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无韵离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史记》乃是开创中国纪传体史书的鸿篇巨制,多达五十余万字,纵使太史公司马迁文采斐然,记述生动,我们凭着注释能够读懂原文,但真要理解《史记》一书跨时代的伟大,真要体会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读张大可先生编著的这本《<史记>讲义》是个非常值得的选择。
在本书的序论之中,写到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张大可指出《史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创新。这里的划时代所指的自然是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张大可敏锐地指出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封建君主制建立之后的第一个盛世,正是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才让司马父子诞生了创作这样一部划时代史学巨制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张大可在书中列举了《史记》的十点划时代创新,细细品味,不得不令人叹服。首创纪传体、首创贯通古今的通史、首创“太史公曰”的史论形式。更加超前的是首创经济史传,如《货殖列传》,首创民族史传,如《匈奴列传》《大宛列传》。 其他首创先不多说,单说经济史传和民族史传,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是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来排列的。秦国在推行商鞅变法之后重农抑商,这一点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便推行全国,司马迁能够以超然的眼光来些经济史传,不仅划时代,更是打破传统。汉武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让儒家华夷之辩推广,司马迁能够大篇幅去写儒家眼中的“蛮夷”,其思想不可谓不超前。 张大可在书中还指出,纪传体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司马迁通过纪传体来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观念已然形成,纪传体映照封建社会等级序论。帝王本纪,诸侯世家,其他的进入列传。不过司马迁创作之时,也不完全严格按照这样的规定去划分,总有那么一两个例外。 众所周知的便有项羽未君临天下而进入本纪,陈涉称王半年而亡且无后继承而进入世家,孔子以布衣之身进入世家。这些都是破格提升的,以前倒没注意还有降的,张大可则指出司马迁对汉初叛国诸侯降为“列传”。后世还有人借此批判司马迁未能严格遵守自己定下的纪传体规矩,张大可则指出司马迁这些“升降”都是有用意的。 本书并未收录《史记》全部内容,只选取了42篇代表性篇章,这些就包括了上面所说的那些破例为体的。在这些篇章之后的作者讲析之中,张大可便分析了为何破例,也间接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理念。比如说项羽、陈涉的破例,意在赞扬他们在秦末乱世为推翻暴秦所作的贡献。 当然,司马迁生活《史记》最伟大的地方还是在于实录,何为实录,也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这倒也侧面反映了司马迁身处的汉武帝时期,相对开明的风气。殊不知后世唐太宗特别在意褚遂良等人是如何记录自己的“玄武门之变”,本来不应看史书的最后还是看了,看了之后便督促进行修改美化,纵使如此,真实的历史还是流传了下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历史记录都能如此幸运,并没有那么多真实的历史能够记录下来。 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才让《史记》变得伟大,因而他固然赞扬项羽陈涉反对暴政的伟大,但也客观记录下了他们在中后期所犯的一些错误。张大可在书中则对这些内容进行点评分析,让人看到太史公通过记录历史说出的未竟之言。 历史就是为了让后世之人吸取教训,少走弯路,为国家人民创造更多的幸福。在对司马迁的《孝文本纪》进行评析之时,张大可跟随司马迁大力赞扬了汉文帝的勤俭节约。在最后则指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最为最高统治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巨大的表率作用,在上位的人做事,绝不能草率。其实历史已经一次次指出这个事实了,但历史上却有无数君王一次次重蹈覆辙。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不分男女尊卑地记录历史,张大可在书中也通过《史记》一次次看到了先辈们的伟大品质。诸如屈原贾谊的伟大爱国精神,荆轲郭解等仁人志士的反抗精神和信义精神。我以前就跟张大可书中说的那样,认为荆轲刺秦毫无意义,解决不了问题。但张大可却看到荆轲虽然失败了,但那种决心和意志的精神力量是不可磨灭的。虽然弱小,但绝对不能不反抗。人心不可欺,尊严不可侮。当然,我们在记住这些伟大品质的同时,也要时刻警醒那些利欲熏心带来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