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忌到常识的蜕变之路,揭秘女性卫生用品的历史变迁
这本书出现的时机对我来说蛮妙的,正好是我刚看完《破·地狱》这部电影。我觉得,女性一定会对电影中的一个情节印象深刻——女性干净的贴身衣物也是不能和法袍放在一起的,因为女人是来月经的、是污秽的。
月经是妊娠与分娩的前提,没有月经就不会有孩子出生。可是连孩子都蔑视经期女性,简直岂有此理。
这本书以女性卫生用品的发展和演变为主线,深入探讨了月经在社会文化中的多重面向。书中指出,在人们对月经缺乏科学理解的时代,它被视为神秘且令人畏惧的现象,与死亡、不洁等观念紧密相连,导致了对女性的偏见和禁忌。
首先是自然而然的恐惧感,担心“大量出血会不会导致死亡”。······ 分娩和月经等出血现象是女性独有的,是凸显男女差异的明显要素。男性很可能是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出血→死亡’这一关联对与之挂钩的女性产生了畏惧感。简而言之,正是这种畏惧和恐惧的情感导致了对月经的另眼相看,最终使其成为禁忌的对象。
书中还介绍了卫生巾问世之前,女性如何处理经血的种种方法——从植物到脱脂棉、卫生带,展示了这一私密领域的历史变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聚焦了日本一次性卫生巾鼻祖“安妮卫生巾”的诞生、没落及其成就的社会意义,展现了女性在争取身体自主权利过程中的艰辛。整本书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状的反思。
经血和尿的不同,所以晚安裤和纸尿裤也是不一样的技术。
看完这本书,我问我妈,她是什么时候开始用卫生巾的,在没有卫生巾的时候又是用什么?我妈说,她们能用上卫生巾其实蛮晚的,大概是80年代后期了。而在没有卫生巾的年代,她们就如书里写的那样,用的是卫生带中间放一些厕纸,只有条件比较好的才能在其中放脱脂棉;而且卫生带的晾晒也是有严格“要求”的,绝不能出现在大庭广众都能看到的地方。
"月经”自不用论,那个年代的女性连“生理期”“例假”这样的词语都羞于启齿。
这些问题是在我看这本书之前,不曾想过的;因为对于我们这代来说,来月经使用卫生巾是一种常识。而这些曾经的处理月经的方式,对我女儿来说,应该是更难想象的吧。我们在家从不避讳“月经”这个话题,又有不少给孩子们的月经科普书;她们能坦然地说班级里有女生因为月经而跑步请假了,而不是用“肚子疼”。这些都是一代代争取的结果吧!
希望女孩子们能从《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中得到一些启发,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卫生用品;希望男孩子们也能看看这本书,不要再说“忍一忍,下车再买”这样的话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贰宏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