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的剧情简介 · · · · · ·
1931年2月7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位年轻的作家被秘密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亡,五烈士的灵魂在意识世界里相聚,叩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死:是因为对我们开枪的士兵吗?是因为在东方旅社的那次会议吗?是因为文学吗?是因为仇恨吗?又或是因为爱?在这场关于死亡的探讨中,他们解开了情感的枷锁,更清晰地看清了自己的本心,找到了选择革命的初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唤醒和解放更多的中国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无怨无悔。
浪潮的剧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4/24浪潮线上观影
# 整体评价 ***本篇评价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权威评价。 任务话剧,总体远低于预期,不太喜欢。有亮点,但是本子不符合我的审美取向。开头第一个故事和结尾不错,美术很好看。 整体:5.5 分 # 为什么想看《浪潮》 1. 电影《浪潮》非常震撼,看到名字会有期待的投射。 2. 习...
(展开)
潮汐潮落.不变是少年
《浪潮》.是上海献给党百年的主旋律话剧.同时也是一部有温度有厚度的戏剧.从来没有想过能被此类型的话剧赚去那么多的眼泪.因为那样的生活始终离我们太远.但《浪潮》的五个篇章却能做到每一章都能如此干净有力地直击观众心里.这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主旋律作品! 戏的开端留足了“...
(展开)
高校人物传记(志)话剧的通常模版
其实这个剧评和这部剧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其中的桥段让我想起来这十多年来高校原创人物传记话剧的一些俗套和惯常手法,其溯源倒是说不清楚是从哪里“开宗立派”的,倒是在《浪潮》里有很直观的呈现。我印象中最早看到这样的话剧是清华的《马兰花开》,后来因为和北京的高校接触...
(展开)
记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线上公益放映《浪潮》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31年2月7日,五位左翼作家联盟的年轻人,逝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在灵魂漂荡之际,与家人告别,与过去和解。 这五位年轻人,仿佛就是整个时代的缩影: 哥哥是国民党军官的殷夫,本应有光明的前程,可还是牺牲在一个与他同岁为五块大洋开枪的二等兵的枪下,可悲的是,殷夫一... (展开)舞台剧《浪潮》2021.10.2晚
痛心、震撼、致敬。 五位左翼作家的故事在我中学语文课本上出现过,在《浪潮》中,他们的故事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呈现出来的,跨时空对话的形式,叩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死。剧中既包含了为共产革命的努力、党派的冲突、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封建思想的批判,还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
(展开)
冰冷舞台上的血色浪漫
浪潮就是一边哭得脑壳疼,一边脑子里冒出来“血色浪漫”四个字。这血色的故事呈现在如此冰冷的水与铁的舞台上,可这表现手法却又如此的细腻浪漫。 抛弃了简单直白的平铺直叙,浪潮选择了让左联五烈士在另一个时空相遇。面对兄长、父亲、老师、姐姐、妻儿,面对二等兵、笔下的人...
(展开)
> 更多剧评 26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全部)
- 人生得意须尽欢:) (ChAn。)
- 我最爱的书影音
- 话剧看一部少一部 (野生小相)
- 优秀团队,打造诚意之作。 (海🐴)
- 历届华语戏剧盛典年度小剧场/创新/复排剧目 (安短)
0 有用 阿之 2024-12-22 福建
线上重刷补标。明显有电波的模仿痕迹——悬疑感十足的开场、群像式的亮相、颇具质感的服装、打在可移动景片上的字幕以及电影手法在舞台上的应用。虽然手法未必新鲜,也算使用得妥当得体。此剧相较于电波此剧叙事相对松散但无可厚非,毕竟历史里左联五烈士联系并不紧密,在导致他们壮烈牺牲的“东方旅社事件”中,他们也并非核心主导人物。五个相对独立的段落,让每位烈士都有较为完整的成长线索,间或彼此勾连,让观众不至于在观看... 线上重刷补标。明显有电波的模仿痕迹——悬疑感十足的开场、群像式的亮相、颇具质感的服装、打在可移动景片上的字幕以及电影手法在舞台上的应用。虽然手法未必新鲜,也算使用得妥当得体。此剧相较于电波此剧叙事相对松散但无可厚非,毕竟历史里左联五烈士联系并不紧密,在导致他们壮烈牺牲的“东方旅社事件”中,他们也并非核心主导人物。五个相对独立的段落,让每位烈士都有较为完整的成长线索,间或彼此勾连,让观众不至于在观看的时候晕头转向,对每位烈士的生平也能有充分的了解。 结尾与伊始呼应,舞台再次溢满潋滟波光。伴着歌舞队慷慨激昂的歌舞,凄冷和悲情逐渐消失,被热血沸腾的激情所取代。构思挺完整的,且主创团队年轻,也挺难得了。 (展开)
0 有用 湮木二 2024-12-11 广西
节奏很好
0 有用 荒昼 2024-07-16 山东
去年看的直播,还不错
0 有用 芣苢FY 2024-05-12 广西
红色题材话剧里少有的精品。
0 有用 二丁目 2024-05-03 江西
本科时写左联作家的学期论文,注意到了冯铿及其《月下》,她是左联五烈士里唯一一位女性,但文学史的课本却对她少有提及,话剧则将她的这一部分情节非常浓烈地渲染开来了,尽管这部作品属于主旋律,但胜在情感真挚、炽热。... 本科时写左联作家的学期论文,注意到了冯铿及其《月下》,她是左联五烈士里唯一一位女性,但文学史的课本却对她少有提及,话剧则将她的这一部分情节非常浓烈地渲染开来了,尽管这部作品属于主旋律,但胜在情感真挚、炽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