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看过的舞台剧
按时间排序·按评价排序·按标题排序
1-14 / 14
  • 云门舞集之红楼梦
  • 林怀民 / 林怀民 / 赖德和 / 林怀民 / 1983-10-31
  • 2020-01-30
  • 一九八三年台北社教館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賴德和 舞美李名覺 引《紅樓夢》第五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想到随张大千学画的经历,李名覺在设计舞台时,利用中国画滚条的展开方式,将长条雪纺纱组合,透过前、后彼此升降移动、堆栈的意念,来产生视觉上不同的层次空间。 林怀民也用春、夏、秋、冬四季的结构布局,来完成小说里繁华到荒凉的视觉意象。服装上红绿白黄紫粉蓝黛的披風花卉描繪里,也飘动着一袭纯粹中国红的薄纱。 越剧大师王文娟在排《紅樓夢葬花》“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时,以试图弹琴的动作来表现,她先生孙道临表示这种肢解式的分析并不高明。林怀民更大胆,创新贾宝玉这个对封建传统反叛的角色以赤裸肉体的解放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以爱欲为修行,从眷恋纠缠走向巨大深沉的赎罪领悟。
  • 云门舞集之白蛇传
  • 首演版 / 林怀民 / 林怀民 / 林怀民 / 吴素君 / 叶台竹 / 邱怡文 / 宋超群 / 1975-09-02
  • 2020-01-30
  • 1975年新加坡國家劇場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賴德和 舞美林克華 《白蛇傳》舞台右侧矗立着楊英風的雕塑。木料似蛇身交缠难辨。林怀民编舞时,想到借鉴京剧,在现代舞里那转场和亮相都新颖极了,头一出的《白蛇傳》因此蛮成功,卖座又叫好,从1975年一直演到现在。 宋元成形的《白蛇傳》,林怀民重新组织了其中青蛇与白蛇的关系,使原来位于封建奴仆关系的青蛇有了独立发展个性的可能,青蛇不再附属于白蛇,甚至敢于去追求许仙,成为有自主人格的角色。 但林怀民发现,虽然京剧元素可以带给人们熟悉感,却背离了他想要和观众沟通的本意。“舞蹈不是影视剧,它最强悍的力量应当在于感官的沟通,在于不知名的、起鸡皮疙瘩的感觉。”文字伤舞,舞近于诗。舞蹈的特长是以舞者的“生理发作”激发观众的生理反应,是能量的交换。此为一转折。
  • 云门舞集之家族合唱
  • 林怀民 / 林怀民
  • 2020-01-20
  • 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日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 編舞林懷民 舞美李名覺 音樂阿爾沃·佩爾特、南管、客家八音 《家族合唱》副题叫“台灣世紀末備忘錄”,是一首伤逝悼亡的挽歌。大红幕起的舞狮子蛮有承接《薪傳》的意思,只是调子却沉暗下去,然后,口述历史的声音响起,幻灯投影的老照片与舞者生活化的动作,共同构成了我们凝眸面对“二二八”事件的情感基石。 那段时期,少说3 万人,被失踪、未经审判即枪毙,后世就像侯孝贤在《悲情城市》里,成为一种伤痕式的个人风格。林怀民尝言:“把尊严还给逝者,我们才能拥有尊严。” 如李静君在「黑衣」一段,隻手带出那满涨欲裂悲愤不已的情绪,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以同一姿势出现,他们那凄绝的祥和,再举步往前时就不免有蛮多“悲壮”的感觉。渐渐转向暗处,一种介乎感伤和落寞之间的心绪油然生起。
  • 云门舞集之薪传
  • 林怀民 / 林怀民 / 林怀民
  • 2020-01-14
  • 1978年12月16日嘉義體育館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南管、陳達彈唱《思想起》 朱宗慶打擊樂團 “柴船渡烏水,唐山到台灣”,明天启四年,颜思齐率漳泉人士,在今嘉义县境内,建立十寨。这是先民在台灣建立基业的开端。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雲門特意在嘉义作《薪傳》首演之地。那天也适逢美国宣布与台灣断交。 舞剧分序幕、唐山、渡海、拓荒、野地的祝福、死亡與新生、耕種與豐收、節慶八章。林怀民谈创作前,曾在台风雨夜遇到一青年共同坐车,攀谈得知生活并不轻松,林怀民问,辛苦吗?青年诧问:“什么工作不辛苦?”—— 他下车后,转身走向狂风暴雨的工寮,没有奔跑—— 林怀民说想记住他们的自信和生命力,藉此来惕励自己。“在修订《薪傳》的时候,我渴望表达出他们精神的万分之一。”这些植根台湾大地,为更好的明天打拼的凡人。
  • 云门舞集之九歌 / Nine Songs
  • 首演版 / 林怀民 / 林怀民 / 林怀民 / 1993-08-10 / 2021版 / 黎海宁 / 黎海宁 / 华琪钰 / 黄磊 / 王志升 / 潘翎娟 / 2021-11-26
  • 2020-01-12
  • 編舞林懷民 舞美李名覺 題字董陽孜 迎神:鄒族迎神曲 東君:西藏鐘樂 司命:藏密梵唱 湘夫人:卑南族女聲古調、爪哇甘美朗樂 云中君:日本雅樂 山鬼:印度笛樂 國殤:朱宗慶打擊樂團 禮魂:鄒族送神曲 在构建神祗时,从贺兰山脉岩画中制成傩戏面具,巫觋用高亢性欲的姿态引诱“神”进入身体,没有世俗的慈悲,“神”总是踩踏在“人”的身上。宰制众生。 然而,湘夫人踩在竹竿上,随流河般婉转的白纱出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月影里作矜持自恋的顾盼之姿。云中君,这一游玩邀翔于流云之间的男子也从未下过舞台地面。“余处幽蕴兮终不见天”,山鬼跳着舞踏,“若有人兮”,舞台上也一直都存在一名身穿现代西装的男子穿梭于各个角落。國殤后,舞者点亮800盏烛灯,宛如天河,“魂兮归来”。
  • 云门舞集之流浪者之歌
  • 2011年版 / 赫曼.赫塞 / 林怀民 / 2011年3月12日
  • 2020-01-08
  • 1994年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喬治亞民謠 舞美王孟超 “一九九四年,我带着赫曼·赫塞根据佛传故事改写的小说《流浪者之歌》,流浪到印度菩提伽耶。”林怀民在《高处眼亮》开头写到,后来他说:“有时候我会想,我如果只能留下一部作品,我希望就是《流浪者之歌》,希望它在喧嚣的时代里,继续带给观众安慰与宁静,像那穿过菩提叶隙,斜斜照射的阳光。” 没有故事,没有角色,没有对白。只有一位身穿洁白袈裟的僧人俩掌合十,一动不动地站着。稻穀如骤雨般降落舞台,舞者们化身衣衫褴褛的修行者,执铃杖缓步走入这片谷河。“佛陀当年看到的尼连禅河对岸的林子,悉达多太子苦修六年,日进一麻一麦,终于形销骨立,同时意识到热烈渴求悟道的欲望正是他得道的最大障碍。”最后舞者用犁耙在穀海画圈,是要自我圆满完成,还是去渡流转的芸芸众生?
  • 稻禾 / Rice
  • 林懷民
  • 2020-01-08
  • 2013台北國家戲劇院 編舞林懷民 音樂客家古調等 舞美林克華 远方山脉与云瀑相合,阳光洒落,十位雲門舞者的影子投射在稻海中一方白色舞台上。除了风吹稻穗,就只有舞者的声音了。这是台东池上乡,林怀民历经一年观察,让舞者们体验割稻后,分“泥土、花粉Ⅰ与Ⅱ、日光、榖實、火、水”七章,以稻田意象寓作人生盛衰的轮回。 随着每一次呼吸,脚踝都掷地有声,“大地沉重,需要力量去理解她”一位舞者说。挥舞软长杆拟摇曳、击倒后更坚韧生长的姿态。中途一段裸身舞展示身体的丰盈。那身体如天地孕生的植物一般测度万物。正如里尔克在《论山水》说:“裸体的人却是一切…像是耕种一块田地,为它劳作像是为了收获,有它正如据有一片良好的地基,它是直观的、美的,是一幅画图,其中一切的意义,神与兽、生命的感官都按着韵律的顺序运行着。”
  • 云门舞集之屋漏痕
  • 林怀民 / 林怀民 / 林怀民
  • 2019-12-16
  • 2010年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細川俊夫 舞美王奕盛 “屋漏痕”是渗入墙壁的雨水,逐渐在壁上浮现的痕迹。也有人说,“屋漏痕”是穿透窗户或屋舍裂痕,投到房里的斑驳日光。 舞台是青花色,类似“砚台”,墨晕浮现其间。构思是《狂草》便有:把纸立起来,把墨顺引力泼下。太刻意。后来在制纸时,加入化学药剂,让纸不吸水,墨水便会随机绕来绕去,就有那么一点书法美了。 本雅明看到林语堂描写中国书法,或称“墨戏”后,讲到:虽然这些记号有其固定的联系和形式,但它们所包含的多种“相似性”却能给予它们动态。这些潜在的相似性在每一笔之中都得到表现,形成一面镜子,使得思想可以在这种相似或共鸣的气氛中得到反射。 即“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我是蛮喜欢舞者们整体动静的拿捏。
  • 云门舞集之竹梦
  • 林怀民 / 林怀民 / 林怀民
  • 2019-12-13
  • 2001年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Arvo Pärt 设计是200多株竹子林立的舞台。开头是一位白衣长发美男子吹笛(樂出黃聖凱),舞者们款步而出,舞技里蛮多“斜向上挑”的动作,加上宽松的白衣,在晨霧、春風”、夏喧、秋徑、雨霧、午夜、冬雪这七段舞里,绿竹重合摇曳,这种浸入的最贴切状态蛮有《诗经》“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的感觉。 但从“秋徑”这段双人舞后,叙事有了向“幽厉”的变化,林怀民说“竹林中有观世音菩萨、隐士,也有美丽的女鬼”,红衣舞者出现,蛮后现代地表现“在雪花飘浮的背景中裙裾翻飞长发飞扬,昭示着中国古老情境里红梅傲雪疏落有致的人文景观。”更妙的是结尾,帘幕全部升起,台上演员也开始执帚扫雪,场务上来把最开始的吹笛者拍醒,这场竹梦才告一段落。
  • 云门舞集之行草贰 / 松烟
  • 林怀民 / 林怀民
  • 2019-12-09
  • 2003台北戲劇院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約翰·凱奇 舞美王孟超 《松烟》典出曹子建“墨出青松烟”,表达“留白的感悟”。林怀民说:“我很喜欢《松烟》这个名字,和宋代才问世的油烟墨不同,松烟墨乌黑无光,入水即化,可以有很多浓淡乃至透明的层次,单是‘松’跟‘烟’这两个字的意象就很美……不像《行草》中有很多书法的投影,弄完后太实,太用力,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懂书法。” 投影是宋瓷。既有白瓷的柔和光泽,亦有细如发丝的淡紫色冰裂纹,古朴萧远。舞由十个段落组成,但之间并无明显间断。只是一群舞者将另一群舞者从舞台两旁的幕后「拉」出来,达到连绵不断的效果。蛮有种看龙安寺石庭的感觉。 乐声间,还可以听见舞者们运气、发力、衣布摩擦的声音,正如林怀民所说:“乐曲饱含不绝如缕的‘气’,能让人感觉到时光的流动。”
  • 云门舞集之水月
  • 林怀民 / 林怀民 / 林怀民 / 1998-11-18
  • 2019-12-08
  • 1998年台北戲劇院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舞美王孟超 《水月》的舞台念想诞生于慕尼黑的街道,林怀民当时看见头顶建筑的玻璃巨幕倒映出自己的身影,就问王孟超:“可不可以在舞台上加一面镜子?”后来为了营造出水光潋滟的效果,他又问:“可不可以在舞台上用水?”有了水,有了镜子,也就有了“镜花水月”。 舞者以“太极导引”为基础,“让身体跟地板接近,呼吸吐纳,就像树根一样,稳稳地扎入地下”,在慢调的巴赫乐声中,舞者是内观、自省着随直觉起舞,丢掉“明显意图“,追求“静谧处自我关照”的那种沉静。 连音乐都几度终止,让“静”统治舞台。只余清晰的汩汩水声与舞者的呼吸。两顿半的水,分解成细小的波纹,漫过脚裸,舞台上方所有镜面徐徐展开,一切都倒映在镜面与水波中,映照出层层叠叠的虚实。
  • 云门舞集之行草
  • 林怀民 / 林怀民
  • 2019-12-07
  • 2001年12月1日,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 編舞林懷民 音樂瞿小松 舞台設計林克華 張照堂監制攝像 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书法造型最根本的是线条。笔走龙蛇,永远不可能逼真地“写形”,自然只能选择“神似”,便是“以形写神”。 白方块的打光,类似宣纸铺展,行与行的间距虚实留白。名家原稿投射于后。黑衣舞者们用太极导引贴地“蓄势”、内家拳招式的停顿与亮摆,京剧的“走过场”,甚或一袭墨黑的长袖,在木鱼和大提琴声里疾书舞动。 特别是周章佞跳“永字八法”: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勾为“趣”,左上横为“策”,左下撇为“掠”,右上撇为“啄”,右下捺为“磔”。 这些形容动作的词,都属急速果敢之类。 像米芾说的,一种动作的过程。这种动作,即用笔的动作,变做舞者肢体丰富的变化性,表达得极为得要。
  • 勇者之剑
  • 刘若瑀 / 黄志群 / 黄志群
  • 2019-11-16
  • 四川省大剧院观看,第二场。之前優人舞者们在文殊院焚香礼佛、即兴击鼓的场景没见着,但在A4红馆见到了创办者刘若瑀女士,除了教我们打坐和跳静心的“神圣之舞”。她还讲到自己在纽约求学时期,师从波兰戏剧家葛托夫斯基(这位大师研究老庄,特爱琢磨《易经》)重视自然对人影响的理念对舞团日后在台湾木栏老泉山上修为尤为重要。 而从小在马来西亚学习“狮鼓”的云门舞者黄志群的加入更是将击鼓、静坐与武术融入他们的创作中,“先学静坐,再教击鼓”,千变万化,一棒一棒地打着基本功,而每一棒都是一个当下。 为了完成《勇者之劍》,刘若瑀闭关36天,“在安静的状态下独思独处,与自我有了更多连接。突然之间,我发现那个跟随念头而起的我,其实有许多个我。” 看神鼓的演出还有个大哉问,即根深自己的文化,这是以后我的一个导向。
  • 尤里乌斯·凯撒 / 裘力斯·凯撒
  • 蜷川幸雄 / 阿部宽 / 藤原龙也 / 横田荣司 / 吉田钢太郎
  • 2019-07-14
  • 成都日本戏剧影像展观映,闹闹腾腾的,基情燃烧的,莎士比亚的,蜷川幸雄的。

源的舞台剧标签

按标签量排序·按首字母排序

搜索更多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