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诗的语言,锐利的视角,毫无保留的剖白。无论添入文本的档案、日记、证词的细节有多准确,叙事依旧在似无穷尽的摇摆、缺失、断裂中绵延,直到书页间铸成了一具被父权制的锋利刀刃割伤的身体。 书写是为了悼念逝者,可更是为了让一个恣意蓬勃的灵魂重新降生,一种“纯真的、胆怯的、迫切的对生活的渴望”——在“对抗巨人的战斗”里,能够以一种饱满而轻盈的爱,来抵御周遭的操纵、计谋、谎言、敌意、暴力。 于是有了这场漫长的洄流;愤怒和痛苦在三十年的等待中道成肉身。 再到此刻——双手真切地触碰着来自过去的碎片——就让原初的情感在话语的斑驳处彼此勾连,挨过生命的凛凛冬季,“找到你”。
并不是那种用了很多理论来分析事件的纪实,正如作者在书里写的,重要的是莉莉亚娜本人的声音和文字。于是书里很大一部分篇幅,都是一位生前拥有着巨大能量和天赋的逝者的画像。这画像鲜活得好像这个人仍然存在,所以才痛惜,她被人夺去了所有关于未来的可能性。而这样的事在当时甚至无法用语言明晰,事件成为一个问题,很多同样的问题再累积成现象,几十上百年的时间,促进思考,创造词汇,语句连缀成逻辑,理论,才有声讨,反抗,然后这才只是开始了。是如此骇人,白骨森森的奠基。
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用小说的手法来还原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件,整合了个人经历、记忆、日记、书信、证词、记录……这么多文体与方式,还原莉莉亚娜鲜活的形象,这种呈现得以抵抗那“不可战胜的夏天”,其实也就是父权制,是受害者有罪论,公众的误解,是性别的不平等,而读者也将成为这场胜利的关键。
女孩们,请呐喊,低语,嘶吼,喃喃,平铺直叙,仰天长啸。做喋喋不休的女孩,掠夺语言阵地之书。在《蓦然回首》的片尾曲中读完了莉莉亚娜烟花般短暂璀璨的一生,无数女孩的生命哀歌。她一生惯以诚实待人,对待世界,却死于世界男权的谎言。作者选择以一本书纪念她体内不可战胜的夏天,纪念我们为了更轻快更美好的梦想奋斗的努力,纪念无数个莉莉亚娜……“无论是爱的教条,名誉的教条,还是金钱的教条,都无法摧毁某种更坚定、更纯真的东西,那就是愚蠢的、胆怯的、迫切的对生活的渴望。”
读到父亲写给女儿的信时再也忍不住眼泪了。从莉莉亚娜为自己建立的“档案”、亲爱朋友们的口诉、父母姐姐的回忆、案件新闻里再现那温柔坚强,捍卫自由的莉莉亚娜——直到最后她一直坚信她会赢。在性别暴力、亲密恐怖主义滥行的时候,有人还在视而不见,恶意的受害者有罪论要求受害者闭嘴。和《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截然不同的写法,但为鲜活女孩的无辜死亡而悲伤是共通的,为什么我们还停留在要求女性做好自我防护,对性别暴力下的死亡不能只有愤怒。
我曾好奇林奕含的母父如何接受她的死亡,因为我愤怒,也曾好奇伊纹会如何活下去,因为我不忍。这本书的视角就像伊纹——来自受害者的亲姐姐。她告诉我,作为旁观者,她如何活下来,为何在妹妹过世29年后才重启调查,正义为何会迟到、迟到的正义是不是正义等等。这些沉重的话题间,她用带有诗意的描写备注生活,也多次提到中国文化,让我能上岸喘口气。可29年的景色于她,不过是宇宙与人,不在同一个世界。我简单说下为什么过了29年姐姐才想重启吧,因为——微不足道。女性受害案件,在加害者甚至部分执法人员眼中的分量是——就这?时间无法冲淡一切,这份悲伤与愤怒与日俱增。还有爱,铺满了作者思念妹妹的每一天,每一个字。
读了几十页后才发现不是小说,莉莉亚娜是真实存在的。这几天在医院生孩子带了这本书来读,因为好久之前就给孩子想好了名字叫“夏天”,也是来源于加缪不可战胜的夏天,以及我自己很希望是个女孩,希望她自由、勇敢、热爱这个世界。书里的莉莉亚娜简直就是我希望自己的女孩能成为的那种人,真诚、热烈、自由,爱朋友、爱阅读、爱电影,多么美好鲜活的一个女孩子啊!可是在爱情里面,没有人教我们女性去识别危险的性别暴力,有毒的男子气概被默认为强有力的爱,性别关系里的暴力危险不被社会普遍承认,男性施暴者没有多少要付出的代价,女性受害者却要承受各种指责证明她是罪有应得。
“这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混乱,而我是混沌的产物。”最喜欢这句。
写得真好啊,一个鲜活的生命死于前男友的占有欲,因为法制的不健全和受害者有罪论对女性的绞杀,受害者的家人三十年后才能重启调查,然而档案丢失,真凶下落不明,看得令人唏嘘,令人心痛。莉莉亚娜的大学时代有很多朋友,但她依然惧怕孤独。当时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女性谈论自己的私生活,因此她内心的恐惧和早已处于危险的状态并不为人所知。这让我想到自己大学时代,甚至可以说直至三十多岁仍会陷入的孤独、痛苦和抑郁。生活在男权社会,我们是幸存者。
作为一个情感敏锐的人,在读莉莉亚娜留下的只言片语时,她对所处世界和身边朋友的疑惑与爱,她汹涌的情感和澎拜的思潮,她对未来的所有向往,都带给我一些酸涩的感动。然而,偏偏是这种感动,让我觉得警惕。不该是这样的,这似乎有些太过精美了,悲伤的鸟儿,恼人的蓝天,好像这不过是一个不幸拥有了坏结局的故事。你没发现吗?语言的精致和诗意有时会让人忘记事实的残忍。不该是这样的,所有这一切,与她的美丽、她的敏感、她的自由无关。事实是且仅是:她被谋杀了。这是亲密关系中的死亡威胁,是针对女性的暴力,而我们与她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没有遇到过杀人犯”。作为一个纪念妹妹的姐姐,可以理解作者的讲述带有一种黏腻的忧伤,但莉莉亚娜的生命值得激发一些更尖锐的声音,在这里我们不谈爱,我们要和对我们暴力相向的结构斗争,不死不休,
這是刺向父權制的一把利刃,將被抹殺的herstory 重新嵌回宏大敘事中——女性作家筆下的文字不僅僅是對妹妹莉莉亞娜的個人史的重塑,也是拉美一個時代的全面紀錄
2024-29 “哀悼是孤独的终结。”
不是设想的追凶,而是通过书信、求学、家庭来写这样一个莉莉亚娜,她是凶杀案中的受害者,她也是很好的人、妹妹、朋友、女儿,是自由本身。 当作者写妹妹去世后“我”还被允许快乐嘛时,想到韩江在《少年来了》中写的——“你走后,我本身就变成了一场葬礼”。“我”将自己留在那个你走后的夏天,为你画像为你写书,然后带着你向前走。
鲜活的生命结束于暴力,看不见的伤痕无人在意。充满力量感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感,可惜一切为时已晚。莉莉娅娜冷静、幽默、善良、清醒,千万优点即一身的女孩子,却遇人不淑,可是她又如何鉴别呢?悲剧本身就已经令人很难过了,但社会上看热闹的旁观者们却永远不懂得感同身受,他们质疑、评判,在受害者有罪论中狂欢。非常压抑的书,让人想扛起五十米大刀砍杀一切的书。
“我和她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没有遇到杀人犯。你和她唯一的区别就是你没有遇到杀人犯。”
诗句,信件,朋友家人视角下的回忆叙述,支离破碎的构成了莉莉亚娜的一生,这是贯穿30余年的追溯追凶事件,莉莉亚娜作为男权体制下的受害者,令人心碎,她的死亡是报纸上轻飘飘无足轻重的一角,被沉重岁月掩埋,她存在过的痕迹几乎消失在数据时空,作为难以磨灭痛苦的家人,她追溯,重构,勾连起更多受害者女性的命运,呼唤更多的目光注视,叫喊出更为响亮掷地有声的权利争取条文,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如何避免伤害,意识,觉醒,警惕,在性教育以及堕胎权利并不普及的环境之下,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渴望自由生活的自己,遗憾的是自救范围有限,她的周遭充斥着难以言喻的心伤与被洗脑精神控制的情绪,莉莉亚娜将痛苦比做加缪笔下“在隆冬,我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冬夜漫长终将过去,以何种姿态迎接,更重要的如何抵抗无情的黑暗覆灭之势。
令人震撼的书!
用逝者本人真实的声音和文字(她的笔记、日记、随记、信件),旁人对她的回忆、描述和证词,重新构建了她短暂的一生。这个女孩的形象是如此的鲜活蓬勃充满热情,我们痛惜于如果她能好好活下去,该有一个怎样明媚的未来。她有自己的恐惧,而她身边的人几乎都不了解,只看到影影绰绰模糊的表面,她对此也闭口不言,想将其远远地抛开又不断饱受折磨。沉默不是她的错,莉莉亚娜如此自由勇敢,却被一种更为巨大的东西压制着,每一个遭受伤害却隐藏伤口的人都是如此。在此种暴力行为下,连社会机制都时常失灵,又如何去苛责诘问受害者和旁观者呢?除了愤怒和控诉,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并对抗这种罪恶?自由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男人,是父权制,是受害者有罪推定,是到头来只会要求女孩做好自我防护的循环。让人痛心悲愤,也非常有力量的文字,
心碎。泪流满面。爱与友谊。恨和暴力。智慧善解人意。纠缠善妒易怒。勃勃生机。死亡。消失的未来。幸存。抗议。质问。斗争。思念。疲惫不堪却紧紧团结。坚持不懈。
一口气读到300页,在“案发现场”处哭得不行;直到昨晚终于把剩下的部分看完。倒数第二章是父母对莉莉亚娜小时候的回忆,最后一章是姐姐(也就是作者)的剖白,重新开始游泳之后的某一天,莉莉亚娜出现在她的脑海。“我看着来来往往的泳者,毫无征兆地泪流满面。我没有出声,泪水和身上的水轻易地混在了一起。但我还是捂住了嘴。她的名字划过我的嘴角,没有给我思考的时间。”短评里有位友邻说:“这本书是为了让读者不再恋爱脑,爱自己,保护自己。”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对面的人就是个暴力恐怖分子,你是不是恋爱脑,他都会杀你。莉莉亚娜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追求自由的爱,她勇敢、清醒,一直在跟这种亲密恐怖主义做斗争,直到死前她都觉得自己能赢,但是她被杀死了。而新闻里,有更多女性在不断地被杀死,亲密的陌生的男人,谁都可以来杀女人。
> 莉莉亚娜不可战胜的夏天
33 有用 slow brewed🩴 2024-11-12 08:59:17 北京
诗的语言,锐利的视角,毫无保留的剖白。无论添入文本的档案、日记、证词的细节有多准确,叙事依旧在似无穷尽的摇摆、缺失、断裂中绵延,直到书页间铸成了一具被父权制的锋利刀刃割伤的身体。 书写是为了悼念逝者,可更是为了让一个恣意蓬勃的灵魂重新降生,一种“纯真的、胆怯的、迫切的对生活的渴望”——在“对抗巨人的战斗”里,能够以一种饱满而轻盈的爱,来抵御周遭的操纵、计谋、谎言、敌意、暴力。 于是有了这场漫长的洄流;愤怒和痛苦在三十年的等待中道成肉身。 再到此刻——双手真切地触碰着来自过去的碎片——就让原初的情感在话语的斑驳处彼此勾连,挨过生命的凛凛冬季,“找到你”。
20 有用 雪仙的戏宝 2024-11-06 23:11:36 福建
并不是那种用了很多理论来分析事件的纪实,正如作者在书里写的,重要的是莉莉亚娜本人的声音和文字。于是书里很大一部分篇幅,都是一位生前拥有着巨大能量和天赋的逝者的画像。这画像鲜活得好像这个人仍然存在,所以才痛惜,她被人夺去了所有关于未来的可能性。而这样的事在当时甚至无法用语言明晰,事件成为一个问题,很多同样的问题再累积成现象,几十上百年的时间,促进思考,创造词汇,语句连缀成逻辑,理论,才有声讨,反抗,然后这才只是开始了。是如此骇人,白骨森森的奠基。
8 有用 乙左左 2024-11-08 09:26:29 福建
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用小说的手法来还原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件,整合了个人经历、记忆、日记、书信、证词、记录……这么多文体与方式,还原莉莉亚娜鲜活的形象,这种呈现得以抵抗那“不可战胜的夏天”,其实也就是父权制,是受害者有罪论,公众的误解,是性别的不平等,而读者也将成为这场胜利的关键。
9 有用 伊尼舍林的女妖 2024-11-29 09:14:26 云南
女孩们,请呐喊,低语,嘶吼,喃喃,平铺直叙,仰天长啸。做喋喋不休的女孩,掠夺语言阵地之书。在《蓦然回首》的片尾曲中读完了莉莉亚娜烟花般短暂璀璨的一生,无数女孩的生命哀歌。她一生惯以诚实待人,对待世界,却死于世界男权的谎言。作者选择以一本书纪念她体内不可战胜的夏天,纪念我们为了更轻快更美好的梦想奋斗的努力,纪念无数个莉莉亚娜……“无论是爱的教条,名誉的教条,还是金钱的教条,都无法摧毁某种更坚定、更纯真的东西,那就是愚蠢的、胆怯的、迫切的对生活的渴望。”
9 有用 果核 2024-11-08 23:36:58 安徽
读到父亲写给女儿的信时再也忍不住眼泪了。从莉莉亚娜为自己建立的“档案”、亲爱朋友们的口诉、父母姐姐的回忆、案件新闻里再现那温柔坚强,捍卫自由的莉莉亚娜——直到最后她一直坚信她会赢。在性别暴力、亲密恐怖主义滥行的时候,有人还在视而不见,恶意的受害者有罪论要求受害者闭嘴。和《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截然不同的写法,但为鲜活女孩的无辜死亡而悲伤是共通的,为什么我们还停留在要求女性做好自我防护,对性别暴力下的死亡不能只有愤怒。
7 有用 姓名名 2024-11-24 20:15:54 吉林
我曾好奇林奕含的母父如何接受她的死亡,因为我愤怒,也曾好奇伊纹会如何活下去,因为我不忍。这本书的视角就像伊纹——来自受害者的亲姐姐。她告诉我,作为旁观者,她如何活下来,为何在妹妹过世29年后才重启调查,正义为何会迟到、迟到的正义是不是正义等等。这些沉重的话题间,她用带有诗意的描写备注生活,也多次提到中国文化,让我能上岸喘口气。可29年的景色于她,不过是宇宙与人,不在同一个世界。我简单说下为什么过了29年姐姐才想重启吧,因为——微不足道。女性受害案件,在加害者甚至部分执法人员眼中的分量是——就这?时间无法冲淡一切,这份悲伤与愤怒与日俱增。还有爱,铺满了作者思念妹妹的每一天,每一个字。
7 有用 彩彩糖不爱吃糖 2024-12-26 21:41:16 湖北
读了几十页后才发现不是小说,莉莉亚娜是真实存在的。这几天在医院生孩子带了这本书来读,因为好久之前就给孩子想好了名字叫“夏天”,也是来源于加缪不可战胜的夏天,以及我自己很希望是个女孩,希望她自由、勇敢、热爱这个世界。书里的莉莉亚娜简直就是我希望自己的女孩能成为的那种人,真诚、热烈、自由,爱朋友、爱阅读、爱电影,多么美好鲜活的一个女孩子啊!可是在爱情里面,没有人教我们女性去识别危险的性别暴力,有毒的男子气概被默认为强有力的爱,性别关系里的暴力危险不被社会普遍承认,男性施暴者没有多少要付出的代价,女性受害者却要承受各种指责证明她是罪有应得。
8 有用 刘cheechee 2024-11-18 12:13:38 湖南
“这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混乱,而我是混沌的产物。”最喜欢这句。
4 有用 冬惊 2024-12-21 22:38:34 北京
写得真好啊,一个鲜活的生命死于前男友的占有欲,因为法制的不健全和受害者有罪论对女性的绞杀,受害者的家人三十年后才能重启调查,然而档案丢失,真凶下落不明,看得令人唏嘘,令人心痛。莉莉亚娜的大学时代有很多朋友,但她依然惧怕孤独。当时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女性谈论自己的私生活,因此她内心的恐惧和早已处于危险的状态并不为人所知。这让我想到自己大学时代,甚至可以说直至三十多岁仍会陷入的孤独、痛苦和抑郁。生活在男权社会,我们是幸存者。
6 有用 盐少女 2025-01-17 18:43:46 北京
作为一个情感敏锐的人,在读莉莉亚娜留下的只言片语时,她对所处世界和身边朋友的疑惑与爱,她汹涌的情感和澎拜的思潮,她对未来的所有向往,都带给我一些酸涩的感动。然而,偏偏是这种感动,让我觉得警惕。不该是这样的,这似乎有些太过精美了,悲伤的鸟儿,恼人的蓝天,好像这不过是一个不幸拥有了坏结局的故事。你没发现吗?语言的精致和诗意有时会让人忘记事实的残忍。不该是这样的,所有这一切,与她的美丽、她的敏感、她的自由无关。事实是且仅是:她被谋杀了。这是亲密关系中的死亡威胁,是针对女性的暴力,而我们与她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没有遇到过杀人犯”。作为一个纪念妹妹的姐姐,可以理解作者的讲述带有一种黏腻的忧伤,但莉莉亚娜的生命值得激发一些更尖锐的声音,在这里我们不谈爱,我们要和对我们暴力相向的结构斗争,不死不休,
3 有用 午夜煮饭婆 2024-12-11 22:43:36 广东
這是刺向父權制的一把利刃,將被抹殺的herstory 重新嵌回宏大敘事中——女性作家筆下的文字不僅僅是對妹妹莉莉亞娜的個人史的重塑,也是拉美一個時代的全面紀錄
4 有用 tAangeLo🍊 2024-11-04 21:58:06 北京
2024-29 “哀悼是孤独的终结。”
5 有用 这你也信我呀 2024-11-15 09:00:47 山东
不是设想的追凶,而是通过书信、求学、家庭来写这样一个莉莉亚娜,她是凶杀案中的受害者,她也是很好的人、妹妹、朋友、女儿,是自由本身。 当作者写妹妹去世后“我”还被允许快乐嘛时,想到韩江在《少年来了》中写的——“你走后,我本身就变成了一场葬礼”。“我”将自己留在那个你走后的夏天,为你画像为你写书,然后带着你向前走。
4 有用 Dolin欣 2024-11-10 17:34:47 河北
鲜活的生命结束于暴力,看不见的伤痕无人在意。充满力量感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感,可惜一切为时已晚。莉莉娅娜冷静、幽默、善良、清醒,千万优点即一身的女孩子,却遇人不淑,可是她又如何鉴别呢?悲剧本身就已经令人很难过了,但社会上看热闹的旁观者们却永远不懂得感同身受,他们质疑、评判,在受害者有罪论中狂欢。非常压抑的书,让人想扛起五十米大刀砍杀一切的书。
3 有用 孤寡老人 2024-12-28 20:55:50 湖南
“我和她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没有遇到杀人犯。你和她唯一的区别就是你没有遇到杀人犯。”
2 有用 四火火火火 2024-12-08 16:48:41 山东
诗句,信件,朋友家人视角下的回忆叙述,支离破碎的构成了莉莉亚娜的一生,这是贯穿30余年的追溯追凶事件,莉莉亚娜作为男权体制下的受害者,令人心碎,她的死亡是报纸上轻飘飘无足轻重的一角,被沉重岁月掩埋,她存在过的痕迹几乎消失在数据时空,作为难以磨灭痛苦的家人,她追溯,重构,勾连起更多受害者女性的命运,呼唤更多的目光注视,叫喊出更为响亮掷地有声的权利争取条文,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如何避免伤害,意识,觉醒,警惕,在性教育以及堕胎权利并不普及的环境之下,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渴望自由生活的自己,遗憾的是自救范围有限,她的周遭充斥着难以言喻的心伤与被洗脑精神控制的情绪,莉莉亚娜将痛苦比做加缪笔下“在隆冬,我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冬夜漫长终将过去,以何种姿态迎接,更重要的如何抵抗无情的黑暗覆灭之势。
4 有用 樊志强 2024-11-22 02:08:58 湖北
令人震撼的书!
3 有用 Cheer.S 2024-11-15 13:07:10 江苏
用逝者本人真实的声音和文字(她的笔记、日记、随记、信件),旁人对她的回忆、描述和证词,重新构建了她短暂的一生。这个女孩的形象是如此的鲜活蓬勃充满热情,我们痛惜于如果她能好好活下去,该有一个怎样明媚的未来。她有自己的恐惧,而她身边的人几乎都不了解,只看到影影绰绰模糊的表面,她对此也闭口不言,想将其远远地抛开又不断饱受折磨。沉默不是她的错,莉莉亚娜如此自由勇敢,却被一种更为巨大的东西压制着,每一个遭受伤害却隐藏伤口的人都是如此。在此种暴力行为下,连社会机制都时常失灵,又如何去苛责诘问受害者和旁观者呢?除了愤怒和控诉,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并对抗这种罪恶?自由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男人,是父权制,是受害者有罪推定,是到头来只会要求女孩做好自我防护的循环。让人痛心悲愤,也非常有力量的文字,
2 有用 林粥粥鱼羊 2024-12-06 22:53:42 浙江
心碎。泪流满面。爱与友谊。恨和暴力。智慧善解人意。纠缠善妒易怒。勃勃生机。死亡。消失的未来。幸存。抗议。质问。斗争。思念。疲惫不堪却紧紧团结。坚持不懈。
5 有用 陆沉 2024-11-18 13:47:57 北京
一口气读到300页,在“案发现场”处哭得不行;直到昨晚终于把剩下的部分看完。倒数第二章是父母对莉莉亚娜小时候的回忆,最后一章是姐姐(也就是作者)的剖白,重新开始游泳之后的某一天,莉莉亚娜出现在她的脑海。“我看着来来往往的泳者,毫无征兆地泪流满面。我没有出声,泪水和身上的水轻易地混在了一起。但我还是捂住了嘴。她的名字划过我的嘴角,没有给我思考的时间。”短评里有位友邻说:“这本书是为了让读者不再恋爱脑,爱自己,保护自己。”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对面的人就是个暴力恐怖分子,你是不是恋爱脑,他都会杀你。莉莉亚娜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追求自由的爱,她勇敢、清醒,一直在跟这种亲密恐怖主义做斗争,直到死前她都觉得自己能赢,但是她被杀死了。而新闻里,有更多女性在不断地被杀死,亲密的陌生的男人,谁都可以来杀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