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短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短评

热门
  • 2612 大島 2013-11-25 17:29:59

    读完后明白了很多东西,制度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自有它的原因,我们不能因为清朝满族的部落政权而去误会整个中国政治都是专制、封建的。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这是一本值得你去读的书,如果要我用一句话说出我的读后感,我想说:“中国”两个字,是值得我自豪与骄傲的。

  • 2164 The 星星 2013-11-11 14:15:01

    再说一遍,即使你完全不同意钱穆的观点,你也必须承认看他的书长见识

  • 1525 Hey Johnny 2009-11-05 19:34:00

    总的来说钱穆先生的观点就是:不要以时代事实取代历史事实,历史事实纵然有过失但总有其当时的存在意义,万不可将历史之过失全盘否定。只有学习得,借鉴失才能对当下改革有积极意义。

  • 812 苏仁 2013-08-10 23:04:40

    终于把这本小册子变为「已读」了,还要感谢麦当劳的傍晚俩小时。读后感想很多,也找了大家批判钱先生的观点来对比参照,但是书评我是不够格去写的,这个可以只记感想,不谈干货。挑最重要的说一句,或许吕思勉王夫之等人史学功力更好一些,但对我们这些还未懂皮毛的无知外行来说,当惯教员的钱先生讲述的真是让人愉悦享受。吕先生的书翻过半本,干巴巴的啃着费劲。求知如果能带点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 362 琴酒 2011-02-16 13:59:32

    一星扣在最后一章,对清代的论述实乃此书之最大败笔,虽说从前四代的观点大体也能理解钱穆先生对于“无制度而只有权术”的清代的鄙夷,但我们必须看到若清政只是如此,也断断不能延续百年之久,直到不可违的外力入侵才彻底打破僵局。此外此书真是一流必读好书,不仅诸如盐铁税之类增长见闻,而且钱穆娓娓道来,将每一制度的前因后果一一叙述,三公九卿之源头和演化,让我事隔这么久总算明白历史书上说的相权和王权的关系。几点感想,制度本身立时都是好的,但是逐渐会没落下去,一是环境变调依然生搬硬套,二是所费庞大终将懈怠(唐朝户籍制)。在钱穆心中,制度起得是匡扶人之用,而在我看来,中国和西方近代不同的地方在于,社会中真正不可动摇的部分,一个是人(皇帝),一个是法。就是这样,才一个阻挠了法治的彻底,一个为人治奠定了最后的基础。

  • 146 思考的猫 2011-10-24 22:15:11

    算是钱穆批注版的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巡礼,钱老历史底子扎实,一再强调制度和时代现实条件的契合性之关键。看得出,他比较推崇汉唐的制度成就,很瞧不上清朝,甚至坚决的直接以满族和中国人分为两类。

  • 108 同人于野 2008-04-19 16:19:28

    现在这么多谈历史的,如果仔细看过这本书的话,也许会少说几句。

  • 119 Sai 2015-06-06 04:11:29

    二十岁前读过人生会大不一样系列。

  • 78 Adiósardour 2014-09-05 21:25:33

    清代的政治,被钱先生认为,可说是全没有制度,一切由满洲部族的私心发出,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为了便于满族皇帝的专制,就废除了宰相明代已废,清朝沿袭之,最高命令就由皇帝发上谕。还有明的和暗的直接秘密发下 “这是纯粹出之于私心的,而私心决不能形成出制度。”不能把中国历史都说成专制,但清代的政治是专制的。对于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现在不用 “满清”这词,但当年是用的,钱先生书中也用这词)书中说 “满清是推翻了,不过连我们中国的全部历史文化也同样推翻了。这因当时人误认为满清的政治制度,便完全是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旧传统,又误认为此种制度,可以一言蔽之曰帝王的专制,于是因对满清政权之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历史上传统政治也一气不满意。因对于历史的传统政治不满意,到对于全部历史传统文化不满意。

  • 82 Augentropfen 2013-06-28 19:45:09

    不禁又要感慨大师就是大师,能将中国通史研究如此深刻的学者,老先生地位不容动摇。往往几句话就把一个制度解释的既明白还全面,入门者或专业人士两相宜。奇怪为什么没有总结秦制,后代所有制度基本都是以秦制为基础演变而来的。老先生虽力图站在客观角度审视历史,可我觉得他最推崇汉唐,宋明褒贬参半,清基本持批评态度。书虽薄,但料丰富,读起来非常过瘾。我总能从老先生的书里学到课本上没有的观点,受益匪浅。

  • 81 大小章鱼 2013-01-08 18:32:29

    “我们不要说中国民族衰老了,它的文化不行了,那些空洞话。我们要分析那时的具体事说,换言之,我们要找出历史材料,来说明当时究竟失败在那里。”这句话当可共勉,无论学什么还是干什么,对人还是对事。钱穆做到了,偏激是因为爱国心切。

  • 53 国士 2006-05-11 16:07:08

    抓住了中国政治制度演进基本脉络,提纲挈领

  • 64 Nobervem 2015-08-12 23:23:28

    史料翔实,梳理清晰,但如两只胳膊摸了个遍却始终把不到脉的感觉,又有种若我做了宰相便能如何如何的哀怨。

  • 40 Sarcophagus 2016-09-23 08:06:40

    内容和结论上其实毫无资格打星。但布局和笔法是真有利于读者或听众提高入门性学习效果。

  • 45 遮天的花 2011-04-05 16:17:35

    钱穆这本薄薄的小书,用生动朴素又平易近人的方式,向我开启了一个理解世界的崭新大门,让我明白原来读历史还可以用这样广博的目光——一个时代何以成其如此,缘自对上一个时代的继承和发展;而同一时代下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往往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让我开始明白,理解观察社会和历史,要先学会切割(所谓格物),然后再重新组织联系起来,成为有机整体。让我开始明白,政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真正的大政治家,应该拥有何等的眼界和智慧。

  • 50 滕子京 2012-05-27 21:38:50

    主观意见一直非常浓厚,便是要驳倒““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而为传统历史作辩护言。既然自汉唐,至宋、至明再至清,地方一步步衰落向中央集中,相权一步步收归入皇权,至少可以说中国政治是越来越专制。而可结出恶果的制度,即使不是出于一二人的私心,也有制定人的设计在

  • 41 隔壁老王 2014-07-05 14:09:34

    大师写书果然不同凡响,受益颇多,虽然捧孙中山有点肉麻,但是对康梁不识主权,对于汉唐强势,明清颓势的分析却非常到位,所谓的专制还真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能够体会到钱常说读对古人常保留一丝温情背后的深意。本书是读国史大纲的热身书,也应是公务员必读书目。

  • 20 虫虫 2019-06-11 16:55:05

    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干燥乏味,无可讲;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

  • 46 末摘花 2018-03-09 06:07:02

    读历史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很有必要!

  • 39 雾港 2014-09-26 09:51:58

    简略版和口号版的《国史大纲》,书生意气化作热中肠到处抢镜,平心处甚少,格局亦有限,出彩与偏颇几乎可以持平。以及不谈本国极为复杂的民族背景,一边忙不迭撇清两千年专制黑历史,一边将坨大顶黑帽子打包扣给满清真的好吗?#缀反感地图炮了##还是去看吕思勉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