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文化学大义》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弁言
1950年12月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演讲。提示可与《中国文化史导论》并读。【3】
再版序
回忆抗战时期《战国策》一事。帝国主义衰退;资本主义亦无法单独绵延,此下世界局势必随之一新。钱穆以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为欧洲型,代兴者乃中国型。【6】以三世同居的新家庭制,美国中国化;欧洲联合,“全欧洲傥果能合成一联邦,则岂不如中国之由战国统一而为秦汉,一切大变动亦可无烦深言矣。”【7】钱穆认为,“由近代时局一变而成一新世界,其实仍是一旧世界。其事非不可能,其大变乃在由外转内,由分转合,由个人转而为大群,其机捩只在各自内心之一转念间,而其变即可达。不烦有哲学,亦不烦有科学。不烦有宗教,亦更不烦有法律,而社会之一切变动,则各人内心一转念间已定,而一切所愿所望则尽在是矣。”【7-8】“异地有变,异时有变,人之一心则只在此方寸间。举世十几兆人之心,大体亦约略相同,俨如一心。上下三四千年,古今人心亦如此。余之根据把捉,即在此心。故可以畅言天下事,畅言数十年百年间事,而仍如在吾胸之方寸间。中国文化之所以可大可久者正在此,人又何足诧异之有。”【8】反忖己心,外觇世变。【8】1987年写作。
一、为什么要讲文化学
钱穆认为,今天的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已是一个整个世界人类的文化问题。一切问题都从文化问题产生,也都该从文化问题来求解决。”【1】检讨西洋文化,以及中国文化需要彻底的新生。“无论中国乃至世界问题,都使我们要着眼到文化问题上去。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2-3】
二、文化学是什么一种学问
钱穆以文化为“人生”、“生活”。但并非是指个人人生,“文化是指集体的、大群的人类生活而言。在某一地区、某一集团、某一社会,或某一民族之集合的大群的人生,指其生活之各部门、各方面综合的全体性而言,始得目之为文化。”文化既是人类群体生活综合的全体,因此不是平面的,而具有绵延性与持续性,在空间性上必加有时间性。[文化是指的“时空凝合的某一大群的生活之各部门、各方面的整一全体。”]【6】“个人只在文化中生活”。以孔子、释迦和耶稣对人类文化贡献深远,“但此三人,仍只该算是集体文化的产物。……可见个人的重要与伟大,仍受着他所生活在的文化大流之规束与指导。”【7-8】传统性、综合性、融凝性。钱穆以文化学为研究人生总体意义的一中学问。“人生意义,概括言之,有两大目标:一、是多方面之扩大与配合。二、是长时期之延续与演进。”引《易经》可大可久【9】钱穆最后总结道:“文化学是就人类生活之具有传统性、综合性的整一全体,而研究其内在意义与价值的一种学问。”【9】
三、文化的三阶层
钱穆对文化做横剖面和纵割性研究,把人生分为三大类:物质的,或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政治的、集团的;精神的,或心灵的。物世界;人世界;心世界。物质人生、社会人生和精神人生。【12-4】超越但包涵的关系。求生存,求安乐,求人类生活之崇高。【15】以男女、夫妇为例。注意钱穆如下评论:“孔子的栖栖遑遑,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番传道救世精神,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一番牺牲博爱精神,他们所面对的,已不尽于当前的那一个社会与人群,而已面对着从有人类,上下千古,一种人心内在更深更大的共同要求。他们亦感得非如此则我心终不安不乐。然而他们所求,实已更高出于普通心情之安乐之上,然亦决不是不安不乐。”【20】以黑格尔正反合为文字游戏,批评其历史哲学过分强调矛盾性与否定性,富于战斗精神,强调融合摄合更重要。【22】批评马克思唯物辩证法。钱穆的意见是[人文演进中,被孕育者,转成为能超越者。而被超越者,则成为被包涵者。融摄已有之“旧”,来创生未有之“新”。被融摄的不能决定能创生的,而能创生的也不能否定人融摄的。] 这是和黑、马的不同点。【24】斗争性、组织性、融合性。【25】又以小我人生、大群人生、历史人生。第三个目的“在求把握人类内心更深更大的共同要求,使你心我心,千万年前的心,与千万年后的心,心心相印,融成一片。不仅有集体的广大性,而且有历史的悠久性,这是一种更崇高的内在安乐,无与伦比的。”【27】以上所讲限于人类文化共通性。
四、文化之两类型
钱穆又言具体的相异,大同小异。他把人类文化在源头上分为三大类型: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注意引用甄克思的看法。【30】进一步归纳为两类型:农业文化;游牧与商业文化。标准是自给自足和向外依存。【31】内在自足,故常内倾;内不足,故常外倾,因此区分了安足性文化和富强性文化。【34】只求融合/向外征服;天人合一/天人对立;协调/斗争;时间/空间;永守勿失/无限向外;群(大集团,核心大,外界狭)与家(小集团,核心小,外界宽);抽象化,发展宗教/实体化,发展伦理。【34-5】并进一步讨论内外为敌和内外协一的区别;不过内向型文化“和平而陷于软弱”,“抵不住当前的横风暴雨”【36】
五、文化七要素
文化七要素:经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并分裂阐发。【38】注意在讲政治部分,钱穆区分了西方三种政治形态,即希腊型市府政治;罗马的帝国政治;犹太型即基督教的,分别指称民权的、皇权的和神权的,三者都归结到主权。【47-8】中国政治以第三阶层领导第二阶层,再由第二阶层支配第一阶层,政治理想是上倾的,领导中心在道德不在宗教。【48】以希腊,罗马和现代西方都无国家,只有中国完成“民族国家”体制,由一民族创建一国家,由一国家抟成一民族体制,并决定此下中国文化的绵延扩大。“以人类心情大群团结之道德精神为核心、为最高指导。”修齐治平,从个人到天下。【49】七者关系【61】以中国问题为文化失调。“我们若非总观文化全体机构,但从一枝一节着眼,永远将摸不到要领。”【63】
六、中西文化比较
钱穆以道德和宗教为人类文化体系最主要的核心。他检讨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起源的希腊希伯来和罗马,以及现代的问题。“中国文化,从头即事实自本自根,从一个源头上逐渐发展而完成。西方是诸流竞汇,中国则是一脉分张。”【71】回应全盘西化,强调眼光不能短视,文化有生命须自本自根。【73-4】回应以古今之争化约中西之争,以中国为西洋中古时期,看轻了文化本质差异。
七、文化的衰老与新生
文化生命,批评斯宾格勒《西方之没落》。讨论中国文化新生远景,以农立国,道德精神,人文本位,天人性命之学,三不朽等。缺乏科学,但科学并非与传统文化根本精神不相融。
八、世界文化之远景
世界文化之新生,必待帝国主义与殖民政策的转向与停滞。[西方文化之重更新生,势必引出两百年来西方向外侵略帝国主义与殖民政策之转向与停止。因于帝国主义与殖民政策之停止,而世界其他各民族,凡属从前有历史有文化传统的,亦可回头得一反省,得一苏息复生之机,得再从头自己提撕、自己调整、自己充实,各自求其文化之新生。…我们纵认为世界文化诞生之第一步骤,由于近代西方文化之控制与领导,则此一步骤,殆将过去。其第二步骤,将为世界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系统之得从此控制下解放出来,经此一番鞭策与警惕而各自新生。将来之新世界,将以各地之文化新生,代替以往之西方文明之传播;再将以各地文化新生中之相互交流,代替以往西方文明传播中之经济摩擦。各地域、各民族之文化新生而完成。斗争性的世界史,将渐转为组织性之世界史。然后由于各地域、各民族之各得重新完成其秩序与组织,而转进到世界之大融和。…此刻我们所想象之世界文化,则将由于此种各地域、各民族、各系统之文化新生之大融合而逐渐产生、逐渐形成。中国民族在此长期过程中,无疑的必将扮演一主要之角色,而贡献其至大之任务。]【98-9】
附录一 世界文化之新生
以西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激起极权和共产主义,并以二者为西方文化病象【103-4】检讨西方科学精神、个人自由、民主政治(批评穆勒《自由论》不伤害原则)【207】资本主义。美苏两型独立外,更深刻广大的是中西新旧的对立。【115】纠正穆勒,“个人只有在投入历史文化群体的长期人生之动进的大道中,而始获得其自由。离却群体长期人生之大道的动进,别无个人自由可言。”【121】“摆在现代世界人类面前的最要大问题,是在如何各自作文化反省的工夫,如何相互作文化了解的工夫,如何合力作文化调协与文化新生的工夫”【122】
二、人类新文化与新科学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与心灵科学,三级递升。【133】
三、中国文化与人权思想
言人道,言经权(通权达变),在人群中做一人,政学关系。
四、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
第一阶程,唐虞三代,周公创封建一统,[由“血统”中创出“政统”,又由政统中完成“道统”] 并特提贤圣的作用,尊圣、尊贤即尊众、尊群,非专制。【154】秦汉以下郡县政治,血统不占重要地位,尊道统与学统。孙中山三民主义。
五、个人与家国
大群主义对个人主义。
六、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为己主义
不称个人而称“己”,以心性而非身体为本。【187】彼我一人,重主观,尚礼。
七、中西政教之分合。
中国主政教合,贵政合于教。
八、天性与学问
[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然当孔子之世,齐既不能变之鲁,鲁亦不能变之道。今则当谓“美一变至于中国,中国一变乃至于道。”]专指家庭观念。而由家至于国,推崇孙中山三民主义考试权。又以国之上有天下。【227】
孔子与世界文化新生
“现在我们希望世界有一文化新生,第一必希望有一具有世界性的哲学或宗教,来作核心的领导。”【116】表彰孔学,超越个体的现实生活;超越群体的现实生活,又能仍在人类文化立场上回头领导它所已经超越的群体的政治性、个体的经济性的生活的各方面使其融凝一体。【117】本篇页码参照九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