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面战场前遁走
作者设定了一个极权社会的形态。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允许保留书籍,没有人读书,消防队员的职能是发现藏书并且焚毁之。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反智社会的设定,也并无太出奇之处。但观察一个世界设定是否强大,不是看梗,还要看细节。这就是说,这个世界的逻辑、规则体现在具体生活细节里是什么样?
在Ray设定的世界里。人们被驱赶着生活,总是很忙。交通工具的时速要到150公里以上;人们睡觉时要带着耳塞——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家里要有三面电视墙,电视墙上有各种各样的亲戚在不间断地和你说话;如果你服药自尽,有血液清洗仪器可以将你全身更换,让你重新生活,并且不记得你为什么会服药。
这些是具体的生活方式。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相信让人们不思考,而仅仅获得快乐是最好的。“少数派的压力”是原因。“人口越多,少数派的种类也就越复杂,别踩了爱犬族的脚趾,还有爱猫族,医生,律师,商人,各类长官,摩门教徒,浸信会教友,一神教派信徒,第二代中国移民,瑞典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得克萨斯人,布鲁克林人⋯⋯市场越大,你就越难处理争端。” 这似乎是作者在40年代的美国所面临的困境。因为矛盾太难处理,所以创造一个没有矛盾的世界?这就是一个反智社会形成的原因么?这个原因可以充分到通向反智社会么?
好吧,也许我在苛求。世界设定一向是不管途径的。
中间吸引我的有这样一段思辨。即消防队长在给蒙特戈洗脑让他相信无书的世界更好的时候,发表了一段滔滔雄辩。他用了各种哲人之间相互矛盾的话互相攻击,彼此相左。书有什么用呢?书只能带来矛盾和混乱,书之间彼此矛盾和混乱。
于是我等着作者,借蒙泰戈来正面反驳。但是主人公只是遁走了。在这个正面战场中,为什么要遁走呢?为什么需要书,需要这些混乱的相左的思想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呢?
我读到遁走那一节颇为失望,这是个很难论辩的问题。抽象来看,为什么我们需要矛盾、需要混乱、需要多样?如果说科幻小说想讨论这个本是公理的母题,那就应该让这个母题真正严肃地被讨论。因为在反智的设定里,它恰是需要被讨论的,如果它不言自明就不会导向这个结果。
当然,也许Ray Bradbury的强项不是讲道理。他的强项在于场景和抒情。作者想借将蒲公英蹭在下巴上的思念,和人真正的交谈,穿过铁路躺在枯叶堆上,问妻子到底什么是爱⋯⋯等等细节,想借唤起人本身的天性——对人本身五感和思考的尊重——来侧面说明这公理的不言自明。我不能说它是无效的,我只能说它让我落空了正面战场的期望。这些场景温柔而多情,像眨巴上你脸颊的扑闪扑闪的睫毛,对,它很好,但是它对于这世界设定来说仍然不足够,不足够有力,而这场论辩应当是艰难而有力的。
所以Ray Bradbury的强项在《火星编年史》里简直是光彩夺目。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捉襟见肘。
最后我抛开评价,摘录一段我个人喜欢的段落:“每个人死后都要留下点什么,我的祖父这样说过。孩子、书、画、房子、一堵自己修的墙、一双自己做的鞋,或者是种满花草的花园。你的手以某种方式碰过某样东西,所以等你死了以后,你的灵魂就有地方可去;人们看着你种的花草树木,你就在那里。做了什么并不重要,他说,只要你可以改变它,你的手接触它之前是一个样子,你把手拿开之后,它就变成了某种跟你类似的东西。只会修剪草坪的人和一个真正的园丁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的触摸,他说。修剪草坪的人好像根本就没有出现在那里;而园丁一辈子都会在那里。”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反智社会的设定,也并无太出奇之处。但观察一个世界设定是否强大,不是看梗,还要看细节。这就是说,这个世界的逻辑、规则体现在具体生活细节里是什么样?
在Ray设定的世界里。人们被驱赶着生活,总是很忙。交通工具的时速要到150公里以上;人们睡觉时要带着耳塞——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家里要有三面电视墙,电视墙上有各种各样的亲戚在不间断地和你说话;如果你服药自尽,有血液清洗仪器可以将你全身更换,让你重新生活,并且不记得你为什么会服药。
这些是具体的生活方式。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相信让人们不思考,而仅仅获得快乐是最好的。“少数派的压力”是原因。“人口越多,少数派的种类也就越复杂,别踩了爱犬族的脚趾,还有爱猫族,医生,律师,商人,各类长官,摩门教徒,浸信会教友,一神教派信徒,第二代中国移民,瑞典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得克萨斯人,布鲁克林人⋯⋯市场越大,你就越难处理争端。” 这似乎是作者在40年代的美国所面临的困境。因为矛盾太难处理,所以创造一个没有矛盾的世界?这就是一个反智社会形成的原因么?这个原因可以充分到通向反智社会么?
好吧,也许我在苛求。世界设定一向是不管途径的。
中间吸引我的有这样一段思辨。即消防队长在给蒙特戈洗脑让他相信无书的世界更好的时候,发表了一段滔滔雄辩。他用了各种哲人之间相互矛盾的话互相攻击,彼此相左。书有什么用呢?书只能带来矛盾和混乱,书之间彼此矛盾和混乱。
于是我等着作者,借蒙泰戈来正面反驳。但是主人公只是遁走了。在这个正面战场中,为什么要遁走呢?为什么需要书,需要这些混乱的相左的思想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呢?
我读到遁走那一节颇为失望,这是个很难论辩的问题。抽象来看,为什么我们需要矛盾、需要混乱、需要多样?如果说科幻小说想讨论这个本是公理的母题,那就应该让这个母题真正严肃地被讨论。因为在反智的设定里,它恰是需要被讨论的,如果它不言自明就不会导向这个结果。
当然,也许Ray Bradbury的强项不是讲道理。他的强项在于场景和抒情。作者想借将蒲公英蹭在下巴上的思念,和人真正的交谈,穿过铁路躺在枯叶堆上,问妻子到底什么是爱⋯⋯等等细节,想借唤起人本身的天性——对人本身五感和思考的尊重——来侧面说明这公理的不言自明。我不能说它是无效的,我只能说它让我落空了正面战场的期望。这些场景温柔而多情,像眨巴上你脸颊的扑闪扑闪的睫毛,对,它很好,但是它对于这世界设定来说仍然不足够,不足够有力,而这场论辩应当是艰难而有力的。
所以Ray Bradbury的强项在《火星编年史》里简直是光彩夺目。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捉襟见肘。
最后我抛开评价,摘录一段我个人喜欢的段落:“每个人死后都要留下点什么,我的祖父这样说过。孩子、书、画、房子、一堵自己修的墙、一双自己做的鞋,或者是种满花草的花园。你的手以某种方式碰过某样东西,所以等你死了以后,你的灵魂就有地方可去;人们看着你种的花草树木,你就在那里。做了什么并不重要,他说,只要你可以改变它,你的手接触它之前是一个样子,你把手拿开之后,它就变成了某种跟你类似的东西。只会修剪草坪的人和一个真正的园丁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的触摸,他说。修剪草坪的人好像根本就没有出现在那里;而园丁一辈子都会在那里。”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