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Gehen, ging, gegangen
译者: 李佳川
出版年: 2024-2
页数: 392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理想国:燕妮·埃彭贝克作品
ISBN: 9787222225947
内容简介 · · · · · ·
▲ 斯特雷加文学奖获奖作品
▲ 入围德国图书奖(2015)、布克国际文学奖(2018)、国际都柏林文学奖(2019)
▲ 《纽约时报》《外交事务》年度图书(2018)
.
🛶 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彼此的苦难?
🛶 流离失所总是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直到地球另一端的国家是我的。
.
🌟 内容简介:
一个柏林人过着秩序井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突然闯入一群陌生人,他们说着混杂破碎的语言,从战火袭扰的非洲越海辗转来到德国。“二战”的早年经历让柏林人无比珍视秩序,“在混乱中没有自由可言”。然而作为前东德公民,柏林墙的记忆从未远去,在自己的国家过着一种移民生活也并非陌生的经验——三十年前,他的国家和属于它的未来在一夜之间消失了。阴差阳错,他与难民们成了朋友,了解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过往,并且深刻地参与到他们的故事当中。“只有他们今天在德国生存下来,才说明希特勒真的战败了...
▲ 斯特雷加文学奖获奖作品
▲ 入围德国图书奖(2015)、布克国际文学奖(2018)、国际都柏林文学奖(2019)
▲ 《纽约时报》《外交事务》年度图书(2018)
.
🛶 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彼此的苦难?
🛶 流离失所总是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直到地球另一端的国家是我的。
.
🌟 内容简介:
一个柏林人过着秩序井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突然闯入一群陌生人,他们说着混杂破碎的语言,从战火袭扰的非洲越海辗转来到德国。“二战”的早年经历让柏林人无比珍视秩序,“在混乱中没有自由可言”。然而作为前东德公民,柏林墙的记忆从未远去,在自己的国家过着一种移民生活也并非陌生的经验——三十年前,他的国家和属于它的未来在一夜之间消失了。阴差阳错,他与难民们成了朋友,了解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过往,并且深刻地参与到他们的故事当中。“只有他们今天在德国生存下来,才说明希特勒真的战败了。”
身处一个剧变的时代,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彼此相关。当战争在地球上制造出一座座火山,当巨大的绝望漫过愤怒之海,人们也在四面竖起高墙。但和平真的有可能独自存在吗?
《时世逝》是一个与他者相遇的故事: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彼此的苦难,并且共享和平?埃彭贝克直面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道德问题,“以文学的形式介入欧洲关于种族、移民、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议题,有力地回应了当下日益深重的危机”(布克奖评委会)。
.
🌟 评论推荐:
“《时世逝》……向人们提出挑战,它敦促我们不要只做文本的旁观者,而是要去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这样的作品总是接近成为一个寓言,因为它宣布:阅读就是理解,理解就是行动。”——詹姆斯·伍德(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机杼》作者)
“在[埃彭贝克]最好的散文中,在她最好的小说中,事物都从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被照亮了。”——丹尼尔·门德尔松(著名文学评论家,《与父亲的奥德赛》作者)
“一部非凡的小说,在历史展开的过程中坚定地为其作证。”——尼尔·慕克吉(著名小说家)
“埃彭贝克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来描绘日常生活,将其升华为对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重大问题的动人思考。她简洁的文笔为最普通的对话赋予了存在意义,定义对话的与其说是它包含了什么,不如说是省略了什么。”——《外交事务》
“《客乡》与《白日尽头》作者的这部新小说中充满了离别和消失。这既是一个关于当代移民命运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是关于我们该如何找到生活意义的思考。”——《卫报》
“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群基本上已经放弃希望、除了等待别无选择的人。埃彭贝克直言不讳地提醒读者,对德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这一切何以是利害攸关的。一部及时、明智、感人的充满政治愤怒的小说。”——《书单》
“埃彭贝克的作品具有剧作家追求极致的冲动和作曲家对共鸣语词的敏锐听觉。她能捕捉到空气中的杂音,让它在痛苦的百年历史中回荡。《时世逝》讲述了一个占据新闻头条的当代问题——非洲难民在欧洲的困境。这个题材对作者的吸引力显然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新的标杆。”——《图书论坛杂志》
时世逝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燕妮·埃彭贝克(Jenny Erpenbeck),1967年出生于东柏林,德国作家、戏剧导演,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客乡》《白日尽头》《时世逝》,中篇小说集《文字之书》,另著有多部剧作、散文。曾获得汉斯·法拉达奖(2014)、《独立报》外国小说奖(2015)、托马斯·曼奖(2016)、斯特雷加文学奖(2017)、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2017)等,入围“诺奖风向标”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24)。其作品已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
.
译者简介:
李佳川,河南开封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德语系。哥廷根大学德语文学硕士,巴黎索邦大学和东京大学访问学者,维也纳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研究生,现于柏林自由大学德语系任教。译有埃利亚斯·卡内蒂《人的疆域》。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时世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时世逝"的人也喜欢 · · · · · ·
时世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什么都没有 那就是结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翻开书页前已得知这是一本关于难民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希望的书。读过埃彭贝克前作的读者应该都会好奇:在如同一场盛大临终的《白日尽头》过后,她如何使这样一个主题去除虚伪的同情和居高临下的悲悯,在此基础上又如何保持形式的完美。 时态-边界 从一种生活过渡到另一种生活的... (展开)“生活在欧洲的人,明白他们的怨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看着对方的时候,就是沉默和沉默碰到一起。」 读到这里的时候,前150页积蓄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情绪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理查德是沉默的,从高校教授岗位退休,在幽美的环境栖居,生活除了被投湖的年轻人掀起了一点涟漪外,其他的优雅似乎都没变。朋友。 难民们是沉默的。... (展开)但那一年没有晚上和第二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文学作品与种族、移民问题相遇,碰撞出了一本用糖衣包裹的纪实书籍。 🔹理查德是一个愿意和万事万物展开连接的人,他想知道一个人是如何从充实而简单的生活状态,转变成一切都未知的难民状态。他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细节的人,有着倾听的本领,他就像是一张白纸,那些同他... (展开)时世逝,传递出的文学忧伤。
时世逝,传递出的文学忧伤。
时世逝,在大地之上来来往往的人,对下面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118页是不是存在印刷问题呀 | 来自豆友184400702 | 1 回应 | 2024-05-17 20:55:5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New Directions (2017)8.0分 29人读过
-
Albrecht Knaus Verlag (2015)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现代部<1000人】 (爱玛·包法利)
- 文学车间 aka 理想国外文馆 (哦)
- 做了几本书 (哦)
- 想买的书 (小实)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45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时世逝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Shiye 2024-04-24 20:58:15 广东
几乎看了一下午,很喜欢。很多处描写竟然有种非常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只叙事,不谈情感,情感却从流水的事件中倾泻而出。记忆深刻的是主人公在谈到目睹别人的痛苦却依然过自己规律的生活“如果今天他们在我的位置,也会这么做”…还有他所谓对秩序的渴求源于恐惧,源于不确定性,感觉被击中…还有大地更像一个垃圾场的叙述,还有“用身体的在场去衡量生命的过渡也太荒谬了”“躯体于灵魂的不可居住性”…主人公能理解难民的起源也许... 几乎看了一下午,很喜欢。很多处描写竟然有种非常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只叙事,不谈情感,情感却从流水的事件中倾泻而出。记忆深刻的是主人公在谈到目睹别人的痛苦却依然过自己规律的生活“如果今天他们在我的位置,也会这么做”…还有他所谓对秩序的渴求源于恐惧,源于不确定性,感觉被击中…还有大地更像一个垃圾场的叙述,还有“用身体的在场去衡量生命的过渡也太荒谬了”“躯体于灵魂的不可居住性”…主人公能理解难民的起源也许是他也从不同意义上受到了战争的伤害,失去了眺望中的故乡吧…算是和《疼痛部》一样精彩…(14.04.2024)/读完了。其实在读的很多时候都感到好痛苦,有时为了自己好受一点甚至会去做情绪对冲,转移注意力。但是痛苦就是痛苦,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也是一种能力。(24.04.2024) (展开)
10 有用 R. 2024-02-03 08:12:57 北京
书名翻译得真好。最动人的是书中和古希腊文学互文的段落:奥德修斯返乡,身上载满了时间和空间;现代的难民们,却永远阻隔于语言和政治的边界外。
3 有用 书各有命 2024-03-21 14:43:53 安徽
小说的最后理查德回忆起亡妻,终于明白你能承受的东西只是你无法承受的东西的表面。
2 有用 Shmendrick 2024-05-12 13:01:15 山东
有话说。柏林墙倒塌的那刻,理查德试想的本该是一个decent society ,可没成想仍是一个没心肝缺乏同情心的社会。他早早选择从“自我”走向“他者”。在巨大的生活差距里,深刻地体认到时间所赋予生而为人的本意——生命的权利,重要的是权利。你我他她它,不需要市政府提供四人间,不需要隔开的浴室,也不需要一个交通便利的住所。时间过着、过去、过去了?!“如果你是陌生人,你就毫无选择”。你意识到她在写我们... 有话说。柏林墙倒塌的那刻,理查德试想的本该是一个decent society ,可没成想仍是一个没心肝缺乏同情心的社会。他早早选择从“自我”走向“他者”。在巨大的生活差距里,深刻地体认到时间所赋予生而为人的本意——生命的权利,重要的是权利。你我他她它,不需要市政府提供四人间,不需要隔开的浴室,也不需要一个交通便利的住所。时间过着、过去、过去了?!“如果你是陌生人,你就毫无选择”。你意识到她在写我们每一个人了吗? (展开)
5 有用 滑滑滑滑滑滑酱 2024-01-18 00:46:34 北京
有一个乍一看有点白日梦的结局。然而也许历史就是由一个个白日梦扭转了最终方向。埃彭贝克只是想说:阅读就是理解,理解就是行动。
0 有用 eachin 2025-01-09 11:41:02 广东
对我来说,更像是纪实文学,反思文学,站在当下看这个分崩离析的世界和不知如何自处的人。正如德语课上提到的现在时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状态。
0 有用 icywhiskey 2025-01-06 00:40:45 山东
语言挺诗性的,难民议题展开不够全面。好处是解释了工作权问题,坏处是局限于白人知识分子的视角,因为黑工人不会挤压荣休教授的工作发展空间,廉价外来劳动力却会与底层本地白人发生潜在利益冲突(比如书里那个白女保姆和黑男护工),但竟然完全没有这种白女保姆的视角,是很可惜的。
0 有用 云雀噼哩叽咕啾 2025-01-05 10:56:06 广东
埃彭贝克通过笔下的理查德,将视线聚焦于欧洲的难民、移民和种族问题。从理查德的视角去看见被欧洲人忽视排斥的一个个真实存在的非洲人,由一个他者的身份去看见这些非洲人的内部世界。最后从一个他者身份融入其中,也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周围的人。读来既有些亲身经历之感,但更多的是由他者视角所展现出来的呐喊。跟前些日子读的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作品,有些相似的感受,但也有不同。乌格雷西奇是以一个流亡者的亲历,写下... 埃彭贝克通过笔下的理查德,将视线聚焦于欧洲的难民、移民和种族问题。从理查德的视角去看见被欧洲人忽视排斥的一个个真实存在的非洲人,由一个他者的身份去看见这些非洲人的内部世界。最后从一个他者身份融入其中,也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周围的人。读来既有些亲身经历之感,但更多的是由他者视角所展现出来的呐喊。跟前些日子读的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作品,有些相似的感受,但也有不同。乌格雷西奇是以一个流亡者的亲历,写下了流亡者在欧洲及美国各地漂泊的经历、感受与情感,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更聚焦于一个个体的内部的感受,由内向外去看身处的外部世界。 视角不同,感受也有所不同,但有一些事实与情感是同样的。 (展开)
0 有用 有只雀仔跌落水 2025-01-04 10:33:53 广东
非常真诚
0 有用 朱小楠 2024-12-30 21:10:50 陕西
“一个人不知道去哪儿的时候,他该去哪儿”我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这段时间、空间、生死,从一个湖下溺死的尸体说起,大地之下多少“尸体”。和平之地少之又少,这不是历史切片,是正在进行时。2025年,希望你“永远都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