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第一编 海德格尔著作之汉译
一 学术翻译的几个原则
——以海德格尔著作之汉译为例证
二 基础存在学的先验哲学性质
——从《存在与时间》的一处译文谈起
三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的关节和脉络
四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几组重要译名的讨论
附录一:《哲学论稿》德—英—中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失败的西哲汉译?
——在《哲学论稿》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二编 西哲汉译与汉语哲学
一 翻译的限度与译者的责任
——由安乐哲的汉英翻译经验引发的若干思考
二 存在与超越
——西哲汉译的困境及其语言哲学意蕴
三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四 汉语哲学的时与势
——再论汉语关联性思维及其效应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可选项)
在《形而上学导论》一书第三章中,海德格尔有一段话例述了系动词sein的不同用法,诸如“上帝在”;“地球在”;“大厅中在演讲”;“这个杯子是银做的”;“农夫在种地”;“这本书是我的”;“敌人在退却”;“狗在花园里”;“群峰在入静”等等[ 参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89页(此处引文有省略)。]——这是现有中文译本的译法,译者熊伟先生对各句子中出现的系动词sein的现在时直陈式单数第三人称形式“ist”未作统一处理,而是分别把它们译成“(存)在”与“是”,应该说,这是合乎原义的译法(因为系动词sein本来就有表存在和表判断的双重用法),也是照顾到汉语语感的译法。然而,“是派”代表人物之一王路却坚持要把这些句子中出现的系动词sein毫无区别地统一译为汉语系词“是”,于是,上面的句子就成了:“上帝是”;“地球是”;“大厅中是在演讲”;“这个杯子是银做的”;“农夫是在种地”;“这本书是我的”;“敌人是在退却”;“狗是在花园里”;“群峰是/一派寂静”。[ 王路:《“在”、“存在”与“是”——纪念熊伟先生诞辰100周年》,第十六届中国现象学年会论文集《存在、现象与理性》,北京大学哲学系,2011年10月,第68页。同样内容也见王路:《读不懂的西方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99页。]
这委实是一项颇为有趣的译文试验;而在我看来,也正是这种改译暴露了“是”派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且不说王路所建议的译文“上帝是”(德语原文为Gott ist)和“地球是”(德语原文为Die Erde ist)完全没有传达出原文句子中应有的“存在”之义,像“狗是在花园里”——德语原文为Der Hund ist im Garten——这样的译文,我认为就不是正常的翻译,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翻译,因为在日常的(正常的)语境里,我们总是会问“狗在哪儿?”——答曰“狗在花园里”,而不至于问“狗是在哪儿?”——答曰“狗是在花园里呀”。只有在异常的、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情境下,比方说,当“狗在花园里”这个陈述句的真实被置疑而受到进一步追问时,我们才会说“狗是在花园里呀!”不过,在后一种情况下,句子中的“是”与其说是一个系词,还不如说是一个副词了。[ 王力早就指出过,“是”字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系词,比如,当谓语不是名词性质的时间,谓语前的“是”就不是系词,如“他实在是很爱你”。参见王力:《汉语语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81页。]
· · · · · · (
收起)
4 有用 一|二 2021-05-31 09:39:07
水💦💦💦🌊
1 有用 塞斯的弟子 2021-04-18 22:30:11
上班的时候比较适合看这种论文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孙周兴分析起哲学翻译问题还是有两下子的,但不太建议特地买。
1 有用 momo 2024-05-10 21:34:16 上海
补标,这本书解释了海德格尔很多的概念,不过很大篇幅都是在《哲学论稿》的译后记里面已经有的,所以感觉单单买这本书是不是不太必要?
0 有用 哲学系某老头 2021-11-22 22:39:11
探讨汉译那几节对我很有启发
1 有用 momo 2024-05-10 21:34:16 上海
补标,这本书解释了海德格尔很多的概念,不过很大篇幅都是在《哲学论稿》的译后记里面已经有的,所以感觉单单买这本书是不是不太必要?
0 有用 哲学系某老头 2021-11-22 22:39:11
探讨汉译那几节对我很有启发
4 有用 一|二 2021-05-31 09:39:07
水💦💦💦🌊
1 有用 塞斯的弟子 2021-04-18 22:30:11
上班的时候比较适合看这种论文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孙周兴分析起哲学翻译问题还是有两下子的,但不太建议特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