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饺子的故事_经验交流_河南政协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市县政协 > 经验交流

讲好饺子的故事

时间:2024-11-04 10: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张利明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政协委员,新金鹏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焦作市劳动模范。

  从3人作坊起步,滚动发展到成为拥有100余名员工、日产能力50吨的中型食品企业;从我要致富到带领乡亲共富,张利明在讲述饺子故事的同时,也用行动诠释着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

  牢记责任担当 致富不忘乡亲

  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长年生病,加之兄弟多,张利明不得不早早辍学打工。20世纪90年代,张利明决心自主创业,由于经验不足,屡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直到1999年8月,张利明借助焦作市总工会扶持的2万元贷款,同媳妇和外甥女开起了饺子作坊。

  随着生意一天天红火,2000年,张利明决定将饺子作坊搬往村东一处占地3亩的大院里。接着又投资3万元买了3台小型包饺子机和制皮机,工人也从3人增加到20多人。2003年,张利明在朋友支持下,又购买了3台全自动仿手工饺子机。

  虽然企业自动化生产提高了,但是张利明不怕费工,饺子机包出饺子后,仍然采取人工整形工艺,他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包出的饺子饱满好看;二是顾客吃着‘瓷实’,有味道。”

  人工整形工艺成为张利明与同行竞争的最有效武器,企业职工也由过去的20多人增加到60人。

  成为山阳区政协委员后,张利明更是把企业继续做强做大、带领更多乡亲致富当成自己肩上的责任。2014年,他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又新增员工40多人,形成日产50万吨的能力。

  2015年,村里因水井只有90米深和管道毁坏等原因,16户养殖户和300多户村民经常遇到停水现象。村民吃不上水,养殖户不能上规模。张利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从企业拿出20万元,一方面将机井打深至300米以提高供水量,另一方面分设供水管道,更新供水设施,有效保证了村民和养殖户24小时用水,16户养殖户的规模也得以扩大。

  “要想办法帮助一些没有致富门路的乡亲,靠从事冷冻食品销售,从而走上致富道路。”张利明说到做到。山阳区中星街道庙河村村民王魁原先无固定工作,在张利明的鼓励下,从骑三轮车送饺子起步,一步步发展成为省内外3个地区总代理。据了解,目前已经有30多人像王魁一样靠销售张利明公司的冷冻食品走上了致富道路。

  张利明的“饺子故事”也依然在继续。今年,他根据市场需求,带领企业研发人员开发出包子、油条、菜角等速冻新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据张利明介绍:“我们每年使用面粉1000吨、肉350吨、菜2500吨,带动了当地50多户养殖和种植户发展。”

  积极履职建言 弘扬乡风文明

  幼时由于辍学早,张利明的文化程度不高。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他积极参加区政协组织的会议、视察、调研等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充电”。同时,张利明以企业所在的村为对象、以公司为基点,以同事工友为纽带,不断扩大社情民意信息搜集范围。除了记工作日志外,他还把每天的见闻进行归纳整理,确保提出的每一项建议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提案。

  在与乡亲们的接触中,张利明了解到传统手工技艺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他撰写了《关于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艺保护的建议》的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在与员工交谈中,张利明了解到新金鹏由于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无法享受国家给予企业的政策性支持,职工的权益也得不到有效维护。于是,张利明迅速在自己的企业成立工会组织,并撰写了《关于加强在小微企业成立工会组织的建议》。近年来,张利明还撰写了《关于重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建议》《发挥乡贤在乡风文明的引领作用建议》等提案,得到区委、区政府重视。

  此外,张利明还积极响应区政协搭建的为民服务平台——“政协委员公益行”活动,出钱出物回报社会。2014年,他自掏腰包为村里修建牌楼。过去,村里有400米主路没有路灯,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他出资给这条路装上灯杆电线、照明灯,方便村民出行。

  2021年1月,张利明得知以区政协委员为骨干的最美山阳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他踊跃报名参加并被选为副队长。在同为区政协委员赵风祯队长的组织下,张利明先后12次带着慰问品到养老院、学校、社区、农村开展慰问。2022年3月29日,张利明与区红十字会、区商务局、区工商联联合举办“齐心抗疫,温暖有你”爱心捐赠活动,捐赠价值8万元速冻食品。

  张利明在《咱金鹏的人》歌词中这样写道:“咱金鹏的人,有啥不一样,团结友谊信誉高,咱金鹏的人能做到。咱金鹏的人,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为了跨越新市场,齐心协力咱最强。”虽然语言朴素,却是他表达心声的最好方式。

(记者 王有强 靳燕 通讯员 布财勇)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