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究 - 教育人才库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究
作者:刘 俊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期:2024-10-18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在本书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存在影视解读代替原文阅读、片段赏析代替整本通读的问题,使阅读流于表面化。那么,教师如何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加强方法指导呢?

      一是跳读速读知其大概,提高阅读的效率。身为长篇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篇幅较长,个别地方语言晦涩难懂,行文中亦有大量引诗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进度。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读完整。

      参照章回体小说的回目进行跳读。跳读,是主动舍弃、有意忽略。回目即目录,高度概括了一本书或一章节的内容。阅读目录能够清晰了解《西游记》的结构布局、各章节内容及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了解全书面貌,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根据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我建议他们利用目录先查找自己能够讲得出来的西游片段,然后再仔细阅读原文,看看自己的理解与原文记载是否相符,完成了这一步,就能够获得很大的阅读成就感,进而坚定阅读完整本书的信心。参照回目,能够指导学生较为快速地选定阅读篇目开展阅读。

      以叙事脉络为线索进行速读。小说都是以叙事为主进行情节架构的,《西游记》也不例外。厘清某一个回目或某几个回目的叙事脉络,有助于我们开展速读,把握文本内容。如何快速把握叙事脉络呢?我们可以借助回目扩展法。以回目为中心,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领式的方式来扩展题目,以便快速厘清叙事脉络,比如: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回答这几个问题,并将答案用流畅的语言串联起来,本回目的叙事脉络便清晰可见了。再一个是六要素串联法,六要素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不可少的因素,找出六要素并连贯起来,叙事脉络便清晰了。

      二是精读精思透彻理解,挖掘阅读的深度。精读伴随着精思,是一种深耕细作式读书方式,需要读者耐下性子边读边思考,并学会鉴赏,精读往往收获会更多。《西游记》每一回基本上以一件事为中心进行叙述,有时也有多回叙述同一件事的,像二十四回到二十六回讲的是“偷吃人参果”、五十九回到六十一回讲的是“三调芭蕉扇”等,这些章节都可看作本书的精彩片段,人物刻画淋漓尽致、情节设置曲折生动,极具吸引力,可读性很强。

      巧用“三复情节”进行精读。中国古典名著经常会存有“三”的痕迹,像“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这种从形式上看要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我们称之为“三复情节”。“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探无底洞”等精彩片段都有“三复情节”的痕迹,只是没有明确标注出数字。比如“大闹天宫”,就经历了悟空因弼马温官小而私自下界(一闹),偷吃蟠桃、扰乱蟠桃大会、偷吃仙丹然后下界(二闹),八卦炉中练就火眼金睛后,于灵霄殿外与诸神对峙鏖战(三闹)的过程。“三闹”层层深入,由个别治安事件发展成群体事件,再上升到社会层面,“大闹天宫”由此完成。“三复情节”的应用使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既能够看出事情的难度,又利于展示人物的努力程度,合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三是基于学情,重视学生的感受、质疑和发现。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根据已有经验预设学情,整本书阅读教学尤甚,这种偏离了真实学情的教学往往导致形式化泛滥。我曾以不记名的方式书面调查过学生对阅读本书的感受、质疑和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疑问是“唐僧为什么不相信悟空而一次次赶他走”“菩提老祖后来去哪儿了”“‘无字经’是真是假”等,这与我们预设的情节、人物解读相差甚远。教师忽视学情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学情又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注呼声最高的话题,以探究带动思考、推动整本书阅读。截取“三打白骨精”片段中师傅对悟空的不信任表现和八戒的挑唆,结合前后情节和人物描写的分析我们得知,白骨精是取经团队组团后遇到的第一个妖精,此时悟空与师傅、悟空与八戒之间还存有矛盾,没有达到精诚团结、共谋事业的地步,师傅有“离了悟空也能取经”的盲目自信,八戒有泄愤报私仇的嫌疑。探究过后,学生豁然开朗,阅读兴趣在无形中被大大激发。

      在阅读任务的设计环节,我建议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点,综合利用各种阅读方式完成《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并选择合适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手抄报、思维导图、小论文等。在提供了指导、明确了要求以后,教师有时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