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绅士 短评

莫斯科绅士 短评

热门
  • 495 #暗蓝# 2018-06-14 19:59:50

    的确是一部无死角的作品,可读性极佳,融汇了几个非常经典的外壳,比如《海上钢琴师》,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但骨子里的东西又是专属托尔斯自己的。何为高贵,何为秩序,何为“上流”,在延续了《上流法则》的讨论同时,托尔斯挑战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故事,而这种挑战无疑无疑也为他赢来了更加充沛的空间——面对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面对注定颠沛流离的个人命运,面对在祖国“流亡”的困顿境遇,一个“绅士”能做的,其实依旧是维持一种秩序——杯子倒了,要扶起来,而不是让混乱变得理所当然。这是一种微小的努力,但却可以捍卫高贵而必要的尊严。

  • 372 祁十一 2018-07-06 10:29:00

    简直是史诗一般的小说啊,一个在莫斯科酒店里被软禁的贵族一生。喜欢的酒店题材。关于人生的种种洞见时常闪现,文辞的优美悠远让人折服。何谓绅士,何为贵族,这本书用无数翔实的细节描绘了出来。真正的贵族啊,即使身陷泥沼,也会坦然优雅,桃源终究是自己给自己造的。

  • 212 欢乐分裂 2018-06-10 17:10:48

    极具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潜在能量,《肖申克的救赎》式的惊天自救计划+《布达佩斯大饭店》式的去国怀乡离愁,另一种维度的「漂浮国土」,在漫长的32年软禁生涯中撷取若干具有独特意义的年份,以个体编年史的形式折射苏维埃政权的崛起、政体发展及社会变迁的历程,甚至还指涉到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罗斯托夫伯爵是大饭店的暗夜星辰,串起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传奇之歌,他们是每一层地狱里的天使,“即使生活让追求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人们仍回义无反顾地追寻它。”

  • 155 临素光 2018-06-05 17:06:18

    【2018第34本】当我们跟随罗斯托夫伯爵的视角,审视20世纪初的莫斯科,在这个风云骤变的大变革时代,沙皇的俄国与布尔什维克的苏联更迭,新与旧激烈碰撞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怅然若失。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时常想起茨威格的自传《昨日的世界》。罗斯托夫和茨威格一样,都是旧日星辰的仰望者。在《莫斯科绅士》中,罗斯托夫无比怀念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对布尔什维克政权下的苏联深感失望;而在《昨日的世界》中,茨威格深切向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对纳粹铁蹄践踏下的世界满怀悲愤。在新与旧的交替中,罗斯托夫和茨威格都对旧日的星辰念念不忘。这与其说是现实意义上的回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追索,无论是罗斯托夫的沙皇俄国,还是茨威格的一战前欧洲,都有过他们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他们将其视为一片超越现实的精神乐土。

  • 165 吴十七 2019-01-15 17:18:37

    作者恨不得把所有细节的用意都告诉读者,文字充斥着挤眉弄眼的美式做作…

  • 73 Die Katze 2018-06-19 14:09:59

    美國人寫俄羅斯人也就這樣了。。

  • 82 Gimmeyourcandy 2018-12-09 17:12:23

    怎么说,故事到二战刚结束前的部分的确引人入胜,为伯爵的魅力深深吸引。然而故事到了50年代后,发生了我一直担心的事,那就是故事急转直下成了典型的逃离苏联暴政,奔向自由社会的烂俗故事。相比苏联广大人民,伯爵运气好的不能再好,加上大清洗和二战在此书轻描淡写,因而他的逃离因没有任何感情铺垫让我难有共鸣,尤其是他还是通过通敌的方式。我其实期待的是一个没落贵族历经磨难浩劫却依旧保持绅士风度和正义感的故事,但现在看完,只觉失望。

  • 60 四百击 2018-06-27 22:27:41

    全书充斥着大量无意义,无助于故事主题且毫无吸引力的细节,主人公一口一个绅士让人心生厌恶,真正的绅士怕是不会反复自称绅士的吧。关在酒店而已,相比安迪你不要舒服快活自由得太多。小说的前段我几乎是边骂边读的,这也能跟肖申克的救赎相提并论吗?中段是边吃小火锅边读,书上溅到了汤汁,我一点儿也不心疼,这本书扔了我也不会可惜,阅读的耐心在渐渐消失。后半段,我感觉自己吃多了,食物在我的肠胃里翻江倒海,在我的咽喉,我对着垃圾桶准备了五分钟,却始终没有吐出来,我感觉这本书我已经读不下去了。在跳着读到了最后的时候我打了一个舒服的嗝,感觉从天灵盖开始通透,上帝啊,终于翻完了,真是痛苦的阅读体验,真是精神和肉体双重的痛苦体验啊,真是要了我的老命啊。

  • 37 Cooltree 2018-07-29 15:32:51

    国王需要城堡,绅士只需要书籍和头脑!

  • 69 Asp. 2020-02-11 15:16:06

    这个立意到底在哪呢?我觉得是美国作家在讽刺前苏联。我认为伯爵的身世,经历,知识,阅历,搭配酒与食物、安排宴会座次的礼仪,固然非常赏心悦目。但这是作为沙皇贵族绅士,建立在极大物质基础上的必修美德。书里描写他们是人畜无害的(比如那个被契卡带走的王子),但他们优雅的生活到底来源于哪?仅仅让我们看到“前人民”遭到新时代迫害,表现新时代的呆板无情极端会有些片面。而且伯爵虽说被囚禁于大都会,但知己也有,领养女儿也有,红颜知己还是个女明星,像开挂一般美好。最后竟然还是把本国情报卖了???故事讲的太轻巧了,怪不得可以很快看完。

  • 36 把噗 2019-01-06 18:13:01

    美国人写啥小说都能写成创意写作。

  • 45 旁观者 2018-07-13 00:22:06

    一个人通过哪怕最微小的举动,也能为恢复这个世界的秩序出一把力:一部很不错的消遣小说,和俄罗斯小说比起来它是那么“轻”且甜美,还有,我无比羡慕美国人无可救药的天真和乐观,羡慕他们永远体会不到某种制度下面的沉痛。

  • 55 🐾Z 2019-03-17 17:16:45

    逃过了苏联社会的动荡,被软禁在一个什么都有的大酒店,不为生活费和吃喝发愁,有个女演员情人和从天而降的乖巧女儿…… 在这样的环境下能继续做一个精致的绅士难道不是很正常么?!不知道这书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去感悟美国中产阶级这种吃饱了没事做的忧愁?

  • 33 猫儿朵 2018-06-09 09:57:32

    故事写得太好看了,近600页却非常好读,一口气读完。伯爵被囚禁的困境反而成了获得思想自由的途径,是不是对上层人士也有那么一点讽刺。酒店是旧世界的象征,总让我想到昨日的世界和布达佩斯大饭店。

  • 39 pennysonic 2018-06-18 08:56:17

    怎么回事!读完后每每想起《面包和盐》眼泪就开始打转。一部多么迷人的故事

  • 59 夏天最配大裤衩 2020-06-14 17:28:26

    读到1926年,弃。读过《耳语者》关于相同时期苏联情况的描述,本书真是何不食肉糜,对于罗斯托夫伯爵而言,他的劫难是由总统套房变为仅有十几平米的小隔间,酒店的服务生竟然不知道这道菜应该配什么红酒,而同样时期的平民,被评定为“富农”的子女因其身份自言饥饿从未离开我,大多数孩子在19世纪30年代才记得自己有了一双新鞋,大部分人的愿望是有两三套衣服,能够不再十几个人拥挤在狭小的共用公寓之中;同时期的贵族,流放的流放,枪决的枪决。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对比,将其怎么能称为历经磨难。作者本身不了解苦难,还轻佻地消费苦难,引申为高雅和绅士的品格。

  • 34 乘风吃烤羊肉串 2018-08-26 08:02:13

    伯爵没自杀成功之前的部分写的太好了,举重若轻,亚历山大是真的绅士啊,在红教全面接管国家以后仍然不紧不慢,开头的诗篇是他挚友写的,在被迫搬出豪华套房之后漫不经心地读蒙田和怀念帝俄时代。作者那口气一直吊着直到亚历山大尝试自杀又被蜂蜜拦回来。后面就没这么好看了。

  • 36 奇诺 2020-01-04 18:21:57

    任何过于显露特定意识形态(不管哪种倾向)的文学作品都是下下等

  • 31 天人李子 2018-12-12 00:04:06

    虎头蛇尾,读到后半部分竟然变成了温馨的酒店一家亲情景喜剧,不能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看得昏昏欲睡。 本来是个绝佳的想法,但最终还是沦为作者意淫的成人童话,情节欠缺说服力,比肯福莱特的世界三部曲还要尬,甚至没有任何转折,书封评论说可以让人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前半部分确实能够有所带入,但后半部分的家庭温情剧实在不敢恭维。 一个前人民面对如此社会剧变却依旧我行我素,莫名其妙地得以维持奢侈的生活,并先后与两任小孩子认真玩起了过家家,偶尔借朋友的悲惨遭遇来反思下俄国的民族特质(以此来展现苏联的高压生活,否则读者大概会忘记故事发生在莫斯科),并最终收获了友情爱情亲情。这种绅士大概只是个幸运至极的博学犬儒或迂腐文人吧(你是🐶吧)。

  • 54 ViooiV梦 2021-01-16 15:39:47

    全文充满了一个美国人对苏联的偏见,有素质有文化的人都是怀念过去或者向往美国的……用这种态度去写那个时代的俄国实在是太轻了,特别是在作者明显就读过许多俄国文学的前提下,显得更加傲慢和无礼。p.s.一个“绅士”居然到处入室偷窃,为了逃跑把祖国情报卖了…真的是无语又恶心!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