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有8名学生“中招” 性教育与安全意识亟待强化

平均每天有8名学生“中招” 性教育与安全意识亟待强化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辉 发表时间:2024-11-26 10:57
金羊网  作者:陈辉  2024-11-26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洪爽

随着“世界艾滋病日”的临近,青年学生群体的艾滋病防控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15至24岁的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持续上升,性传播——尤其是同性性行为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长期从事艾滋病防控研究的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洪波老师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强调,学校应提前并加强全面性教育,以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象牙塔内,艾滋病防控不容忽视。青年学生,作为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0例青年学生被报告感染艾滋病病毒,平均每天有8名学生“中招”。性传播,尤其是同性性行为,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江洪波指出,青年学生正处于性发育成熟阶段,但性风险防范意识却相对薄弱,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2016—2021年广东省大学生艾滋病哨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集中在18—21岁。

“从数值上看,历年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江洪波介绍,广东药科大学与珠海市疾控中心在2019年对珠海市6所高校内的近1800名有性经历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22%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年龄还不到18岁。“这次调查提示,全面、综合的性教育时间要提前,至少提前至在高中阶段,有助于学生建立安全性行为的意识。”

调查还显示,青年学生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3.9%。

首次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不仅对个人健康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江洪波解释,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有助于今后选择稳定、可靠的性伴侣,形成安全的性伴侣关系。此前,在美国青少年中的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青少年学生在随后多年的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采用他们更易触及、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性教育,如同伴教育、网络干预等,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使他们终身受益。

临时性伴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

然而,男性同性性行为者中的青年学生群体面临着更高的艾滋病感染风险。近年来,每年发现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超过80%通过男性同性性行为感染。

如何对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行为干预,并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迫在眉睫。

发生同性性行为并不等于是同性恋。广东药科大学与广州市疾控中心曾对广州市189名18—28岁有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中,有近26%的受访学生并不认为自己是性取向是同性恋。这也提示,同性性行为的安全教育不应仅限于同性恋人群。

更令人担忧的是,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学生男性同性性行为者通过网络寻找性伴,63%在过去6个月内寻找过同性临时性伴,而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为61.67%。这些行为大大增加了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因此,学校应重视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的客观存在,性教育应包含多元内容,对性少数群体更应重视科学恋爱观与性责任感的培养。

此外,学生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将寻找临时性伴视为寻求刺激、释放压力的方式,更容易使用助性剂,如零号胶囊(新型毒品)、伟哥等,以追求性快感。助性剂的使用会导致自控力下降,安全套使用率降低,增加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的风险。因此,针对学生中的这部分人群滥用助性剂的行为,有必要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毒”“性”交织行为的发生。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