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看起

看到很多剧评都围绕在主要人物的关系层面,而我有些别的想说。
在观察这部剧的时候,我一直试图了解其中看似荒诞的动作和言语。少女的大部分言语都是内心独白,而穿着黑色的纱裙的演员其实是她疯狂变态的心,剧情介绍说这是一部独角戏,我个人觉得这样说不太深入,这应该是无角戏,舞台上演员扮演的分明就是一颗癫狂,直白,不羁的心脏。
穿着黑色硬底皮靴的心脏是慌张不安的,每当她惊慌失措,她的心都开始疯狂跳动,每当她表露心声,她的心都会适时地重击在地,好像为这句话画上重点标记。
剧情有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少女疯狂地恋父,艾尔莎代表着她对父亲的欲望,而安娜则代表着她又爱又恨又嫉妒的母亲。剧情开始时少女,艾尔莎和父亲一起去海边,少女并未觉得不安,因为此时她实际是掌控着父亲的爱,可是当她得知父亲要安娜来,尤其是当她发现安娜其实与父亲相爱的时候,一切疯狂和内心的挣扎就都开始了。
艾尔莎果然一点点地被父亲抛去,当尴尬的一家来到舞会,少女的心开始对满含恋父的一面表示可怜,在她偶然看到父亲和安娜的暧昧,她开始承受不了,其实结合故事的背景介绍就可以得知,她知道父亲经常换情人,所以如果这只是涉及父亲的两个情人的争风吃醋的话,少女没有必要在当时因为想到可怜的艾尔莎而叫住父亲并大声指责,她那么撕破脸去做这件事,不过是想阻挠父亲离开艾尔莎-她恋父的一面。
可是安娜毕竟那么有魅力,那么合时宜,那么符合这个世界的伦理,艾尔莎终归是要逐渐淡去的。
少女开始寻找自己的爱情,她遇到男孩,并和他做爱,一夜之情远远谈不上爱,女孩之所以这么快品尝禁果,只是因为内心的潜在的力量要求她忘掉父亲。
本来很可能她就爱上这个男孩,然后开始正常的生活了,可是戏剧总会走向另一个高潮,代表母亲的安娜走过来斥责她,“放弃做一个林间女孩,去做一个好孩子吧,哪怕只有一个月”。安娜已经夺走了自己的父亲,却还要夺走自己欲望的最后发泄口,少女怎么可能不抗拒,于是她在暴跳如雷后开始了阴谋。
她怂恿艾尔莎和男孩在一起,让自己的父亲吃醋,没有哪个父亲会心甘情愿将女儿交给一个青涩的男孩,到这儿我一直在想孟京辉会安排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会让这种情节战胜吗?还是会让少女像普通人一样渐渐把这种情节淡去?果然,孟京辉给出了惊世骇俗的答案,内心战胜一切,于是,安娜在离去的路上出车祸死了。。。
ps
关于为什么安娜必须是母亲,我忘了是哪一段,少女诉说着她对安娜的恨,但是诉说到最后,少女突然说,安娜,我恨你,我恨你是因为,我爱你。。显然,如果安娜代表的不是母亲,而只是一个要和父亲结婚的情人,少女没必要爱她,又爱又恨,只能是一个少女对母亲的情结。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精神分析的很好的话剧。
所知甚少,欢迎交流。
在观察这部剧的时候,我一直试图了解其中看似荒诞的动作和言语。少女的大部分言语都是内心独白,而穿着黑色的纱裙的演员其实是她疯狂变态的心,剧情介绍说这是一部独角戏,我个人觉得这样说不太深入,这应该是无角戏,舞台上演员扮演的分明就是一颗癫狂,直白,不羁的心脏。
穿着黑色硬底皮靴的心脏是慌张不安的,每当她惊慌失措,她的心都开始疯狂跳动,每当她表露心声,她的心都会适时地重击在地,好像为这句话画上重点标记。
剧情有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少女疯狂地恋父,艾尔莎代表着她对父亲的欲望,而安娜则代表着她又爱又恨又嫉妒的母亲。剧情开始时少女,艾尔莎和父亲一起去海边,少女并未觉得不安,因为此时她实际是掌控着父亲的爱,可是当她得知父亲要安娜来,尤其是当她发现安娜其实与父亲相爱的时候,一切疯狂和内心的挣扎就都开始了。
艾尔莎果然一点点地被父亲抛去,当尴尬的一家来到舞会,少女的心开始对满含恋父的一面表示可怜,在她偶然看到父亲和安娜的暧昧,她开始承受不了,其实结合故事的背景介绍就可以得知,她知道父亲经常换情人,所以如果这只是涉及父亲的两个情人的争风吃醋的话,少女没有必要在当时因为想到可怜的艾尔莎而叫住父亲并大声指责,她那么撕破脸去做这件事,不过是想阻挠父亲离开艾尔莎-她恋父的一面。
可是安娜毕竟那么有魅力,那么合时宜,那么符合这个世界的伦理,艾尔莎终归是要逐渐淡去的。
少女开始寻找自己的爱情,她遇到男孩,并和他做爱,一夜之情远远谈不上爱,女孩之所以这么快品尝禁果,只是因为内心的潜在的力量要求她忘掉父亲。
本来很可能她就爱上这个男孩,然后开始正常的生活了,可是戏剧总会走向另一个高潮,代表母亲的安娜走过来斥责她,“放弃做一个林间女孩,去做一个好孩子吧,哪怕只有一个月”。安娜已经夺走了自己的父亲,却还要夺走自己欲望的最后发泄口,少女怎么可能不抗拒,于是她在暴跳如雷后开始了阴谋。
她怂恿艾尔莎和男孩在一起,让自己的父亲吃醋,没有哪个父亲会心甘情愿将女儿交给一个青涩的男孩,到这儿我一直在想孟京辉会安排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会让这种情节战胜吗?还是会让少女像普通人一样渐渐把这种情节淡去?果然,孟京辉给出了惊世骇俗的答案,内心战胜一切,于是,安娜在离去的路上出车祸死了。。。
ps
关于为什么安娜必须是母亲,我忘了是哪一段,少女诉说着她对安娜的恨,但是诉说到最后,少女突然说,安娜,我恨你,我恨你是因为,我爱你。。显然,如果安娜代表的不是母亲,而只是一个要和父亲结婚的情人,少女没必要爱她,又爱又恨,只能是一个少女对母亲的情结。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精神分析的很好的话剧。
所知甚少,欢迎交流。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