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册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一)选择引进这样一本画册的出发点是非常朴素的——就像彭总的“一分试验田”,我想试试看一本画册应该定多少价。
近年来有不少海外的精品画册引进出版,不过他们的定价也超出了读者的期待。从豆瓣的评论也能看得出来读者的愤怒,比如:
对方闻《超越再现》有一篇评论的题目叫:《有些人、有些出版社到底是在想些什么?!》(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49622/)
对李霖灿《中国名画研究》一段评论说:有时候,出版社就像打了鸡血,发誓要用一本书榨干全人类!(http://book.douban.com/review/7177600/)
对上海博物馆《翰墨聚珍》有评论批评说:国内的编辑和印刷厂是脱节的(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50977/)
这些让我这样一个从未编辑过大画册的编辑充满了好奇,一本画册应该怎样才能印好呢,它的成本应该是多少呢,定价应该怎样才算合理呢?
我选择何慕文的《如何读中国画》做试验,一是因为这个书分量适中,方便比较和计算;二是因为部分画卷来中国展出过,亲眼见过,对颜色较有把握。
经过两年的辛苦,终于印出来了。对上面提到的几本书,当然多了一些了解之同情。最后算下来,领导说还是应该定100+,我拼着挨一顿骂把定价压到了两位数。想到这是一本几十块钱的精美画册,作为一个穷编辑还是非常自豪的~
(二)How to Read Chinese Paintings的英文原版印刷质量相当好,图片是大都会自己的好图,用纸也是一流的。我按照作者方指定的进口纸,个别图片调整了饱和度。与英文原版主要的差别是装订方式,原版是平装,中译本改成软精装(当然增加了成本),这样每一页都可以掰开了摊平了看。翻开平平整整的每一页,就好像在欣赏一本册页,让人觉得这种改变真的是有意义的。
(三)这本书没有它的名字说的那么平易近人,要读懂这本书和这些画,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如果有一个中国书画史的基本知识,再来看这些说明文字,会发现它刚好比基本知识多一点点,将基本知识延伸展开,并具体到这件作品。那些精致的点评散落于画幅的各个角落,带着读者了解画的内容,欣赏线条和色彩,体味笔墨间渗透的情感,让你觉得,这是自己家的画廊。
画册的内容可以说是2008年大都会“杰作的解析”展图录,这些优雅而充实的文字,是当年何慕文为展件写的说明。我们常常在国内故宫、上博、辽博的展厅里,看到书画作品的说明牌,这些有的只有长宽高等几个字,有的则如隔靴搔痒。观众能不能独立地理解这样一个展览,这应该是写说明牌的人最关心的事情。我想,这本书,算是做到了吧。
(四)大都会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把自己收藏书画的高清图片在网上免费公开的大馆。赶上该馆亚洲部百年华诞,现在在办中国书画精品特展,推出这样一本书,也算是对大都会的致敬和祝福。这本书里没有什么稀有的图片,没有太高深独到的见解,并不指望它能畅销。它只是一个几十块钱的画册,像八大山人笔下的鹰一样,傲然独立于定价几百几千块钱的画册中。
近年来有不少海外的精品画册引进出版,不过他们的定价也超出了读者的期待。从豆瓣的评论也能看得出来读者的愤怒,比如:
对方闻《超越再现》有一篇评论的题目叫:《有些人、有些出版社到底是在想些什么?!》(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49622/)
对李霖灿《中国名画研究》一段评论说:有时候,出版社就像打了鸡血,发誓要用一本书榨干全人类!(http://book.douban.com/review/7177600/)
对上海博物馆《翰墨聚珍》有评论批评说:国内的编辑和印刷厂是脱节的(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50977/)
这些让我这样一个从未编辑过大画册的编辑充满了好奇,一本画册应该怎样才能印好呢,它的成本应该是多少呢,定价应该怎样才算合理呢?
我选择何慕文的《如何读中国画》做试验,一是因为这个书分量适中,方便比较和计算;二是因为部分画卷来中国展出过,亲眼见过,对颜色较有把握。
经过两年的辛苦,终于印出来了。对上面提到的几本书,当然多了一些了解之同情。最后算下来,领导说还是应该定100+,我拼着挨一顿骂把定价压到了两位数。想到这是一本几十块钱的精美画册,作为一个穷编辑还是非常自豪的~
(二)How to Read Chinese Paintings的英文原版印刷质量相当好,图片是大都会自己的好图,用纸也是一流的。我按照作者方指定的进口纸,个别图片调整了饱和度。与英文原版主要的差别是装订方式,原版是平装,中译本改成软精装(当然增加了成本),这样每一页都可以掰开了摊平了看。翻开平平整整的每一页,就好像在欣赏一本册页,让人觉得这种改变真的是有意义的。
(三)这本书没有它的名字说的那么平易近人,要读懂这本书和这些画,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如果有一个中国书画史的基本知识,再来看这些说明文字,会发现它刚好比基本知识多一点点,将基本知识延伸展开,并具体到这件作品。那些精致的点评散落于画幅的各个角落,带着读者了解画的内容,欣赏线条和色彩,体味笔墨间渗透的情感,让你觉得,这是自己家的画廊。
画册的内容可以说是2008年大都会“杰作的解析”展图录,这些优雅而充实的文字,是当年何慕文为展件写的说明。我们常常在国内故宫、上博、辽博的展厅里,看到书画作品的说明牌,这些有的只有长宽高等几个字,有的则如隔靴搔痒。观众能不能独立地理解这样一个展览,这应该是写说明牌的人最关心的事情。我想,这本书,算是做到了吧。
(四)大都会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把自己收藏书画的高清图片在网上免费公开的大馆。赶上该馆亚洲部百年华诞,现在在办中国书画精品特展,推出这样一本书,也算是对大都会的致敬和祝福。这本书里没有什么稀有的图片,没有太高深独到的见解,并不指望它能畅销。它只是一个几十块钱的画册,像八大山人笔下的鹰一样,傲然独立于定价几百几千块钱的画册中。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