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古典文学】 (爱玛·包法利)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待筛选【阅读】2015·经学史 (雲生)
- 宋史研究著作 (忙莽鸡)
- 高于9的好书 (Jerr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马上到站 2013-04-25 18:53:19
开头讨论“古文运动”研究史的还是很精彩的。不过本书深深打上了“唐宋变革论”的烙印。
2 有用 乌鸦果 2024-05-07 03:34:34 江苏
竟体精深,大破大立。狠狠拷打新文化运动以来虚妄的认识装置和话语空转,真正回到了中唐北宋政治文化语境里的研究。第二章讲尧舜道统之建构,指出探求性命之学与怪异文风相扭结;第三章试图建构杨亿-晏殊-欧阳修的谱系,发掘晏殊与庆历士大夫联系,围绕公共话题展开唱和活动进而形成“文坛”,北宋士大夫的“颜回想象”(?)引出宋学之转向内在;第四章讲贤良进卷对文风影响,指出其重塑子书传统,相关考订针线细密,第五章讨论... 竟体精深,大破大立。狠狠拷打新文化运动以来虚妄的认识装置和话语空转,真正回到了中唐北宋政治文化语境里的研究。第二章讲尧舜道统之建构,指出探求性命之学与怪异文风相扭结;第三章试图建构杨亿-晏殊-欧阳修的谱系,发掘晏殊与庆历士大夫联系,围绕公共话题展开唱和活动进而形成“文坛”,北宋士大夫的“颜回想象”(?)引出宋学之转向内在;第四章讲贤良进卷对文风影响,指出其重塑子书传统,相关考订针线细密,第五章讨论晚年苏辙,归结到反思宋代文学整体观,出入文史哲而归本于文章学传统。比较困惑的是讲载道和言志没有提朱自清的结论,过于倚重唐宋变革论而时常有过于简化之嫌。 (展开)
2 有用 羊 2014-04-26 15:29:58
朱老师的研究其实面对着一个巨大的难点,即前人研究已然极其充分,但朱老师在以其强大的思辨能力与文献考索的功夫,尤其是对北宋政坛细入毫发的领会与体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超越前人研究的宋代士大夫文学面貌。第一章尤其精彩,其思辨能力堪比葛兆光先生
3 有用 走在小路上 2019-06-08 13:23:10
注重逻辑,丝丝入扣。是以可疑。除了“言志”说不引朱自清是毛病外,“太学体”亦推衍过度,谓是新儒学思想史之外露,无切实依据。作者诚然聪明地用假设之辞自圆“若以程颐的《颜子所好何学论》为太学体文章”云云(81页)。但在结论上好像已经定了案。
3 有用 籀门 2023-08-22 22:36:43 北京
每一章都有新发现,首章自民国起梳理古文运动的学术史,足为典范写法。第二章以“尧舜之道”为道统建构的前奏和基础,以宋儒对性命之学的探求所造就的“晦涩怪癖”文风,与欧阳修提倡的“平实文风”的对立为主线,很好的回答了为什么欧阳修学术难以为继而最终发展为王安石和司马光的问题。第三章指出杨亿与寇准集团的关系,及其作为庆历士大夫先驱的地位。欧阳修晚年趋同于晏殊。士大夫通过公共话题和新兴传媒建构认同。北宋士大夫... 每一章都有新发现,首章自民国起梳理古文运动的学术史,足为典范写法。第二章以“尧舜之道”为道统建构的前奏和基础,以宋儒对性命之学的探求所造就的“晦涩怪癖”文风,与欧阳修提倡的“平实文风”的对立为主线,很好的回答了为什么欧阳修学术难以为继而最终发展为王安石和司马光的问题。第三章指出杨亿与寇准集团的关系,及其作为庆历士大夫先驱的地位。欧阳修晚年趋同于晏殊。士大夫通过公共话题和新兴传媒建构认同。北宋士大夫的“颜回观”为道学内倾化之先声,同样非常精彩。第四章讨论贤良进卷,稍显平淡。第五章最有启发的点反而是对吕本中的讨论。朱刚敏锐的注意到,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的转关,他超越党派,全面整合吸收北宋学术遗产并带入南宋。这一点其弟子林之奇可谓与师不谋而合,阅《尚书全解》即可知。总之,好久没有这么好的阅读体验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