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塞林格的牢笼
阅读《九故事》是一次没有目标的寂寞之旅,它要求你有超凡入圣的智慧,更要有返璞归真的童心。
从《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开始,到《特迪》收尾,九个故事如同九个谜团,而九后归零,正是道家“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和佛祖“四十九年未曾发一言”的写照。在塞林格的笔下,无论是当头棒喝,还是拈花微笑,都只求心意相同。对于悟性高的人来说,9个故事和10多万字的叙述已经太多,而对于想从中寻求生存智慧与处世真理的人来说,这个骗局也不算太大太长。
在《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中,西摩在海边和一个孩子的对话,写到香蕉鱼——一种钻到洞里吃饱了就出不来的鱼——其实也是物欲膨胀的现代人的自况,钻到洞里是为了独自寻宝,而在寻到宝物之后却已忘了回家的路——欲望的绝对满足也就意味着个体的毁灭,在意识到自己也成为一条患了“香蕉热”的香蕉鱼后,西摩无法抗争来自家庭和军队两方面的关怀——因为他知道,这种关怀的结局是希望他的“香蕉热”治愈,从而吃掉更多的香蕉。现代社会的最大弊病就是你无法拒绝社会的帮助,无法躲开他人的关怀,无法说出内心的孤独、烦躁、麻木和疯狂,在资讯发达、救助体系完备的现代社会,要想避开这一切,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消失。而只有死亡,不需要任何理由。
纳博科夫曾说过,《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可称之为伟大,是20世纪短篇小说中难得的珍品。而与《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的冷酷和沉重相比,《为埃斯米而作》《德•杜米埃•史密斯的蓝色时期》所描述的纯洁爱情更为大多数读者所津津乐道,塞林格在这两篇作品中似乎给予了我们生活中一抹亮色。随时面对死亡的X中士将防毒面具换作所喜欢的书籍,与出生高贵而过早面对人世丑恶的少女埃斯米在孤独中相遇,各自“独手击拍”,却能感应到对方的心跳,此种“二掌相击之声”似有还无,颇令人回味。然而,这并非作者热衷于“相见不如怀念”的唏嘘,“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矫饰,而是作者心目中“爱比死更冷酷”的信念,对能“真正有了睡意”的日子的珍惜。相见又如何?在《笑面人》中,“酋长”如同笑面人一样执著于自己的爱情,而在无可名状的现实面前,见证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的敏感的“我”,已是浑身打颤,双膝抖个不停。相守又怎样?在《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中,阿瑟的妻子琼安尼认为自己是“当今最伟大、最具潜力、有待发现的女演员、女小说家和女心理分析师”,并和丈夫的好友“灰头发”通奸,虽然“灰头发”已经提醒阿瑟“我们都是动物”,但阿瑟还是在不知情的时候就已经精神错乱出现幻觉,还以为妻子已经回家,还梦想着和妻子言归于好。
相忘还是相守,似乎已不难做出选择。婚姻的绝对私密亲近很难使美、崇高等维系爱情的字眼得以延续。在《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里的两个昔日闺密,半醉半醒中回忆学生时代的那看来非常荒唐的爱情,看似傻兮兮,却单纯得令人羡慕。而在《就在跟爱斯基摩人开战之前》中,塞利纳的哥哥对吉尼的姐姐琼(会是《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中的琼安妮吗?)的评价使得吉尼对塞利纳态度大变,是因为吉尼萌发了对塞利纳的哥哥的爱意,还是意识到了友情比金钱更可贵?但可以肯定的事,吉尼只有15岁,再过5年,一切又将如何?
《九故事》的每一个开头,都是描述一个与主人公密切相关的亲人,或为妻子情人,或为父母好友,而在故事展开之后,便不难发现,即使是常人所熟知的能洞悉主人公内心的最亲近的人,事实上也对主人公一无所知。埃斯米希望X中士能为他写一个“爱是污秽凄楚”的故事,而在X中士心中,早已无所谓爱,也无所谓被爱,在战争的展开中,所有人性的美好都已烟消云散,故事无法拯救爱,而纪念爱的故事与诅咒爱的故事都显得分外的虚伪。破碎的一切已经一去不返,不可能修复,也永远无法还原。
评论家布拉德伯利所著《美国现代小说论》这样评价《九故事》:“(作者)把儿童的世界看成是真实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则只是一个正从内部毁坏的、把人类之爱永远牺牲于卑劣的肮脏处所。”埃斯米在童年时和X中士相遇,在成年后相忘,似乎是最好的结局。在塞林格的笔下,只有儿童的天真无知才可以“独手击拍”,将亚当夏娃误食的苹果(逻辑与知识、智慧)“吐出来”,才能像《特迪》一样看到,人类的纷争不过是“把神倾倒进神里”。人只有在无所依靠、无可仰仗、无所挂碍、无路可走之际,才能依靠自己的本能——“冥想”,洞悉生死,预知未来。无论是自杀的西摩,还是相信“爱是污秽凄楚”的埃斯米和X中士,现实生活中如同笑面人的“酋长”,迷恋艾尔玛修女的德•杜米埃•史密斯,或是预知自己即将死亡的特迪,都是通过自己内心的冥想来感悟到爱与绝望相生相伴,爱越深,绝望也就越彻底。
生活本没有头,也没有尾,禅的世界中的循环往复使一切变成一条河,平静、神秘、暗流汹涌而波澜不惊,在塞林格的眼中,河就是一切,没有此岸,也无所谓彼岸。“吾人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则独手击拍之音又何若?”这是禅宗中有名的公案,据说是禅者用来在心中始终坚持的一个话头,可以产生强大的定力,从而领悟到语言所不能表述的真理。而在《九故事》中,塞林格将其置于全文之首,除了是对自己隐居写作状况的一种说明之外,更是对整本小说集中不同的主人公的总体概括,对自己即将远离写作的宣言。西摩的死,还能在《下到小船里》里莱昂内尔(西摩的的侄子)身上,看到类似于西摩的新的一轮人生的开始,而特迪的死,如同弦断之后摔琴的绝响,斩断了的人们的最后一丝念想——《九故事》,只是塞林格给现代人所设置的九个语言的牢笼,是渡口也是迷津。
九个故事的一次次展开与相互回环,都不难令人想起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系列名片《十诫》,都是一样细描平常人的凡俗人生,都是一样在平地骤起波澜。现代人不可能有古代英雄的“生存还是死亡”般的天问,但却困扰于日常生活中“他人就是地狱”的现实。在《十诫》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如同一个原创的作家与哲学家,探讨了普通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两难困境:生或是死,爱或是性,人道或是正义。而在《九故事》中,塞林格则如同一个导演,随意剪辑下了生活中的几个画面,在美与凄苦、爱与污秽中展现了作者对欲望的痛斥,对青春的怀念,对童年的伤感,对爱的绝望。不同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认为神性才是使灵魂得救的唯一出路,而塞林格则是在展现人类终将自我毁灭的宿命:《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中西摩决绝的自杀,埃斯米对爱终将与污秽凄苦为伴的预言,因为丑陋到死也无法获得爱情的笑面人,转世后能预知未来但难逃一死的特迪……尼采曾在闹市中奔走,寻找上帝,浅薄的无神论者笑着问他:“哦,上帝失踪了吗?”,尼采回答:“上帝死了,被你、我、我们这些人杀死了”,而在《特迪》中,能预见前世今生的“活佛”特迪也同样劫数难逃。或许,塞林格想说的是,人性的悲剧来自于人的自身,神也无法改变这一切。
从《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开始,到《特迪》收尾,九个故事如同九个谜团,而九后归零,正是道家“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和佛祖“四十九年未曾发一言”的写照。在塞林格的笔下,无论是当头棒喝,还是拈花微笑,都只求心意相同。对于悟性高的人来说,9个故事和10多万字的叙述已经太多,而对于想从中寻求生存智慧与处世真理的人来说,这个骗局也不算太大太长。
在《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中,西摩在海边和一个孩子的对话,写到香蕉鱼——一种钻到洞里吃饱了就出不来的鱼——其实也是物欲膨胀的现代人的自况,钻到洞里是为了独自寻宝,而在寻到宝物之后却已忘了回家的路——欲望的绝对满足也就意味着个体的毁灭,在意识到自己也成为一条患了“香蕉热”的香蕉鱼后,西摩无法抗争来自家庭和军队两方面的关怀——因为他知道,这种关怀的结局是希望他的“香蕉热”治愈,从而吃掉更多的香蕉。现代社会的最大弊病就是你无法拒绝社会的帮助,无法躲开他人的关怀,无法说出内心的孤独、烦躁、麻木和疯狂,在资讯发达、救助体系完备的现代社会,要想避开这一切,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消失。而只有死亡,不需要任何理由。
纳博科夫曾说过,《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可称之为伟大,是20世纪短篇小说中难得的珍品。而与《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的冷酷和沉重相比,《为埃斯米而作》《德•杜米埃•史密斯的蓝色时期》所描述的纯洁爱情更为大多数读者所津津乐道,塞林格在这两篇作品中似乎给予了我们生活中一抹亮色。随时面对死亡的X中士将防毒面具换作所喜欢的书籍,与出生高贵而过早面对人世丑恶的少女埃斯米在孤独中相遇,各自“独手击拍”,却能感应到对方的心跳,此种“二掌相击之声”似有还无,颇令人回味。然而,这并非作者热衷于“相见不如怀念”的唏嘘,“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矫饰,而是作者心目中“爱比死更冷酷”的信念,对能“真正有了睡意”的日子的珍惜。相见又如何?在《笑面人》中,“酋长”如同笑面人一样执著于自己的爱情,而在无可名状的现实面前,见证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的敏感的“我”,已是浑身打颤,双膝抖个不停。相守又怎样?在《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中,阿瑟的妻子琼安尼认为自己是“当今最伟大、最具潜力、有待发现的女演员、女小说家和女心理分析师”,并和丈夫的好友“灰头发”通奸,虽然“灰头发”已经提醒阿瑟“我们都是动物”,但阿瑟还是在不知情的时候就已经精神错乱出现幻觉,还以为妻子已经回家,还梦想着和妻子言归于好。
相忘还是相守,似乎已不难做出选择。婚姻的绝对私密亲近很难使美、崇高等维系爱情的字眼得以延续。在《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里的两个昔日闺密,半醉半醒中回忆学生时代的那看来非常荒唐的爱情,看似傻兮兮,却单纯得令人羡慕。而在《就在跟爱斯基摩人开战之前》中,塞利纳的哥哥对吉尼的姐姐琼(会是《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中的琼安妮吗?)的评价使得吉尼对塞利纳态度大变,是因为吉尼萌发了对塞利纳的哥哥的爱意,还是意识到了友情比金钱更可贵?但可以肯定的事,吉尼只有15岁,再过5年,一切又将如何?
《九故事》的每一个开头,都是描述一个与主人公密切相关的亲人,或为妻子情人,或为父母好友,而在故事展开之后,便不难发现,即使是常人所熟知的能洞悉主人公内心的最亲近的人,事实上也对主人公一无所知。埃斯米希望X中士能为他写一个“爱是污秽凄楚”的故事,而在X中士心中,早已无所谓爱,也无所谓被爱,在战争的展开中,所有人性的美好都已烟消云散,故事无法拯救爱,而纪念爱的故事与诅咒爱的故事都显得分外的虚伪。破碎的一切已经一去不返,不可能修复,也永远无法还原。
评论家布拉德伯利所著《美国现代小说论》这样评价《九故事》:“(作者)把儿童的世界看成是真实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则只是一个正从内部毁坏的、把人类之爱永远牺牲于卑劣的肮脏处所。”埃斯米在童年时和X中士相遇,在成年后相忘,似乎是最好的结局。在塞林格的笔下,只有儿童的天真无知才可以“独手击拍”,将亚当夏娃误食的苹果(逻辑与知识、智慧)“吐出来”,才能像《特迪》一样看到,人类的纷争不过是“把神倾倒进神里”。人只有在无所依靠、无可仰仗、无所挂碍、无路可走之际,才能依靠自己的本能——“冥想”,洞悉生死,预知未来。无论是自杀的西摩,还是相信“爱是污秽凄楚”的埃斯米和X中士,现实生活中如同笑面人的“酋长”,迷恋艾尔玛修女的德•杜米埃•史密斯,或是预知自己即将死亡的特迪,都是通过自己内心的冥想来感悟到爱与绝望相生相伴,爱越深,绝望也就越彻底。
生活本没有头,也没有尾,禅的世界中的循环往复使一切变成一条河,平静、神秘、暗流汹涌而波澜不惊,在塞林格的眼中,河就是一切,没有此岸,也无所谓彼岸。“吾人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则独手击拍之音又何若?”这是禅宗中有名的公案,据说是禅者用来在心中始终坚持的一个话头,可以产生强大的定力,从而领悟到语言所不能表述的真理。而在《九故事》中,塞林格将其置于全文之首,除了是对自己隐居写作状况的一种说明之外,更是对整本小说集中不同的主人公的总体概括,对自己即将远离写作的宣言。西摩的死,还能在《下到小船里》里莱昂内尔(西摩的的侄子)身上,看到类似于西摩的新的一轮人生的开始,而特迪的死,如同弦断之后摔琴的绝响,斩断了的人们的最后一丝念想——《九故事》,只是塞林格给现代人所设置的九个语言的牢笼,是渡口也是迷津。
九个故事的一次次展开与相互回环,都不难令人想起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系列名片《十诫》,都是一样细描平常人的凡俗人生,都是一样在平地骤起波澜。现代人不可能有古代英雄的“生存还是死亡”般的天问,但却困扰于日常生活中“他人就是地狱”的现实。在《十诫》中,基耶斯洛夫斯基如同一个原创的作家与哲学家,探讨了普通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两难困境:生或是死,爱或是性,人道或是正义。而在《九故事》中,塞林格则如同一个导演,随意剪辑下了生活中的几个画面,在美与凄苦、爱与污秽中展现了作者对欲望的痛斥,对青春的怀念,对童年的伤感,对爱的绝望。不同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认为神性才是使灵魂得救的唯一出路,而塞林格则是在展现人类终将自我毁灭的宿命:《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中西摩决绝的自杀,埃斯米对爱终将与污秽凄苦为伴的预言,因为丑陋到死也无法获得爱情的笑面人,转世后能预知未来但难逃一死的特迪……尼采曾在闹市中奔走,寻找上帝,浅薄的无神论者笑着问他:“哦,上帝失踪了吗?”,尼采回答:“上帝死了,被你、我、我们这些人杀死了”,而在《特迪》中,能预见前世今生的“活佛”特迪也同样劫数难逃。或许,塞林格想说的是,人性的悲剧来自于人的自身,神也无法改变这一切。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