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椋鸟飞行 短评

随椋鸟飞行 短评

热门
  • 4 vivida 2022-12-28 19:51:31 北京

    “椋鸟的飞行让我格外着迷...就是弄明白一个由众多相互影响的成分(参与者)组成的系统的行为”“我们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此前用于研究鸟群、羊群和其他动物群体的范式。...确立了在生物学中运用方兴未艾的统计物理学技术以解决无序和复杂问题的新研究标准” ,最感兴趣的这篇“随椋鸟飞行”可惜只有二十来页的内容。

  • 5 antares 2023-04-05 11:53:16 美国

    很好看,其实是随笔集所以和书名相关的其实只有第一篇,收录了作者搞科研的一些想法文章和研究八卦故事。这种想法很丰富思维很灵活的科学家写起研究思路来很有趣,有时候自己想法和他一致读起来格外开心,喜欢这种不向读者妥协不刻意将学术简单化的写法。

  • 20 malingcat 2022-08-27 18:58:00 上海

    2021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讲述自己的研究故事。也算“实验室研究”浪潮的一部分吧。直觉的重要性和规避隐喻,让文科生看了感慨。

  • 21 私享史 2022-08-19 00:54:59

    这本收录了8篇文章的小书,意大利语版在作者去年获得诺奖之后一个月就上市了,多少有些仓促。虽然前4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作者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经历,但缺乏一个整体框架和定位,中文版应该请专家写一篇序来全面介绍作者。复杂系统的研究不限于物理学,对很多学科都有重要影响,期待作者未来能写一本书来系统地科普复杂系统。 很喜欢《想法从何而来》这一篇,谈的是无意识思维在创造力上的作用。另外记下两个八卦,一个是作者和同事早年为了赶着发表一篇重要论文,要从意大利打电话到美国把文章全文听写,包括图表也是口述的;一个是作者早在25岁时就差点和另一位物理学家做出了诺奖级的发现,好在两位后来各自凭别的贡献获得了诺奖。

  • 12 把噗 2022-09-17 15:40:13 北京

    直觉对科学同样重要‼️

  • 5 danyboy 2022-09-11 00:56:54 北京

    有趣的学术小品,同时也是科学家共同体的深情一瞥。

  • 2 阅微草堂 2022-09-26 09:25:51 江苏

    科学研究要也是一种集体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系统。本书是诺奖得主写的关于个人研究心路历程的书,类似于杨政宁先生的那本《六十八年心路》。

  • 2 向北向北 2022-09-17 10:53:07 北京

    2022已读035。一本小书,一上午翻完,又和文铮老师的文字相遇了。读这本书很容易想起《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意大利科学家仿佛有种朴素诚恳的公共知识分子情怀,在科研和科普之余,有着对国家和人类共同福祉的关切。ps:书本身没有罗韦利的作品精彩。原本擅长做文学的出版方做科普,边边角角都透出文艺的余味,不太一样。

  • 3 #暗蓝# 2022-09-11 18:07:15 河北

    杂文集,既有关于作者自己学术生涯的回顾,也有具体问题由浅入深的探讨。共同的主题是“无序”。数学或更普遍的科学方法让我们习惯于有序的、模型的、技术解决问题的世界,但无序和悬而未决才是世界的本质。更进一步说,如果我们不着眼于无序与复杂,始终拘泥于某种一度有效的经典法则,那么迄今为止我们通过简化和悬置复杂状况所取得的认知与进步便毫无意义。我们终究都只是椋鸟阵列中的一只,只能在有限的视野中根据邻近的他者调整自身。而对这个阵列的理解只能通过对微观的统计上升至宏观,而不能以宏观扼杀微观的本能。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陀翁“爱具体的人”的物理学版本——要是有哪只鸟宣称他能够看清一切,只有他能够引领全体的方向,那么他一定是疯了,或者是游隼的奸细。

  • 8 樊志强 2022-08-28 09:16:34 湖北

    诺奖科学家的随笔集。第一篇干货最多,告诉我其实物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思考的问题其实殊途同归。后面几篇也值得一读,比如谈隐喻和索卡尔的那篇。

  • 4 小兔雷特 2022-08-29 15:11:50 上海

    从75页开始燃起来了。作者通过方程得到了与数值模拟数据相符的结果,要让使用的复本法奏效,就必须让序参量是一个函数(无穷多的数),这就需要一个深刻的物理意义来支持。答案就在眼前,他必须努力解读。

  • 1 Tranquility 2024-02-19 17:48:25 甘肃

    很有意思的小书,适合随便翻阅而非按照顺序阅读

  • 1 精选植脂末 2022-11-23 21:19:17 北京

    那个关于椋鸟的实验看了半天没看懂到底是咋做的555物理学院的轶事很可爱!但是感觉想了解这个学科还是《复杂》更好一点,这一本内容太少了。

  • 7 安提戈涅 2022-09-28 17:17:30 云南

    这并不是一本纯粹解释物理学领域中复杂系统的科普,关于这个主题的呈现,在本书中其实可能不过一半篇幅,另外一半,则涉及到帕里西对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与思维、物理学何为等问题的本质性思考,也有对当年五月风暴时的理科生回忆。两个部分都令人喜悦。关于复杂系统的介绍,再次使我觉得科学与人文在从事着同一种勘探,只不过路径殊异看起来才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的起点都是“我一无所知”,而终点都是“我只知这些”;谈及科研中“直觉”的部分让我想起到《元素周期表》里莱维说的原始本能,像“燕子归巢”一般。另外,以往只知科学对人文学科的入侵——所以才引出了苏卡尔的嘲弄与实验——原来诗人的“隐喻”也进入到科学研究中,最后成为学者们避之而不及的东西;谈到在研究过程中对“怎么发生的及其意义”的不理解,其实又是库恩范式的脚注了。

  • 8 于是 2022-09-02 22:40:51 上海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论述他对“隐喻”的排斥~~但事实上,“隐喻”对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功劳不可磨灭。至于集体变化,相变能引发的“隐喻”简直无穷了。无论生物学家还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对于“语言”思考方式的依赖和超脱一向是很有趣的主题。

  • 7 子文东🤪👻 2022-12-29 21:22:31 福建

    3.5分,和预期的不同,开始读才意识到谈椋鸟集群飞行方式和研究方法、原理的部分只是短短的第一篇,读起来显得太匆忙,整本书也有些松散,是作者会议发言和访谈内容的合集。写得并不通俗,有些地方跳跃很快,更推荐对相关问题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读。其中《相变》《自旋玻璃》两篇虽然有些枯燥,但还是挺有意思的,揭示了基于数学去构造普遍现象模型的方法。不过最有现实意义的是《物理学与生物学之间基于隐喻的交流》,他所批评的问题很常见,甚至包括昨天读完的《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也有这个隐喻使用不当的问题。总之,值得翻翻,但整体易读性不够,对于有一定基础能跟得上节奏的读者,又会显得太匆忙缺乏足够细节。

  • 0 2025-01-09 06:57:04 爱尔兰

    #202502 友情提示:全书讲述椋鸟鸟阵的内容只有第一章。其余部分和作者本人的思绪一样天马行空, 有点分散。短短五万字的小书,每章篇幅很短,但对非理工科背景的人而言,有些章节涵盖的技术细节密度读起来相当痛苦甚至枯燥(严格说,并不算本书的问题)。到了最后两章又很有哲学意味,作者对科学、灵感、隐喻和直觉的论述很有启发,但不符合个人对本书的原本预期。如果作者能把椋鸟飞行这个有趣的“复杂系统”扩展成一本书或就干脆务虚地谈谈他对科学的理解,能打4甚至4.5星。把这些都杂糅在一本书里,只能说不是个人偏好的阅读体验吧。 ps: 对椋鸟飞行感兴趣的人网上能搜到作者发布的论文 Scale-free correlations in starling flocks, 硬着头皮看了半小时,完全看不懂🤷

  • 0 师原 2022-11-11 22:12:53 北京

    这本书并不只是在谈作者自己,也并非只以椋鸟为话题,它也谈到物理学的历史,谈到科学的意义,以及学科之间的关联。 学科之间是打通的,文理本不该分界限,阅读也好,写作也罢,别给自己设限,各个领域都有有趣的话题,多了解点儿说不定就能激发灵感。《自旋玻璃:引入无序》这章有意思,理解起来得多读两遍。

  • 0 Zhangyaohao 2022-11-11 23:37:22 广西

    暂时还可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