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死者的语言与死者对话
似乎人在长大之后,就愈发没有时间让自己沉浸在情绪之中,所以上大学之后,文学的书便很少再认真翻看。
不过,在同事的桌上,我一眼就被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吸引了。就像很多年前,在书店中看到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似乎从封面中就能嗅到一种淡淡的,神秘的,沉郁的气息。
打开封面,看到文字,那种孤独感从文字间逐渐渗透出来。看似因冷静而显得缓慢的语言,却是因为背负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看完第一篇文章,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这本书叫《寂寞的游戏》。
书中提到,捉迷藏是小时候一个特别有趣的游戏,自己含着糖块偷偷躲在某个角落里,提心吊胆害怕被别人发现。然而在长大后,发现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在玩这个游戏,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也在玩这个游戏,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玩这个游戏。
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震撼。
寥寥数语,就将人与生俱来的孤寂感写了出来。
一个真正的作家,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用敏感的内心、美而精炼的文字,把这些人们在偶然的一瞬间感受到的伤感或喜悦捕捉到薄薄的一张纸上,久久回味。
我看书很少先看作者,所以每当发现一个喜欢的作家,就像发现一个新大陆,充满欣喜。
亨利·詹姆斯、马可·奥勒留都是这样偶然“遇到”的,并且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寂寞的游戏》作者袁哲生,04年就在台北自缢身亡,年仅38岁。
他的作品列表中,有和《寂寞的游戏》比较相似的《静止在树上的羊》《秀才的手表》,这类文字唯美而沉郁,思考冷静而犀利的作品。也有一些据说内容欢快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倪亚达》,也很受读者欢迎,还被拍成了影视作品。
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竟能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驾驭得炉火纯青。这确实是一种强大的天赋,或许也从某个角度反映出了袁哲生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张大春为本书作的序,融入了很深的个人情感,非常感人。
我在读的时候,想到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个为纪念自己死去的友人而作的套曲,成了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其中一段的标题让我印象极深,是“以死者的语言与死者对话”。
这本书很特别,读起来很写实,却被称为是小说集。开始读的时候,很难看出小说的痕迹,文字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作者在写自己的思考和回忆,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构。
通常情况,我不会对这样的文字产生任何兴趣。
我喜欢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喜欢华丽优美的诗歌,喜欢思想深刻的文章。
而当我走进这本书的世界,看到这不像故事的故事,却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吸力。
他的文字,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让我的目光一经过那里就再难挪动,时光也会为它停留,让一颗被尘世浸染多年地,浮躁地无法细品文学作品的心,终于沉静下来。
一句话、一句话思考,一个字、一个字读过。
就像是,在用死者的语言,与死者对话。
碰触到那个自认为有些才华但又不太确信的、孤寂又高傲的、质疑自己存在价值的人,极细腻、敏感又温柔。仿佛就在这一张张纸的背后,静静地诉说。
我愿意去倾听,去感受寂寞的声音,就像倾听自己偶然寂寞时发出的那一声叹息。
敬惜字纸的同时,也敬惜字纸背后的灵魂。
不过,在同事的桌上,我一眼就被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吸引了。就像很多年前,在书店中看到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似乎从封面中就能嗅到一种淡淡的,神秘的,沉郁的气息。
打开封面,看到文字,那种孤独感从文字间逐渐渗透出来。看似因冷静而显得缓慢的语言,却是因为背负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看完第一篇文章,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这本书叫《寂寞的游戏》。
书中提到,捉迷藏是小时候一个特别有趣的游戏,自己含着糖块偷偷躲在某个角落里,提心吊胆害怕被别人发现。然而在长大后,发现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在玩这个游戏,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也在玩这个游戏,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玩这个游戏。
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震撼。
寥寥数语,就将人与生俱来的孤寂感写了出来。
一个真正的作家,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用敏感的内心、美而精炼的文字,把这些人们在偶然的一瞬间感受到的伤感或喜悦捕捉到薄薄的一张纸上,久久回味。
我看书很少先看作者,所以每当发现一个喜欢的作家,就像发现一个新大陆,充满欣喜。
亨利·詹姆斯、马可·奥勒留都是这样偶然“遇到”的,并且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寂寞的游戏》作者袁哲生,04年就在台北自缢身亡,年仅38岁。
他的作品列表中,有和《寂寞的游戏》比较相似的《静止在树上的羊》《秀才的手表》,这类文字唯美而沉郁,思考冷静而犀利的作品。也有一些据说内容欢快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倪亚达》,也很受读者欢迎,还被拍成了影视作品。
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竟能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驾驭得炉火纯青。这确实是一种强大的天赋,或许也从某个角度反映出了袁哲生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张大春为本书作的序,融入了很深的个人情感,非常感人。
我在读的时候,想到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个为纪念自己死去的友人而作的套曲,成了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其中一段的标题让我印象极深,是“以死者的语言与死者对话”。
这本书很特别,读起来很写实,却被称为是小说集。开始读的时候,很难看出小说的痕迹,文字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作者在写自己的思考和回忆,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构。
通常情况,我不会对这样的文字产生任何兴趣。
我喜欢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喜欢华丽优美的诗歌,喜欢思想深刻的文章。
而当我走进这本书的世界,看到这不像故事的故事,却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吸力。
他的文字,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让我的目光一经过那里就再难挪动,时光也会为它停留,让一颗被尘世浸染多年地,浮躁地无法细品文学作品的心,终于沉静下来。
一句话、一句话思考,一个字、一个字读过。
就像是,在用死者的语言,与死者对话。
碰触到那个自认为有些才华但又不太确信的、孤寂又高傲的、质疑自己存在价值的人,极细腻、敏感又温柔。仿佛就在这一张张纸的背后,静静地诉说。
我愿意去倾听,去感受寂寞的声音,就像倾听自己偶然寂寞时发出的那一声叹息。
敬惜字纸的同时,也敬惜字纸背后的灵魂。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瀛安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