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父爱和时光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忽然之间,不知如何下笔了。对这部我看了两次的电影。第一次是很多人,第二次是我一个人。导演们真的很爱拍关于父爱的电影,这或许跟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关。童年对个人来说,是最美好又是最重要的。第6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给我一个爸》中,卢卡带着他的假儿子生活。《当幸福来敲门》则过多刻画的是一个自强不惜的父亲。到了香港导演彭浩翔的《伊莎贝拉》里,一个缺乏父爱的女孩爱上自己的“父亲”。《完美的世界》或许给了我们另一种关系,布奇和菲利普是由一个偶然成了亦父亦友的关系。
两个没有父亲的人,一起结伴开始了逃亡生涯。公路片、西部片和犯罪片,糅合在这部电影里。从菲利普被劫持后,他们就一直在汽车上。在这一过程中,布奇承担了父亲的角色。或许那本不是布奇的原意,他喜欢菲利普仅仅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8岁的菲利普还是个单纯的孩子,而8岁的布奇却杀了人。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布奇想要选择的生活。当布奇问起菲利普的爸爸时,菲利普说也许等我到了10岁后他就会来看我。布奇无情的否认了一个妈妈对孩子善意的谎言,他告诉菲利普,他的妈妈在撒谎。他的爸爸永远不会回来了。像我们这种人,要学会自立,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命运。或许在布奇小的时候也对父亲有过美好的愿望,可现实却残酷的打击了他。他要告诉自己,也要告诉菲利普,我们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命运。
父亲角色的转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菲利普第一次牵他的手时,他不耐烦的甩开了。经过一整天的相处后,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微妙的父子感情。最后被警察包围的那一段,本来可以走的菲利普,又跑回布奇的身边。抱住布奇,拉他起身。镜头给了手部特写,大手牵小手,那么自然而温馨。在观影的整个过程中,杀人和血腥被淡化。善与恶的界限变得模糊,没有人会觉得布奇是个坏人。我们关注的只是他最后的命运,是坐牢还是逃脱。不到最后一刻,我们都没有预料到他会死。或者说我们根本就不希望他死,才从没有往那个方向上想。我们不希望好人死掉。
“我不是好人,也不算坏人,只是和别人有点不同。”布奇对马克的老婆说。正是他的这点不同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他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他一直停留在8岁,从未长大。一旦看到小孩子被父母或长辈打骂时,布奇的反应和菲利普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菲利普没有力量反抗,而布奇有。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惩罚着大人们,甚至杀了打菲利普的狱友。成人的世界里是没有给孩子预留位置的,就像大人们的宗教信仰阻止了孩子们单纯的快乐。布奇要菲利普写下他的愿望,要他的妈妈答应。布奇作为一个孩子,在和成人世界进行着反抗。
菲利普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逃跑,可他都放弃了。当布奇第一次要他自己决定时,他先摇头后点头。布奇有一种父亲般的感觉吸引着菲利普,他在旅途中一直在模仿布奇。父亲对儿子来说,不就是崇拜和模仿的偶像吗?这也正是菲利普会开枪打布奇的原因,自己的偶像是不可以杀人的。他可以在福特车上咬松车主的手,可他无力解救马克一家。菲利普用布奇教他的方法朝布奇开了一枪,布奇中枪。可以看到布奇的表情是欣慰的,他在8岁时同样用点38杀死了一个杀人犯。菲利普和他一样,开始了对成人世界的反抗。
直升飞机在布奇上空徘徊,只有螺旋桨的声音。布奇被FBI射杀,菲利普被母亲接走。菲利普坐火箭船的梦想成真了,他趴在直升飞机上看着布奇。他眼中的布奇应该是电影开始时的那个镜头。布奇悠闲的躺在草地上,头枕在右手上,眯着眼睛看着菲利普。他并没有死去,他只是去了自己的国度。坐着有收音机的时光机,去了阿拉斯加。那完美的世界。
写于2010年8月
两个没有父亲的人,一起结伴开始了逃亡生涯。公路片、西部片和犯罪片,糅合在这部电影里。从菲利普被劫持后,他们就一直在汽车上。在这一过程中,布奇承担了父亲的角色。或许那本不是布奇的原意,他喜欢菲利普仅仅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8岁的菲利普还是个单纯的孩子,而8岁的布奇却杀了人。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布奇想要选择的生活。当布奇问起菲利普的爸爸时,菲利普说也许等我到了10岁后他就会来看我。布奇无情的否认了一个妈妈对孩子善意的谎言,他告诉菲利普,他的妈妈在撒谎。他的爸爸永远不会回来了。像我们这种人,要学会自立,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命运。或许在布奇小的时候也对父亲有过美好的愿望,可现实却残酷的打击了他。他要告诉自己,也要告诉菲利普,我们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命运。
父亲角色的转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菲利普第一次牵他的手时,他不耐烦的甩开了。经过一整天的相处后,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微妙的父子感情。最后被警察包围的那一段,本来可以走的菲利普,又跑回布奇的身边。抱住布奇,拉他起身。镜头给了手部特写,大手牵小手,那么自然而温馨。在观影的整个过程中,杀人和血腥被淡化。善与恶的界限变得模糊,没有人会觉得布奇是个坏人。我们关注的只是他最后的命运,是坐牢还是逃脱。不到最后一刻,我们都没有预料到他会死。或者说我们根本就不希望他死,才从没有往那个方向上想。我们不希望好人死掉。
“我不是好人,也不算坏人,只是和别人有点不同。”布奇对马克的老婆说。正是他的这点不同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他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他一直停留在8岁,从未长大。一旦看到小孩子被父母或长辈打骂时,布奇的反应和菲利普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菲利普没有力量反抗,而布奇有。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惩罚着大人们,甚至杀了打菲利普的狱友。成人的世界里是没有给孩子预留位置的,就像大人们的宗教信仰阻止了孩子们单纯的快乐。布奇要菲利普写下他的愿望,要他的妈妈答应。布奇作为一个孩子,在和成人世界进行着反抗。
菲利普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逃跑,可他都放弃了。当布奇第一次要他自己决定时,他先摇头后点头。布奇有一种父亲般的感觉吸引着菲利普,他在旅途中一直在模仿布奇。父亲对儿子来说,不就是崇拜和模仿的偶像吗?这也正是菲利普会开枪打布奇的原因,自己的偶像是不可以杀人的。他可以在福特车上咬松车主的手,可他无力解救马克一家。菲利普用布奇教他的方法朝布奇开了一枪,布奇中枪。可以看到布奇的表情是欣慰的,他在8岁时同样用点38杀死了一个杀人犯。菲利普和他一样,开始了对成人世界的反抗。
直升飞机在布奇上空徘徊,只有螺旋桨的声音。布奇被FBI射杀,菲利普被母亲接走。菲利普坐火箭船的梦想成真了,他趴在直升飞机上看着布奇。他眼中的布奇应该是电影开始时的那个镜头。布奇悠闲的躺在草地上,头枕在右手上,眯着眼睛看着菲利普。他并没有死去,他只是去了自己的国度。坐着有收音机的时光机,去了阿拉斯加。那完美的世界。
写于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