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交大智慧
探索高校网络育人新范式
解放日报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首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目标。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推进网络育人工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应行之策。
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将网络宣传与治理置于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早在2001年,学校便牵头创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并入选教育部首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网络育人方向)。2023年,学校获批成为首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指引下,学校不断深化网络思政教育、开拓创新网络文化、构建综合治网格局,以坚定的步伐和务实的行动,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交大智慧”。
坚持四个顺应,筑牢互联网主阵地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坚持四个顺应,让立德树人主旋律“唱得响”,让思政工作主动权“抓得牢”,让网络育人新阵地“靠得住”。
其一是顺应信息革命的发展潮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新媒体的融合,教育系统不仅要积极适应技术驱动的教学模式变革,更要在全新的融媒体网络环境中强化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号召,不断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为网络宣传和管理赋能,依托自身的学科与技术优势,为网络育人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
其二是顺应舆论格局的变迁趋势。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多变、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碰撞,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上海交通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增强融媒体平台的网络育人功能,提升育人实效。
其三是顺应青年发展的多元需求。互联网深刻重塑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确保青年一代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海交通大学积极构建网络育人工作体系,统筹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阵地管理工作,以师生合作为动力机制,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新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其四是顺应网络治理的复杂挑战。高校作为思想观念汇聚的学术高地和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阵地,校园网络生态日趋复杂,加强统筹协调、实施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由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具体管理、各二级单位积极履责、师生共同参与监督且自律的多层次、立体化综合治网格局,以科学的机制和有效的行动引领网络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落实四个强化,凝聚网络文明力量
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上海交通大学深刻认识到网络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通过四个强化,不断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流的强大正能量。
其一是强化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校携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主流媒体,精心策划系列深度报道,整合校内1258家网站、168个学校官方认证的新媒体公众号及701块户外电子屏资源,构建了全媒体资源体系。学校官微、官博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大学官微十强”“微博最具影响力校园官微”称号;推出“聚‘交’校园生活”系列栏目,布局制作优质原创短视频,自主研发数字人主播“小姣”和“小通”,扩大宣传工作的智能化与影响力。
其二是强化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学校牢牢把握网络文化主导权,积极引导和扶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创作与发展。现已设立34家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和25家网络名师工作室,累计推出1000多个精品项目,并培育4位全国网络教育名师;连续七年举办网络文化节,聚焦正能量传播,催生一大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等评选活动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连续主办六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累计参与人数达6万,作品阅读量超10亿次,并荣获上海市“银鸽奖”。
其三是强化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先后成立网宣办和网信办,全面统筹协调各单位网络宣传和阵地管理。夯实网络动态感知体系,坚决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挑战,不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效能,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举办北外滩网络安全论坛、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科普展等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御技能。学校创新师生共治机制,通过校内社区论坛等渠道,畅通校园舆情疏导“双行道”。
其四是强化网络国际传播效能。在国际传播格局显著变革的环境下,高校在推动国际传播、促进文化交流方面不仅潜力巨大,更应积极主动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精心打造IP SJTU国际传播品牌,并紧密围绕“Z世代”群体、科技冬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等重大外宣主题,自主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国际融合传播项目。特别是2024年学校承办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成功构建了“青年科技力全球传播矩阵”,显著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及青年创新力量在全球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施六项工程,构筑良好网络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面对社会思潮多元化冲击、数字鸿沟加剧以及网络舆情频发的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将重点围绕六大关键领域,构筑健康、向善、积极的网络生态环境。
其一是实施网络能量激扬工程。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日益加剧,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多样性的同时,必须强化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为此,学校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精心打造全球华语短诗大赛等一系列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网络文化品牌活动,吸引师生及广大社会成员参与,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
其二是实施网络安全保障工程。学校将聚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发展的新态势新趋势,组织攻关网络未知威胁智能感知与隐患漏洞自动化检测验证等核心技术,并深化下一代网络安全检测等成果的转化应用,建强上海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监测研究中心等重要基地平台,共同为校园网络空间安全筑起一道硬核防线。
其三是实施网络生态治理工程。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等新兴科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学校将全面强化网络阵地建设,积极完善预警、研判、通报、处置、回应的全周期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模式,持续深化技术治网水平,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网络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网络空间生态系统,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其四是实施数智素养赋能工程。学校将进一步激发全校数字创新潜能,推动数字化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基于“AI+教学”创新模式持续提升师生的数字化与人工智能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依托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深入开展数字技能培训与科普推广工作,培养兼具数字技能与社会责任感的数字公民,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其五是实施网信队伍培育工程。学校将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信工作队伍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感,结合专业技能培训与实践锻炼,增强队伍技术实力与实战能力,精心培育一支兼具深厚思想素养与精湛技术能力的网信工作队伍,全面支撑学校网信事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推动构建从个体向集体延展的网络安全守护体系。
其六是实施舆论智库引领工程。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舆论场域的复杂性与影响力正持续扩大,学校将通过跨学科合作与知识交叉融合,构建一个集政策研究、舆情监测与决策咨询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智库平台,为党和国家“察民情、汇民智,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提供精准而高效的智力支持。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