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汪晖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增订版)
出版年: 2008-7
页数: 462
定价: 46.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三联学术经典
ISBN: 978710802902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增订版)
出版年: 2008-7
页数: 462
定价: 46.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三联学术经典
ISBN: 9787108029027
内容简介 · · · · · ·
汪晖1988年的博士论文,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在鲁迅小说世界的复杂的精神特征与鲁迅内心世界之间找到关联的纽带”。作者以颇具原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模式,通过对鲁迅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的描述与分析,努力发掘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揭示了鲁迅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
反抗绝望的创作者
· · · · · ·
-
汪晖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等。
目录 · · · · · ·
初版序 一个应该大写的文学主体——鲁迅(唐弢)
初版导论 探索复杂性
第二版序
三联版导论(代) “死火”重温
第一编 思想的悖论:个人与民族、进化与轮回
引言 思想的悖论
· · · · · · (更多)
初版导论 探索复杂性
第二版序
三联版导论(代) “死火”重温
第一编 思想的悖论:个人与民族、进化与轮回
引言 思想的悖论
· · · · · · (更多)
初版序 一个应该大写的文学主体——鲁迅(唐弢)
初版导论 探索复杂性
第二版序
三联版导论(代) “死火”重温
第一编 思想的悖论:个人与民族、进化与轮回
引言 思想的悖论
第一章 个人、自我及其对启蒙主义历史观的否定与确认(1903—1924)
第一节 个人观念及其对现代历史的怀疑
第二节 个性、天才、自我与偏至的历史观,哲学的浪漫主义
第三节 个人观念的社会政治意义
第四节 孤独个体、死亡、罪的自觉与对绝望的反抗
第二章 自我的困境与思想的悖论(1920—1936)
第一节 反传统与寻求现代认同的困境
第二节 重新诠释“历史/价值”的二分法
第三节 轮回的心理经验为何瓦解了进化的时间观念?
第二编 鲁迅的文学世界:阴暗而又明亮
第三章 历史的“中间物”
第一节 “中间物”概念
第二节 灵魂的分裂与流动
第三节 “爱憎不相离”与诗意的潜流
第四节 否定性与鲁迅小说的三种意象
第五节 鲁迅小说的激情类型
第六节 鲁迅小说的语言特征
第四章 “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
第一节 《野草》的人生哲学
第二节 明暗之间的“绝望的抗战”
第三编 鲁迅小说的叙事原则与叙事方法
第五章 主体精神历史的客观呈现
第一节 双重第一人称独白的论争性呈现
第二节 第一人称非独白性叙述
第三节 第一人称非虚构小说
第六章 客观描述的主观渗透
第一节 “场景”文体——“戏剧式”叙述
第二节 “全景”文体——“心理分析”小说
第三节 人称与非人称叙事的交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附录一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
附录二 一个真正反现代性的现代性人物
三联版跋 鲁迅与“向下超越”
· · · · · · (收起)
初版导论 探索复杂性
第二版序
三联版导论(代) “死火”重温
第一编 思想的悖论:个人与民族、进化与轮回
引言 思想的悖论
第一章 个人、自我及其对启蒙主义历史观的否定与确认(1903—1924)
第一节 个人观念及其对现代历史的怀疑
第二节 个性、天才、自我与偏至的历史观,哲学的浪漫主义
第三节 个人观念的社会政治意义
第四节 孤独个体、死亡、罪的自觉与对绝望的反抗
第二章 自我的困境与思想的悖论(1920—1936)
第一节 反传统与寻求现代认同的困境
第二节 重新诠释“历史/价值”的二分法
第三节 轮回的心理经验为何瓦解了进化的时间观念?
第二编 鲁迅的文学世界:阴暗而又明亮
第三章 历史的“中间物”
第一节 “中间物”概念
第二节 灵魂的分裂与流动
第三节 “爱憎不相离”与诗意的潜流
第四节 否定性与鲁迅小说的三种意象
第五节 鲁迅小说的激情类型
第六节 鲁迅小说的语言特征
第四章 “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
第一节 《野草》的人生哲学
第二节 明暗之间的“绝望的抗战”
第三编 鲁迅小说的叙事原则与叙事方法
第五章 主体精神历史的客观呈现
第一节 双重第一人称独白的论争性呈现
第二节 第一人称非独白性叙述
第三节 第一人称非虚构小说
第六章 客观描述的主观渗透
第一节 “场景”文体——“戏剧式”叙述
第二节 “全景”文体——“心理分析”小说
第三节 人称与非人称叙事的交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附录一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
附录二 一个真正反现代性的现代性人物
三联版跋 鲁迅与“向下超越”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三联学术经典(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本)》《跨语际实践》《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朱子书信编年考证》
。
喜欢读"反抗绝望"的人也喜欢 · · · · · ·
- 声之善恶 8.6
- 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8.6
- 现代如何“拿来” 9.2
- 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8.5
- 转折的时代 8.6
- “新启蒙”知识档案 8.7
- 鲁迅·革命·历史 8.9
-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9.2
- 鲁迅 8.3
- 鲁迅与终末论 8.5
反抗绝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一个长评论——为了三十年如影随形的风雨兼程
三联书店到了年底,需要写一个长评论———长似乎可以和汪老师长谈的“长短二十世纪”“长革命”之类对话。今年给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反抗绝望》的再版——虽然,读这个书一定要读前面一大段的前言和各个版本的流变,单纯这个,或许就已经可以写成一本书。 《反抗绝望》带...
(展开)
朕归于我,人各有己,群之大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多次开头,但都因为各种事情放下了,这次终于读完。 本想借鉴行文思路,后来发现长句过多(在那篇批判性文章中也提到过),很难逐字逐句读,不过里面的思想和激情到现在也不过时,联系自身的人事遭际,很能和书中提到的鲁迅的思想产生共鸣,于是干脆当成散文读。 在阅读过程中...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清华大学教授20多年前博士论文被指抄袭 | 来自唐狼 | 2 回应 | 2012-10-28 12:24:39 |
这一套书有没有丛书名? | 来自吃茶去 | 2012-06-18 19:25:10 | |
《反抗绝望》与《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原貌比照 | 来自花猫子 | 4 回应 | 2011-04-15 12:50:50 |
《南方周末》上王彬彬的原文 | 来自恶夫 | 1 回应 | 2010-03-28 17:19:1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8.0分 33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8.5分 13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8.2分 47人读过
-
久大文化 (1990)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范美忠的读书单 (山东民间智库)
- 精装党的收藏 (阿伦特的粉丝)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我自己的世界图景 (苏门答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反抗绝望的评论:
feed: rss 2.0
51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9-09-25 23:40:31
时隔多年以一个博士生的眼光重读,仍然感到难以卒读,这显然就是汪老师不好好说话的结果了。当然我们可以从鲁迅研究学术史的高度把它吹得牛逼哄哄,再读时我也体会到了它的一部分好处,不过个人还是把学术表达的流畅性看得比内容更加重要的。综上所述,八十年代末的博论能做到这个程度,尤其是把旧意识形态话语几乎剔除得一干二净,已经很难得了。但汪老师从此以后的跑偏旅程也由此埋下了伏笔;他似乎有一种全能的情结,却总是学不... 时隔多年以一个博士生的眼光重读,仍然感到难以卒读,这显然就是汪老师不好好说话的结果了。当然我们可以从鲁迅研究学术史的高度把它吹得牛逼哄哄,再读时我也体会到了它的一部分好处,不过个人还是把学术表达的流畅性看得比内容更加重要的。综上所述,八十年代末的博论能做到这个程度,尤其是把旧意识形态话语几乎剔除得一干二净,已经很难得了。但汪老师从此以后的跑偏旅程也由此埋下了伏笔;他似乎有一种全能的情结,却总是学不会节制欲念————这样一本博论就像一面镜子,充分照亮了他的不善节制。 (展开)
3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6-12-29 22:20:58
汪晖先生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研究的博士论文,也可以算是他整个学术研究生涯的起点。本书关于鲁迅的研究有几个突出特点:注重对于鲁迅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分析,注重鲁迅作品与时代思想风气之间的关联,注重各种中外思想和作品对于鲁迅作品的影响。而这些特点,跟八十年代鲁迅研究的新动向紧密相连。
15 有用 虾米 2014-06-02 16:33:10
糟糕的写作……相对比较清晰就是第三部分了,讲鲁迅小说的叙事。
3 有用 泽漆 2019-04-13 00:48:44
素朴而葛藤的思想史视野,彼时学界思想资源短缺,穿凿的互文比附和理论套用俯拾即是。“中间物”和“反抗绝望”的论述只能说自洽。叙事学部分是硬功夫,关于表演/表现的观点很有启发。“粗笨女人”的反语性借鉴了Hanan的观点。
13 有用 momo 2019-04-27 00:47:37
八十年代的博论,参考资料少得可怜,只能从当时翻译过来的极少部分西方文论和鲁迅文本本身出发。在某种意义上,算是从文本中生长出的文学批评了,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文本中的鲁迅而非各种宏观视野下的鲁迅。汪晖在一开始就试图从意识形态化的鲁迅形象中剥离普遍性而寻找鲁迅内在的特殊性与矛盾性,但没把握好度,解构之后成了一盘散沙。泛而空,一组论述接着一组论述,不断下定义做总结,预设的研究思路和逻辑在杂乱的文章里几乎起不... 八十年代的博论,参考资料少得可怜,只能从当时翻译过来的极少部分西方文论和鲁迅文本本身出发。在某种意义上,算是从文本中生长出的文学批评了,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文本中的鲁迅而非各种宏观视野下的鲁迅。汪晖在一开始就试图从意识形态化的鲁迅形象中剥离普遍性而寻找鲁迅内在的特殊性与矛盾性,但没把握好度,解构之后成了一盘散沙。泛而空,一组论述接着一组论述,不断下定义做总结,预设的研究思路和逻辑在杂乱的文章里几乎起不到作用,一些论点前前后后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再加上汪晖那令人抓狂的表达能力,阅读体验实在糟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