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科研技术创始人如何前置设计创业路线图_投资界
旗下微信矩阵:

以终为始,科研技术创始人如何前置设计创业路线图

科学家与创业者这两种角色所要求的思维方式,没有高下之分,而是需要在不同的事情中有所转换。
2021-12-29 11:42 · 微信公众号:经纬创投  主页君   
   

2021年,科学家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最近的新闻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2月24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了激发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力,鼓励科研单位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激励科学技术人员。

科技创新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核心的推动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点突破型创新,和国际上还没有的原发型创新出现。

但对于科研技术出身的创业者而言,技术是敲门砖,长板非常之长。但与之相对的,他们在诸如市场、销售等方面,也可能面临有短板的问题。

我们在调研了多位科研技术创始人之后,发现他们创业后往往*个遇到的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关系?比如如何思考科学家与创始人身份转换的关系,让科研技术创始人能够更好的做商业决策?再比如如何思考科研与商业的关系,这背后涉及的是科研成果与商业现实之间怎么权衡取舍……

这些问题其实很重要,需要科研技术创始人有前置思考,并且在创业的过程中持续迭代,它们往往关系到公司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在*期经纬科创汇上,我们邀请到了两位经验丰富的创始人——东方空间联席CEO姚颂、三迭纪创始人兼CEO成森平博士,与经纬张颖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我们把科研技术创始人的诸多经验与复盘整理总结,再结合之前张颖提出的,试图去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如何在科学家与创业者之间做角色切换?

●如何在科研成果与商业现实之间权衡取舍?

●提前设计好公司的核心转折点

这是经纬科创汇*篇学习笔记,我们力求把会议上的干货整理提炼,呈现给各位科研技术创始人们。这些建议、观点有很多,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意识、一种前置的警示和担心,哪怕只是吸收了其中的一两个点,能把最适合自己的一个地方打通,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也期待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科技创始人,去陪伴他们成长。以下,Enjoy:

1

如何在科学家与创业者之间做角色切换?

科学家创业的*道坎,往往就是怎么做好角色切换。科研背景的创始人选择创业,其实本质是进入了另一个领域,要能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要接地气,甚至要有狼性。科研的归科研,商业的归商业。

科学家往往是顺向思维,喜欢从技术路线去思考产品形态,就像打一口井要求的是深度。但市场往往需要的是逆向思维,要根据商业需求去倒推技术匹配,必须得是一条八通道的高速公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有可能带领公司成功。

其次,科研与创业对人的能力要求也不同。科研非常需要想象力,它是科研能否突破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创业的过程中,执行力非常重要,甚至是能排到*的影响要素,因为你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落地到客户端,也并没有什么用。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要求。

第三是视野要看多远。科学家往往都是着眼于攻克眼前的技术难题,不会去想过于远期的事情,基本上是做完上一阶段才需要去思考下一阶段该做什么,关注的是数据、理论等等偏静态事实层面的事情。

但做企业往往需要“以终为始”,需要先想清楚一个十年后想实现的大目标,然后往回拆解,比如7年时、5年时、3年时要做成什么样子,一年后要完成什么目标,当然中间会有调整,但大的方向会非常清楚。而不是顺着直接先去想明年做什么,到了明年再去想后年做什么,那样往往会越来越迷茫。

并且创业中遇到的事情都是动态的,宏观变化、行业格局、人事等等,要根据不同需求去规划资源投入的分配,你需要短期做出有收入的产品?还是持续长期投入以追求跨越某个门槛后的爆发?这些具体的决策选择都应该围绕公司的战略地图。

科学家与创业者这两种角色所要求的思维方式,没有高下之分,而是需要在不同的事情中有所转换。三迭纪成森平博士的应对方法是,在管理团队中形成一种平衡,成森平偏逆向思维,已有11年的创业经历;而她的联合创始人,则是偏正向思维,在相关技术领域有30多年的研究经验,这样的搭配形成了从科技到商业的闭环,是一种良性的组合。

对于很多科研出身的创始人来说,找到一位值得信任的商业合伙人非常重要,他可以补足整个公司对商业模式探索的工作,有时还要包括公司运营、资金筹募等等。如果找到了这样合适的人,也需要获取他对公司的信任,可以给出原有创始人所占股份的1/5到1/3,因为这个人是同等的伙伴,而不是下属,这对公司来说也是如虎添翼。当然,万一选错了人,也要有一定的保护机制,这个需要前置设计。

2

如何在科研成果与商业现实之间权衡取舍?

基于上一个问题中讨论的思维转换,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如何在科研成果与商业现实之间做权衡取舍?

因为思维、角色的转换,也标志着对成就的评价方式转变了。很多时候科研出身的创始人会认为,好的科学理论会带来好的技术,好的技术又会带来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最终一定会迎来比较好的商业回报。

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没有因果关系的,每一步是下一步的基础,但并不产生必然的结果。在科研中,往往是以理论先行,再加实验的方式进行论证,通过收集数据来看能否拟合出一个基础规律,这个事情很难提前预测。

很难提前预测的事情就不太适合创业。从学术paper到一个成熟技术,往往需要5年起;从成熟技术,再到一个产品,可能还需要1-2年时间,因为产品上要去考虑客户需要什么,例如AI芯片,客户不止需要一个深度学习的计算,也需要CPU、视频编解码、内存接口等一系列配套,这样一个完整的东西才是产品,绝不仅仅只是技术核心。

当把产品定义清楚以后,最后还要变成一个商品,这就意味着定价要低到市场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又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情况下,基于成本和量产的考虑,甚至要做的是技术降级而不是升级。

举一个小例子,一家集成电路公司在早期的时候,做过一款128kbps单声道的MP3芯片,这个时候公司在讨论是否要开始销售,但技术团队都反对,因为觉得技术水平实在不能体现公司的技术水准。如果再有一年的研发时间,完全可以做出一款256kbps双声道的MP3芯片。最终公司决定雪藏128kbps单声道的芯片,转而继续研发。

第二年的确研发成功,技术团队做出了256kbps双声道的MP3芯片,决定开启销售。但这个时候公司才惊讶地发现,整个国内MP3芯片市场,都被联发科的一款64kbps单声道的MP3芯片占领了。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如何在科研成果与商业现实之间做权衡取舍。如果市场上接受的技术底线是60分,你的技术团队理想的情况是100分,当你能够做出70分的产品,就一定要赶紧走向销售,不要犹豫,市场时机很重要。

这个故事背后,还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科学家和创业者的不同角色下,对目标和成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技术研发的目标是追求先进性、独特性,有时候会“高处不胜寒”;但产品不是,产品是要去满足市场需求,是以好的转化率和商业前景来定义成功,不能因为在研究和技术上处于前沿和有新突破而自嗨,要能够从市场的角度来评价每项成果,客户认可才是最重要的,要放下一些作为科学家的骄傲。

3

提前设计好公司的核心转折点

很多技术公司的一个特点是,技术周期很长,难度也比较大,这时候就需要提前设计好核心转折点,或者也可以称为风险释放点,即当突破了这个转折点后,项目的存活率将大大增加。

例如对三迭纪来说,成森平博士就总结了三个比较大的核心转折点。*个是在工程学上,要想让3D打印设备变成一种制药行业的工业化设备,就必须做到3D打印设备的稳定和精密,为此三迭纪的技术团队对设备进行了十余次迭代,最终把打印精度控制在了制药行业的要求范围内,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第二个核心转折点与结构制剂有关。三迭纪用3D打印技术做了一种新型制剂,称之为结构制剂,但是模型和理论再好,最终要体现在人体的临床数据中。据成森平回忆,2018年*次临床数据出来的那一刻大家都非常紧张,至今还记忆犹新,结果是一次性达预期的。人体临床数据的成功,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释放点,验证了3D打印工艺和结构制剂控制释放的理论都没有问题,但如果不成功,那么问题就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可能还需要绕回去重新做,这就又需要耗费2-3年的时间。

第三个核心转折点与外界认可有关,主要是法规部门。任何新兴制药技术拿到药物的临床批件都是很重大的法规突破,比如AI制药技术与合成生物学制药技术,最终进入临床阶段的产品屈指可数。所以对于新兴技术来说,各个国家的药物监管部门能否给予批文,是非常重要的。三迭纪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最终*产品T19在今年1月份获得了美国FDA的新药临床试验批准(IND),它是全球第二款向美国FDA递交注册申报的3D打印药物产品,也是中国*进入注册申报阶段的3D打印药物产品。

所以我们建议,科研技术创始人都可以仔细思考,公司发展会有哪些核心转折点出现,包括之前的复盘,和对未来的预测。如果要想让这些核心转折点出现,那么在底层逻辑里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导致它们出现。这些核心转折点不是随随便便,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一定是科研技术创始人的主动行为、运营手段、团队升级、更充裕的资金、对节奏感的把握、真正理解产品等等,才能让它出现。值得去认真思考,总结提炼方法论,为以后攀登更高的高峰做准备。

经纬张颖总结道:科研技术创始人从科研转向商业,*道坎就是要厘清科学家和创业者之间的角色转换问题,不停地迭代自己,不停地变得更加全面。如果基于对自己的全面了解,有一些地方始终很难自我突破,那就需要组建一个综合的团队来补充短板,这时候有一位信任的商业合伙人,或是联合创始人就非常重要。

如果做好了*步,那么在遇到科研成果与商业现实之间权衡取舍的问题时,相对就更能避坑。因为这背后是科学家和创业者的不同角色下,对目标和成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技术研发的目标是追求先进性、独特性,但产品是要去满足市场需求,是以好的转化率和商业前景来定义成功。

最后在技术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提前设计好公司的核心转折点。它们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要仔细思考需要做到什么才能让它们发生。作为科研技术创始人,做企业往往需要“以终为始”,就是先去想清楚十年后的大目标,再往回拆解,否则有可能会因为市场的快速变化而陷入迷茫。

作为科研技术创始人,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带领公司走向成功。在很多情况下,面对一个新方向、新变革、新产品的选择,在真正想清楚底层逻辑后,就应该坚决往前推进,虽然可能很多人会不喜欢,但在公司的发展中,一定是少数人的正确决策,带领大多数人往这个目标坚决死磕,最终才能赢得胜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纬创投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