度等唔足以支撐整體出版嘅常規完善,編輯者應審慎咁個別處理兼向社區&社羣其他成員提示返相應情況,保持研判對比返唔同個案或專業啲情況,經對應評估過個別非主流、私人或個人出嘅料若喺對應內文等係相應咁有可引據嘅基礎條件,應同常規來料一視同仁。

若果係講在生人嘅時候,唔理呢啲私人出版嘅人有幾出名都唔計,一定要有第三者出版嘅資料先可以作準。參考WP:BLP

引用私人出版講返嗰個人嘅嘢

[編輯]

如果喺一篇講一個人、組織或者公司之類嘅文入面,引用返呢個人或者組織嘅私人出版內容,例如喺一篇講一個人嘅文入面,引用呢個人嘅私人網誌內容,最好可以:

  • 同著名人物相關
  • 無爭議
  • 唔會過份大隻講(唔會過份自誇自擂)
  • 唔涉及其他人
  • 唔涉及無厘啦更嘅嘢
  • 唔會令人懷疑寫文嘅人係咪另有目的

其他語言嘅料

[編輯]

由於呢度係粵語維基百科,為咗方便讀者,如果有同等質素嘅引文嘅話,優先用粵文嘅引文。冇嘅話,就盡量搵中文、英文呢啲講粵語嘅人好多都識嘅語文。因為用粵語維基百科讀者普遍睇得明嘅語文嘅參考來源做根據,其他人想求証都方便啲。

翻譯過程無可能百份百準,無論係普通維基友定係專家翻譯一樣會有偏差。原則上,讀者係應該有得比較返篇文同佢所提供根據嘅出處有無出入。

如果要直接引用唔係粵文嘅來源,最好:

  • 如果有出版社方面官方嘅粵文翻譯,跟返官方翻譯;
  • 如果係寫文嘅人自己翻譯一啲唔係粵文嘅嘢,要畀返原文出嚟.等其他人可以比較返有無出入。

翻譯方面嘅指引,可以參考Wikipedia:翻譯

相關

[編輯]

參考

[編輯]
  1. See Help:Editing#Basic text formatting: "Invisible comments to editors only appear while editing the page. If you wish to make comments to the public, you should usually go on the talk page."
  2. 原文:I can NOT emphasize this enough. There seems to be a terrible bias among some editors that some sort of random speculative 'I heard it somewhere' pseudo information is to be tagged with a 'needs a cite' tag. Wrong. It should be removed, aggressively, unless it can be sourced. This is true of all information, but it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about living persons.出自Jimmy Wales (2006-05-16). ""Zero information is preferred to misleading or false information"". WikiEN-l 通訊存檔. 喺2006-06-11搵到.
  3. "Blogs" in this context refers to personal and group blogs. See e.g., Wikipedia:Articles_for_deletion/The_Game_(game)_(6th_nomination) for an often-cited example deletion discussion covering this matter. Some newspapers host interactive columns that they call blogs, and these may be acceptable as sources so long as the writers are professionals and the blog is subject to the newspaper's full editorial control; that is, when it isn't really a blog. Posts left on these columns by readers may never be used as sources.

伸延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