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决战时刻,谁在「瑟瑟发抖」?_投资界
旗下微信矩阵:

新能源决战时刻,谁在「瑟瑟发抖」?

在新势力的激烈“搏杀”中,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与问界一样获得华为赋能的北汽极狐,就没那么“好命”了。
2024-01-04 12:22 · 微信公众号:车圈能见度  刘媛媛   
   

2023年,中国汽车业以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打响了淘汰赛的发令枪,竞争强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史无前例。无论是老牌自主车厂,还是新兴造车企业,亦或是海外汽车巨头,都不得不加入“战局”,抢占有利位置。

而在严重的内卷之下,已有不少落后者被踢出赛局,比如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威马、总部人去楼空的天际、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爱驰、从主流品牌坠落的广汽三菱……有数据统计,从2022年初至今,中国境内的乘用车企数量减少超过了20家,并且这种减少趋势可能还将继续。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判断,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CR5(前5大企业市占率)就会定型。同时,新能源车厂商2025年“分出胜负”的行业观点也被广泛得到认同。如今时间已经来到2024年,淘汰赛愈发激烈,谁会是下一个可能出局的?

1

传统车厂分化显现 

回顾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被“价格战”一词贯穿全年,虽然拉低了车企的利润水平,但也确确实实带动了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

在2023年12月30日这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表新年献词,其中就提到去年汽车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全年汽车产销有望达到30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超过900万辆,汽车出口接近5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稳定在50%以上。

然而,随着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车企之间的内卷愈发严重,分化也愈加明显,形成了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

在传统车企阵营中,比亚迪自然是大赢家。2023年销量达302.44万辆,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并创下中国汽车最高年销量纪录。

在销量构成方面,比亚迪的多品牌发展战略卓有成效,王朝、海洋构成了整体销量的基盘,腾势维持了比较稳定的表现,仰望、方程豹12月份开始快速上量。可以预见,2024年的比亚迪还将引领汽车行业转型新能源。

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在2023年同样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在新能源方面。长安汽车全年销量超25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超47万辆,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超23万辆,均创下历史新高。

吉利汽车2023年累计销售汽车168.65万辆,同比增长约18%,高于去年年初制定的全年销售165万辆目标,其中吉利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48.75万辆,同比劲增超48%。

上汽集团尚未公开全年销量,但新能源板块给出惊喜成绩,以创纪录的成绩收官2023年。2023年全年,上汽集团累计售出新能源汽车112.3万辆,销量位居中国车企第二名。

相比之下,奇瑞、长城等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也有着不错的整体销量表现,但在电动车规模上还是出现了分化。

奇瑞控股1月2号通过公众号发文宣布,2023年12月公司取得21.57万辆的单月销量,2023年一整年实现销量的“十二连涨”,累计销量达到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我们发现,奇瑞的官方“战报”里并没有提及新能源方面的具体销量。按照新浪汽车以新车交强险数量为统计口径的数据,去年前11个月,奇瑞新能源的累计上险数是9.19万辆,相比2022年同期的16.05万辆下滑了42.75%。

长城汽车虽然在2023年全年售出新能源乘用车26.15万辆,同比增长98.39%,但与长安、吉利等一对比,数量上明显落了下风。还有北汽新能源,2023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83.69%达9.22万辆,这一成绩放在当前的新能源市场里完全不够看。

行业的一个共识是,未来汽车市场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如果一直落后,无法掌握前沿科技、拥有话语权,那么将来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2

合资品牌追赶吃力 

2023年车市比较轰动的一个事件,便是广汽三菱的退场。7月份,广汽三菱发布了《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停产,表示在消化完剩余国产车型库存后将会彻底退出市场。

这样的结局难免让人唏嘘,毕竟三菱的名字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拓期可谓是如雷贯耳,2012年成立的广汽三菱虽然只是广汽合资中相对边缘的角色,但凭借帕杰罗的超高质量,以及在整个SUV领域的发力,广汽三菱也曾出现过不少高光时刻,没想到最后还是陨落了。

广汽三菱不是*个倒下的合资车企,在它之前,讴歌、铃木、菲亚特、欧宝、宝沃、雷诺、JEEP等已经相继离场,按照目前合资车企的艰难生存现状来看,广汽三菱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前,合资品牌中有不少正在遭受考验。像是马自达,最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声量越来越小,接连的决策失误导致其销量连年下滑。数据显示,2018-2021年,马自达在华销量分别约27万辆、22万辆、21万辆、18万辆。

2021年,马自达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合体”,一汽马自达退出,旗下所有产品并入长安马自达。但这还是未能缓解马自达在华的困境,2022年销量继续下滑至11万辆左右。虽然去年下半年马自达的表现有所改善,但整体仍然远低于行业水平。

悦达起亚的状况同样令人担忧。作为“韩流”的代表,起亚品牌在2022年可谓席卷全球,销量约为290.36万辆,同比增长4.6%,位居全球单一汽车品牌第7位。2023年继续攀升,总销量达309万辆,同比增长6.3%。

然而,在中国市场,起亚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境况。虽然其先后通过降价、推新等措施来“自救”,但收效都甚微。2018年到2022年,在华销量分别为37.0万辆、28.98万辆、24.93万辆、16.34万辆和9.43万辆。

到了去年,悦达起亚开始转换思路,在加大转型新能源的同时扩大出口,总算情况有所好转。根据公开的销量,2023年1-11月,悦达起亚累计销量为14.82万辆,其中累计出口销售整车7.58万辆,同比增长92.3%,实属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浪潮席卷下,即使是曾风光无限的“两田”也未能幸免。就拿本田来说,去年12月初有外媒报道,本田决定削减中国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公司约900名合约工,约占广汽本田员工总数的7%,且广汽本田已于11月下旬向相关对象发出通知。

彼时,有关广汽本田“大裁员”的消息遭到热烈讨论。虽然之后广汽本田方面否认了“裁员”说法,解释只是终止了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协议,但在外界看来区别并不大,都是因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不得不精简人员。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正玩得风生水起,合资品牌却疲态尽显,或许合资品牌们是时候放下“偶像包袱”了,去向自主品牌学习,尽快打造出爆款才对。

3

新兴势力格局生变 

不可否认,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孵化出来的新品牌们,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流。至少在销量上,“蔚小理”、埃安、问界、零跑、极氪等都可圈可点。

“蔚小理”中,理想汽车是首当其冲的佼佼者。12月交付50353辆,同比增长137.1%,成功突破五万辆。2023年累计交付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截至2023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过60万辆,是交付量最高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在理想汽车公布了2023年12月及全年销量后,CEO李想发表了感谢的文稿,表示2023年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感谢我们的用户,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并为团队的成长速度而自豪,2024年将挑战更高的目标。”

问界品牌有了华为的赋能,在2023年可以说是风光无限。2023年12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新车24468辆,同比增长141.23%,其中问界新M7单月交付20611辆;2023年1-12月,AITO问界累计交付94380辆。

零跑汽车作为新势力中价格更为亲民的成员,去年12月交付量也达到18618辆,连续刷新交付量历史新高,实现119%同比增长。2023年累计交付14.42万辆,同比增长超29%,成立至今累计交付已超30万辆。

而传统车企孵化的“车二代”里,广汽埃安表现最为出色,去年12月销量实现45947辆,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53.1%;2023年累计销量超过48万辆,同比增长77%。旗下销量*的AION S系列,更是成为了*累计销量突破40万辆的A级纯电轿车。

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12月交付新车13476辆,环比增长2.8%,同比增长19%;2023年累计交付新车11.87万辆,同比增长65%。其实在价格方面,极氪在新势力中并不具备太多优势,因此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实属不易。

同样的,在新势力的激烈“搏杀”中,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与问界一样获得华为赋能的北汽极狐,就没那么“好命”了。按照北汽新能源公布的数据,极狐汽车在去年12月份的销量达到8004辆,全年累计销量达到30016辆,即使同比增长了138%,也属于是掉队的存在。

哪吒汽车是2022年新势力“*”,2023年却上演了一出大起大落剧情,全年累计交付12.75万辆,同比下滑16.2%,仅完成年度目标的一半,直接掉出*阵营。

因此哪吒汽车CEO张勇还进行了反思,他发文坦言2023年做得不好,主要是因为:新老产品没有衔接好、新品上市定价过高、传播方式老旧、营销总部集权又管理力度软弱等,2024年将重新出发。

不太如意的还有东风的岚图,12月交付新车10017辆,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479%;2023年累计销量50552辆,同比增长160%。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仔细算来,月均4000多辆的销量,与其举东风全集团之力打造的“高贵”形象,还是难以匹配。

另外,在上汽集团体系里,智己与飞凡的销量也说不上多有竞争力。智己汽车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38253辆,与自身比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竞品们相比差距还很大。截至目前,飞凡汽车则尚未公布2023年的全年销量,仅展示了飞凡R7在12月的销量为2523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判,2024年将是车市销售的大年,但从行业效益看,缺少稳定现金流的企业难以可持续增长,除头部企业之外,新能源车仍面临一定的亏损压力,亏损卖车的规模难以持续扩大。

这样我们不得不担忧,2024年还会有一部分落后者将步上威马、天际、爱驰、广汽三菱等车企的后尘。淘汰赛最后的冲刺阶段,瑟瑟发抖的不在少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车圈能见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