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今年目前为止最棒的观剧体验,剧本身的质量另说,但场内场外的可笑与荒诞、外国戏剧与本国现实的高度契合与互文,都无疑让这部德国邵宾纳版的《人民公敌》有了非常特别的意义。
首演后被“调整”,售票通道关闭,互动环节被取缔,剧外发生的种种,不,应该说这个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本来就比易卜生的故事要魔幻一百万倍。
执着的医生为了心中的正义,不惜成为“人民公敌”,当观众在现场被问及谁支持他的观点时,绝大部分人举起了手,这个本应激昂的场景我事后想起,却觉得莫大讽刺。因为只有在这种虚拟的场景中我们才有那么一次投票的机会,且即使是在这种虚拟的场景中,我们也没有表达的权力。当主演在台上说:“这里本来应该有一个观众和角色对谈的环节,但是现在没了,我也不知道对你们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其后那尴尬的巨大的沉默的真空,那种对中国现实太过真实的写照,以吊诡的方式达到了艺术创作和现实讽喻的完美结合。但更悲哀的是,即使是在剧场里在一个虚拟的场景中,我们也不允许哪怕是以最无力虚无的方式,来说出“言论自由”四个字。
而这些在剧场里举手支持的人(包括我自己),若在现实中面对如剧中那样的困境:作为城市财源的水源被污染,这个事实一旦披露,收入骤减、税收猛增、经济困顿……当我们面对利益和正义的困境,面对自我生存和捍卫真理之间的选择时,真的会站在主人公的一边支持他说出真相吗?答案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事件中显现了。现在的中国人里,怕是不信奉弱肉强食的已属善良,犬儒的已算仁慈,不同流合污已是极限。
所以当医生在演讲的最后说“这样的社会活该灭亡”,我比任何时候都深有共鸣。因为这是最近一次又一次看到这个国家的丑恶现实时心里闪过的念头。医生那种为了捍卫心中的正义而不惜与全人类为敌的形象,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的幻想与冲动,但幻想归幻想、冲动归冲动,当惨烈的现实铺天盖地向你涌来时,不是每个人都有当烈士的勇气。于是这出话剧的最后,失去一切的两夫妻看着桌上那个可致他们生也可致他们死的股票时,那难以言喻的对望,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他们会怎样选择?我们又会怎样选择?话剧在下一瞬间灭灯结束,最后的结局已留给每一位观众的内心继续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