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首部短篇小说集,中文版首次问世!
荣获1974年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文学奖,收录多次被纳入非裔文选的经典短篇《日常用品》
13个黑人女性的故事,道出苦水中挣扎的女性心声:“我要坐在迎宾桌旁,大声说出我的烦恼。”
🌊 编辑推荐:
🔺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非裔女作家、《紫颜色》作者艾丽斯·沃克1973年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说集。
◆荣获1974年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文学奖;
◆包含沃克的首篇短篇小说《罗斯莉莉》,以及多次被收录非裔文选的经典短篇《日常用品》。
🔺这是一群“我母亲那一代的”女人的故事
——婚姻、家庭、种族、信仰‧‧‧‧‧‧她们被套上以爱为名的枷锁,在服从的痛感中苏醒,吐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我要坐在迎宾桌旁,大声说出我的烦恼。”
◆正如沃克在诗歌《女人》(Women)中所写:...
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首部短篇小说集,中文版首次问世!
荣获1974年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文学奖,收录多次被纳入非裔文选的经典短篇《日常用品》
13个黑人女性的故事,道出苦水中挣扎的女性心声:“我要坐在迎宾桌旁,大声说出我的烦恼。”
🌊 编辑推荐:
🔺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非裔女作家、《紫颜色》作者艾丽斯·沃克1973年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说集。
◆荣获1974年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文学奖;
◆包含沃克的首篇短篇小说《罗斯莉莉》,以及多次被收录非裔文选的经典短篇《日常用品》。
🔺这是一群“我母亲那一代的”女人的故事
——婚姻、家庭、种族、信仰‧‧‧‧‧‧她们被套上以爱为名的枷锁,在服从的痛感中苏醒,吐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我要坐在迎宾桌旁,大声说出我的烦恼。”
◆正如沃克在诗歌《女人》(Women)中所写:
“她们是/我母亲那一代的女人/声音沙哑/腿脚粗壮/还有同样粗壮的拳头和手臂/她们破门而入/她们冲锋陷阵‧‧‧‧‧‧”
◆如果不能行动,她们就说话;如果不能说话,她们至少可以想象。在传统的重重束缚中,她们的内心依然向往自由:“我不是一个可以被日本浴缸和疯狂购物轻易收买和哄好的、没脑子的子宫。”
◆在这本书中,有13位黑人女性——疯狂的、愤怒的、慈爱的、怨恨的、可恨的、坚强的、丑陋的、软弱的、可怜的、伟大的——她们都试图带着对黑人男性的忠诚生活,这是她们一生的特点。对我来说,黑人女性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创造物。——艾丽斯·沃克
🔺封面设计以黑、白、红为主,用纷繁的线条绘出《罗斯莉莉》中的婚礼场景,令黑人新娘的不安与惶惑、在传统习俗中的受困与挣扎,尽数跃然纸上。
🎙️ 媒体推荐:
★艾丽斯·沃克是一位完全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
——哈罗德·布鲁姆(著名文学评论家)
★艾丽斯·沃克是当今美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 《华盛顿邮报》
★归根到底,这些故事(《爱与烦恼》)讲述的是最自然的法则:所有的生物都必须爱自己,都必须争取自由——精神终将战胜习俗,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芭芭拉·克里斯蒂(黑人女性主义文学评论家)
★这是一本有力、壮阔,甚至是野蛮的书。
——琼·乔丹(非裔美国诗人)
★《紫颜色》的读者将在这些故事中进一步证实沃克描绘黑人女性的能力:她们背景各异,却都饱受生活摧残,因此而团结在一起。
——goodreads读者
🏆 获奖记录:
1974年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文学奖
📖 内容简介:
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首部短篇小说集,于1973年出版。本书收录了13篇短篇小说,讲述了黑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婚姻与家庭,种族与信仰,重重枷锁依然困不住她们追逐自我的渴望。通过一个个性格各异、身世不同的黑人女性的故事,沃克呈现出20世纪的黑人女性们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突破困境的坚韧力量,将“我们母亲一代”的女性内心深处的动荡刻画出来,突破了刻板偏见,与当时黑人民族文学中盛行的盲目、顺从的黑人妇女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为下一代黑人女性们改变命运积蓄了精神力量,标志着黑人文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另外,书中收录的短篇《日常用品》等篇目,多次被纳入非裔文选,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爱与烦恼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
美国非裔女作家、社会活动家,普利策奖得主。1983年,她的长篇小说《紫颜色》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赢得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她也因此成为首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性。由该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黑人为题材的电影,共获11项奥斯卡奖提名。沃克长期关注与女性、种族相关的社会议题,并笔耕不辍,对世界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译者:乔娟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与美国文学。
目录 · · · · · ·
“真的,恶有恶报吗?”
她亲爱的杰罗姆
深爱“女娃”的男孩
日常用品
汉娜·肯赫弗的复仇
迎宾桌
浓马茶
侍奉上帝
一位非洲修女的日记
那些花儿
我们在法国喝着红酒
让死亡见鬼去吧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爱与烦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爱与烦恼"的人也喜欢 · · · · · ·
- 薄如晨曦 8.1
- 大作家写给孩子们:老人与海 9.5
- 这是我最好的作品:无尽青春故事 8.5
- 托菲 8.1
- 他者的起源 8.3
- 另一个鼓手 7.5
- 我们,被淹没的 8.5
- 角谷的藏书架 7.3
- 无限阅读 7.6
- 不确定宣言:记忆地图 8.3
爱与烦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吃女人的方式、世界大同
> 更多书评 3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The Women's Press Ltd (1984)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Harvest Books (200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购书单【1】 (波豆豆)
- kindle 2 (甜賽)
- 2小时可以读完的小书 (bird)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5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爱与烦恼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就要为空 2024-02-22 18:15:32 西班牙
遗憾的是,沃克的虚构小说并没有给我一个作家的感觉…她被一种强硬的、急不可待的政治目标裹挟,这若是她作为斗士的使命,那么,她未被文学带领,毋宁说她使用了文学…她利用文学史中积累的技巧,专心瞄准她要热切实现的光荣革命事业。在《她亲爱的杰罗姆》和《真的,恶有恶报吗?》两篇里,像是一种为了揭示压迫的社会事业小说,创造出来为了表达一部分人的道德诉求…于是她使用的词汇总是过于烫手,我没法握住它的纸张…喜欢最后... 遗憾的是,沃克的虚构小说并没有给我一个作家的感觉…她被一种强硬的、急不可待的政治目标裹挟,这若是她作为斗士的使命,那么,她未被文学带领,毋宁说她使用了文学…她利用文学史中积累的技巧,专心瞄准她要热切实现的光荣革命事业。在《她亲爱的杰罗姆》和《真的,恶有恶报吗?》两篇里,像是一种为了揭示压迫的社会事业小说,创造出来为了表达一部分人的道德诉求…于是她使用的词汇总是过于烫手,我没法握住它的纸张…喜欢最后一篇,纪实的写作口吻,故事纯净而神秘,黑人种族间免除功效的情感联系,是一个种族的光标。 (展开)
3 有用 Qfmfq 2024-01-21 01:32:43 浙江
在再婚的礼堂前踟躇迷乱的女性(《罗斯莉莉》)、因爱上白人而被父亲惩罚致残的女儿(《深爱“女娃”的男人》)、黑人运动参与者的伴侣(《她亲爱的罗杰姆》)、家庭以及社会观念迥异的两姐妹(日常用品)、找不到医生为儿子看病的母亲(《浓马茶》)……即便每个短篇的故事线看似简单,但在艾丽斯·沃克的叙述中总像是隔着一层黏稠的迷雾令人望不到底,这种深沉的感受来自女性及黑人的双重身份与家庭、爱情、社会、政治因素的相交... 在再婚的礼堂前踟躇迷乱的女性(《罗斯莉莉》)、因爱上白人而被父亲惩罚致残的女儿(《深爱“女娃”的男人》)、黑人运动参与者的伴侣(《她亲爱的罗杰姆》)、家庭以及社会观念迥异的两姐妹(日常用品)、找不到医生为儿子看病的母亲(《浓马茶》)……即便每个短篇的故事线看似简单,但在艾丽斯·沃克的叙述中总像是隔着一层黏稠的迷雾令人望不到底,这种深沉的感受来自女性及黑人的双重身份与家庭、爱情、社会、政治因素的相交抗衡。沃克的故事结尾常常停留在不予置否之处,一面是诸多因素交织的复杂感,一面亦是这种复杂本身所代表的生机与表达。 (展开)
2 有用 岂能无怪哉 2023-11-17 23:31:57 北京
说实在的,很久没有读过隔阂感这么重的小说了。很难搞。但我觉得这正是为什么我还会保持着短篇小说的阅读习惯。比起如果高山大河一般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更像是那种“大自然的馈赠”,也许是小溪中捡来的一块亮晶晶的石头,也许是草地里拾到的一根羽毛,也许是不知名的树上摘下的一片叶子。你知道它是某种“造物”,是作者的灵光一闪,是作者人生中某个重要的瞬间,是她在某个时刻一定要写下的几页故事,但是你不知道全貌。你不知... 说实在的,很久没有读过隔阂感这么重的小说了。很难搞。但我觉得这正是为什么我还会保持着短篇小说的阅读习惯。比起如果高山大河一般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更像是那种“大自然的馈赠”,也许是小溪中捡来的一块亮晶晶的石头,也许是草地里拾到的一根羽毛,也许是不知名的树上摘下的一片叶子。你知道它是某种“造物”,是作者的灵光一闪,是作者人生中某个重要的瞬间,是她在某个时刻一定要写下的几页故事,但是你不知道全貌。你不知道这颗小石子从何处剥落,你也不知道这片羽毛曾经跟随它的主人去见识过怎样的风景。最后的最后,落在你手里的,只有这几页纸。它说了它想说的,并且告诉你,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 (展开)
2 有用 冯源 2024-05-24 23:17:30 广东
艾丽斯的小说能量太大,每一个短篇小说的结尾给我一种既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那种“爽”感。她笔下的女性仿佛永远使不忘的劲儿,看似要在逆来顺受中度过“不可见”的一生,但最后总能抱着“我必须想个比自杀更好的办法”的那种决心反抗,反抗家暴的女人、吃避孕药的女人、写作的女人、拿链锯的女人、等待医生的女人……她们遭受性别和种族的双重歧视和压迫,能给她们的不过是“浓马茶”而已。
1 有用 哼唧唧 2024-02-17 21:40:20 北京
正好同期在看杜鲁门卡波蒂的小说,高下立判,沃克太有灵气了。
0 有用 亜熱帯夜 2025-01-07 18:30:16 中国香港
我以为会看到一些更特别的东西
0 有用 止桢 2025-01-07 11:15:46 广西
全世界的女性,不论人种,出身,身份,地域,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0 有用 蘑菇力 2024-12-26 10:08:00 广东
干燥的诗
0 有用 就愛生氣 2024-12-20 21:19:46 福建
@廈圖
0 有用 #暗蓝# 2024-12-20 17:40:12 河北
名篇《日常用品》的确名不虚传:如果联系到接下来托尼莫里森的写作,结论无疑是不公的代价即是批量化制造“他者”(同一主题还包括这一集子中的《复仇》)。但沃克引入的双重视角又不得不让人反思,当“进步黑人”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奇观化,这或许是她被期许的在更大世界(“你当飞往的山”)谋求一席之地的唯一途径——这个故事的经典之处便在于你可以把这种进步的窘境延伸到任何身份的讨论。沃克的敏锐建立在她对于自身身份交叉性... 名篇《日常用品》的确名不虚传:如果联系到接下来托尼莫里森的写作,结论无疑是不公的代价即是批量化制造“他者”(同一主题还包括这一集子中的《复仇》)。但沃克引入的双重视角又不得不让人反思,当“进步黑人”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奇观化,这或许是她被期许的在更大世界(“你当飞往的山”)谋求一席之地的唯一途径——这个故事的经典之处便在于你可以把这种进步的窘境延伸到任何身份的讨论。沃克的敏锐建立在她对于自身身份交叉性的全面接受,由此我们才能看到在这一系列短篇中,她轻巧地与婚姻、性别、贫富,乃至战争创伤与历史苦难周旋,然而却总能抽身离开,只引导反思而不提供结论或是情绪的宣泄。唯一直露情感的是最后一篇,而它也直指题名:在死亡面前,任何其他复杂恒久的人类烦恼都不值得一提;爱终究无力与之抗衡,但它毕竟是我们唯一的屏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