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爱的多重奏》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与《世界报》记者尼古拉•特吕翁以 “爱”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录。巴迪欧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爱的多重奏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阿兰•巴迪欧(1937—),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巴黎高师荣誉退休教授,是当今欧美理论界最有名、最受关注和最受争议的左派思想家之一。
目录 · · · · · ·
"爱的多重奏"试读 · · · · · ·
爱带给我们行动的勇气 文/陆兴华 巴迪欧为什么要来谈爱? 目标可能还是在如何获得行动的勇气这一点上。由爱出发的行动里,我们才会表现出勇气,才能学会忠诚,在全球历史中找到北,找不到北,也能有毅力继续找,直到完成我们自己的贝克特式命运。这可能是巴迪欧要来谈爱情的主要原因。 巴迪欧在这个文本里最关注的,不是自柏拉图《会饮篇》以来哲学家们对爱情的形而上学式探究..
· · · · · · (查看全部试读)
丛书信息
· · · · · ·
轻与重(共99册),
这套丛书还有
《论移情问题》《濒危的文学》《论电影》《物化》《神话的智慧》
等
。
喜欢读"爱的多重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爱的多重奏"的人也喜欢 · · · · · ·
爱的多重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6 条 )
对爱的两种误认:神圣化的爱vs.被祛魅的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爱并不把我们引向高处,也并不把我们带向低处。它是一个生存命题:以一种非中心化的观点来建构一个世界,而不是仅仅为了我的生命冲动或者我的利益。” ——《爱的多重奏》 “爱”是一个主观性色彩极强的概念,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的内涵与表达,尤其在自由和包... (展开)> 更多书评 76篇
论坛 · · · · · ·
豆瓣中似乎读到过 | 来自轻生一剑知 | 7 回应 | 2023-12-29 07:57:00 |
用爱成全一个全新嗯自己 | 来自小肚腩的sherry | 2019-01-19 13:08: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erpent's Tail (2012)9.0分 143人读过
-
Flammarion (2009)8.1分 16人读过
-
Editions Flammarion (2011)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湄私人书橱 (一湄)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丛书收藏报告【未完结】 (爱玛·包法利)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性/别/爱研究 (🦉的瓦涅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爱的多重奏的评论:
feed: rss 2.0
19 有用 脱妥 2015-11-24 18:56:22
有些人只配包办婚姻。
36 有用 Sarcophagus 2013-06-24 23:22:54
“从开始处的一个纯粹的偶然,如何变成建构真理的支撑点?”。足够深刻,足够明晰,足够丰富,足够真诚。扣一星只是因为,不够柔软,没有破绽。
17 有用 Alain 2019-10-29 23:42:06
我曾认定普鲁斯特式的爱,爱不是爱他者而是在他者中爱自己爱主体,这种爱已经被拉康降格为自恋的性关系(普鲁斯特称之为“性嫉妒”),巴迪欧在重新论述爱的定义时则完全抛弃了这一层意义,从“一”转为“两”,即爱是自我朝向他者的无限敞开,从而以一种差异性的目光经验世界,这一敞开的过程即是爱的延续,把每一次爱的发生的偶然固定为命运的必然,是“生命本身的诗意的创造的永恒”和“此岸世界一种灵性生活的永恒”,这种爱上... 我曾认定普鲁斯特式的爱,爱不是爱他者而是在他者中爱自己爱主体,这种爱已经被拉康降格为自恋的性关系(普鲁斯特称之为“性嫉妒”),巴迪欧在重新论述爱的定义时则完全抛弃了这一层意义,从“一”转为“两”,即爱是自我朝向他者的无限敞开,从而以一种差异性的目光经验世界,这一敞开的过程即是爱的延续,把每一次爱的发生的偶然固定为命运的必然,是“生命本身的诗意的创造的永恒”和“此岸世界一种灵性生活的永恒”,这种爱上升到政治共同体时,则无可避免地导向神圣的超越者即上帝本身,因此主体一方面在政治的共同理念号召下行动,一方面又处于爱的差异性活动中,两者为其带来两种强度在其“最内在最深沉的层面”展开了“某种神秘的回响”,即爱的多重奏。 (展开)
33 有用 非行少女神乃襞 2021-04-18 14:33:23
巴迪欧的爱其实相当德勒兹,一种名为绝对信任的爱在差异中永恒的自我回归(然而这种永恒的开启却只是一个偶然的相遇!),这种爱永远也说不够,永远也说不完,我爱你,我爱你,我好爱你....
14 有用 Peter Cat 2014-01-04 11:11:36
有些段落,感同身受;有些部分,因为人生体验的局限,而敦促自己在日后重读。
0 有用 稚子浴其渊 2025-01-10 11:43:13 上海
用拉康、政治学、荒诞派戏剧等种种话语包装后,得出的仍是一种极为传统的爱情观。亦即,“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在这个世界中,我很直接地感受到,幸福的源泉就在于与他人共在。‘我爱你’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你成为我生命的源泉。在这个源泉的泉水中,我看到了我们的欢乐,首先是你的欢乐”。相较起来,我觉得拉康的欲望错位理论更能揭示爱的某种本质。
0 有用 小船儿轻轻 2025-01-09 06:12:51 法国
共同体。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单位。
0 有用 奇犽·揍敌客 2025-01-08 22:26:28 陕西
看完更不想谈恋爱了,书上的爱情观放现实有点像天方夜谭
0 有用 asphalte 2025-01-08 01:23:11 安徽
l'Un contre le Deux让我们从差异性出发介入他者去感知世界,那一刻爱延展成时间中无限的经验,于是一种关于“偶然应该被固定”的论调泛化成爱的manifesto,可是迷人的总是游离——那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都只是爱的演员,用言语来表演的哲学家,用真理来诱惑对方,从而保卫我们的独特身份。
0 有用 好运来 2025-01-07 23:07:15 福建
“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在这个世界中,我很直接地感受到,幸福的源泉就在于与他人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