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的信念与坚持更重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几年小说改编电视剧颇为盛行,有的爆款IP改编之后锦上添花,有的则是在原著的光芒中黯淡泯然。《庭外》,随着电视剧的爆火,反其道而行之,从剧本改编了小说,让喜欢电视剧的观众在影像体验之后再次沉浸于文字所带来的阅读体验。
《庭外》由施一凡根据作者指纹的剧本进行改编,故事由“落水者”和“盲区”两部分组成。 指纹,北京人。律师。 2004年创建犯罪剖绘爱好者团体“指纹˙犯罪研究工作室”,2007年开办同名主题咖啡屋。小说代表作:《刀锋上的救赎》编剧代表作:《白夜追凶》《重生》等。 施一凡。职业编剧,业余写小说。本科和研究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庭外》第一部分“落水者”以全国十佳律师乔绍廷为主视角,讲述了一个[做好]律师和做[好律师]的故事。 “落水者”中有一句话:“你是想[做好]律师,还是做[好律师]?前者靠努力,后者靠天性。” 作者在故事里加入了一个特殊的人物“萧臻”。萧臻和她的名字一样是所有故事人物中最真实的,她患有先天性无痛症,所有的危险在她面前都像蒙了一层面纱,换句话说,她对疼痛无感,也就无法感知危险。无痛症让她像没有方向的小船无知无觉的漂浮在人生的汪洋之中,她想寻找让自己生命有意义标靶,于是将目标对准了在律师界特立独行的乔绍廷。她想通过乔绍廷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乔绍廷的引导和自己的学习思考中,终于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萧臻是作者放在故事里的一面镜子,她与[做好]律师的薛冬交易,又和做[好律师]的乔绍廷合作,她照着故事的两个核心理念。同时,她又是乔绍廷、薛冬乃至旷北平的年青缩影。他们也曾像她一样从案件的处理中不断的成长,思考着自己人生的意义,最终有了自己的信念与坚持。 萧臻的经历是所有新人的必经之路,站在岔路口,思考,然后选择。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乔绍廷,当他落入低谷,整个人生天翻地覆之后,迷茫,思考,最后选择坚持自己的信念。 而书中的旷北平最初也有坚持的信念,这个信念让他成为了学术界和业界的泰斗,可最终他迷失在了高位带来权力之中,失去了约束,最终跌落。 “盲区”以法官鲁南的视角讲述了他前往南津参详九年前一桩“离奇碎尸惨案”的死刑复核。鲁南在调查中发现,这似乎与“陈曼团伙走私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能够尽快找到真相,鲁南与在津港的乔绍廷联手,争分夺秒,围追堵截,希望可以凭借各自的“极限操作”闯过重重危机。 小说《庭外》一共三册,完善了电视剧中的一些背景交代,两个故事自成单元,以不同的人物视角进行叙述,因为源于电视剧,叙事方式偏向于视角化,使故事叙述略显凌乱,两个故事更倾向于单元剧,少了些连贯性和紧迫感,但瑕不掩瑜,出色的剧情仍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