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人人学懂免疫学_免疫学在职研究生_路灯在职研究生

【科学普及】人人学懂免疫学

无论是共生菌还是致病菌,当其具有数量优势时,都会造成机体灾难性感染。面对如此严峻的“战争形势”,Th1细胞加入战斗。它促进IgG抗体形成,同时分泌IFN-γ增强固有层巨噬细胞杀伤能力。当Th细胞在TGFβ和IL-6或TGFβ和IL-23环境中活化后,这些细胞转化为Th17细胞(一种在肠道应对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Th细胞)。Th17是一种高炎细胞。其特征性细胞因子为IL-17,可从血液中募集大量嗜中性粒细胞(专门应对细菌感染的细胞)。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增加肠道屏障效果-增强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同时可促进肠道上皮细胞产生抗菌肽和粘液,并有利于IgA跨膜转运以及其载物(细菌)进入肠腔(通过排便排出体外)

 肠道免疫细胞

肠道免疫系统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仅“就事论事,绝不牵扯其他”。固有层活化的DC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结,而不会进入其他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活化的B细胞和T细胞严格蹲守在固有层,而不会进入淋巴循环系统(通常情况下,活化B细胞和T细胞都会进入循环系统,进而到达机体其他部位)。

辅助T细胞(Th)与树突状细胞(DC)之间的关系

Th细胞转化为iTreg或Th17过程中都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参与,类似的免疫环境,肠道免疫如何决定方向呢?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如你所猜测,固有层DC在“柔和”和“反击”中起到重要作用。

小肠派尔结DC不断拦截来自肠腔的抗原,这些抗原以胞吐方式通过位于派尔结顶部的M细胞进入固有层。一些固有层DC也能将其树突延伸到上皮细胞以直接接触肠腔内抗原。通过该机制,DC可以不断从肠腔内“采样”,用以决定免疫方向。

DC武装有模式识别受体(PRR),可以识别菌体特征。一些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具有鞭毛。鞭毛可以帮助它们在粘液中游动,从而到达上皮细胞。构成鞭毛的鞭毛蛋白,可被肠DC表面TLR5(一种PRR)作为危险信号识别。一旦识别,DC开始分泌IL-6。IL-6指导Th细胞转化为Th17细胞。当然,如果不存在危险,肠道免疫就会保持冷静,固有层DC也不会产生IL-6,Th细胞在TGFβ影响下成为iTreg。iTreg细胞寿命很短,正基于此,当DC觉察到危险信号时,才能实现iTreg向Th17细胞的快速转变(调整肠道免疫方向,从免疫抑制到积极应对)。

肠道免疫作用

大部分情况下,共生菌和致病菌含有相同的分子特征,我们不清楚DC如何区分它们。或许因为不同的抗原成分被不同的PRR识别,从而引发不同的免疫结果。也有可能DC对共生菌和致病菌的反应相同,免疫方向取决于入侵的规模。无论如何,免疫方向的确切机制都是免疫学领域未解决的谜题。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通常被认为由针对共生菌的不恰当的炎症反应引起。如果能更好的理解肠道免疫方向的机制,就能更好的应对甚至治愈这些疾病。

收藏 0赞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

下一篇: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研究新成果:“免疫燃烧”肿瘤突破免疫疗法临床瓶颈

在职研究生
申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