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复长寿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长寿成为继江津、合川、万州、荣昌、酉阳后的第六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长风化工厂、桃花溪电站成功获批传统风貌区。
这是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区在城乡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务实举措,更是我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建设和“两地一城”建设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步骤。
▲鸟瞰长寿区长江沿线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航指路。
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赓续长寿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于2023年启动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同时,以申报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我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更具系统性、整体性,更好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令越来越多历史文化鲜活起来。
▲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
长寿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每座城市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正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长寿这座城市的文化史,就像是一本厚重的故事书,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篇章,这些故事,汇聚成了长寿的独特魅力。
在我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中,最具有独特魅力的是工业文化、寿乡文化、营城历史文化。
▲狮子滩梯级水电站枢纽
工业文化重地。长寿是中国原始冶金、化学、医药的诞生地,江南钜梁沱遗址是国内罕见的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期石器工场。1939年,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安装的桃花溪恒星电站在长寿区建成。1944年,美国著名水电工程专家萨凡奇考在长寿完成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解放后,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行施工的全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工程——狮子滩电站在长寿诞生,被誉为“新中国水电专家的摇篮”,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亲临长寿视察水电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长寿化工厂生产了我国第一块氯丁橡胶。三线建设时期,长寿长风化工厂是中国特种光气衍生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部分军用化学品唯一定点生产企业;四川维尼纶厂是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批准引进的四套大化纤项目之一,建成后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企业;四川染料厂生产规模一度位居全国燃料行业第二名。
▲长寿缆车
中华长寿原乡。长寿因“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于1363年易名长寿县(2001年撤县设区)。光绪元年修编的《长寿县志·耆寿》记载,在当时全县不足20万的总人口中,80岁以上寿星51人,100岁以上老人18人,远远高于世界长寿之乡标准。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长寿文化:这里有秦代女实业家巴妇清以经营丹砂闻名天下;这里有宋代巴蜀理学四大学派之一的涪陵学派开创者谯定;这里有历任工部、刑部、户部三部尚书的聂贤;这里有创作《蜀山剑侠传》的民国武侠小说大家还珠楼主李寿民。
山地营城历史典范。黄草峡自古为军事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巴国曾设置阳关以拱卫国都,三国时期张飞也曾驻兵于此。桃花溪三洞沟峡谷与长寿凤城城区毗邻,呈现出“城在峡谷顶,峡谷在城边”城市与峡谷浑然一体的景观。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是沿江城镇唯一遗存“拐空间”街巷格局的街区,是重庆古代山地营城的重要标本。西岩观城门是保存完好的古城墙遗址,集中体现了长寿以悬崖为天然屏障、以长江为护城河的山地城市建设特点。长寿缆车是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且运行时间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系统,是重庆山地特色缆车的唯一遗存。作为渝东地区的水陆要津,长寿沿长江一线还遗存有文峰塔、桓侯宫、定慧寺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
▲桃花溪电站传统风貌区
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显著
我区是全国唯一以“长寿”命名的城市,位于重庆中心城区以东,地跨长江南北,紧邻两江新区,是现代化渝东新城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重庆陆路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辖区面积14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3万人。我区文脉厚重、人杰地灵,孕育了长寿文化、水电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拥有国家工业遗产2处(重庆共5处),市级以上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历史建筑1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
我区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近年来,我区已开展并完成聂氏祠堂、文峰塔、杨克明故居、定慧寺等多个重要历史资源的修缮保护工作,林庄学堂、桓侯宫、五华寨东寨门等修缮保护项目也已落实资金,拟于近期开展。长寿湖团堡墓群考古发掘项目已全面完成,极大地丰富了重庆地区宋代考古资料,获得专家高度评价。长风化工厂充分活化利用厂区传统风貌建筑,打造了长寿区三线建设博物馆,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工业文化遗产。区博物馆自2023年5月开馆以来,举办了第三届“巴山蜀水”川渝博物馆文创展、“金玉良缘”——川渝馆藏精品玉器及金银器展、中华长寿文化厅展,日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
▲长风化工厂传统风貌区
此外,当前我区已启动“龙溪河梯级水利工程”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蜀道(荔枝道)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已纳入全市申报方案并通过专家审核,成功上报国家文物局;“乐温县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已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库,并已完成考古发掘初探工作。全区已广泛凝聚共识,全力以文化赋能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我区自申报启动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力度,同步申报2个市级传统风貌区——长风化工厂传统风貌区、桃花溪电站传统风貌区。2024年5月,长寿区政府上报市政府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2024年6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文化旅游委组织专家赴长寿区开展现场踏勘,调研指导申报工作;同月,申报材料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业委员会评审。2024年7月25日,市规划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寿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工人俱乐部
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
成功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只是我区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个起点。记者从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接下来,我区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作。
一是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我区将建立长寿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工作机制,并不断充实保护对象,全面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等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同时,还将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融合。
二是严格实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从切实保护长寿山水人文格局,明确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重点,严格拆除管控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强我区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保护。
三是高效推动历史文化的数字化治理。我区将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化、数据场景化、场景网络化、网络智能化建设。积极响应“数字重庆”建设,建设全面的历史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搭建完善的历史文化数字化展示平台。记者 李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