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的价值是《信息论》的必然延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信息传递的问题
鉴于版权保护的困难和作者利益保护的考量,有一些作者会通过“少食多餐”的形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思考方法、经验智慧通过非常多的系列书籍进行出版和发表,使得版税收入和实际付出达成比例平衡。这一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对读者和出版方而言增添了许多的负担。出版方需要给某一个观点的书籍编撰一些无效的信息以达到可以出版的效果;读者需要有一定阅读经验和认知能力才能辨别出这一本或几本书的价值是否有效。诚如《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举例,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应该像投球手和接球手一样:投球手应该准确的把球投出去并让接球手接住,否则投球手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球员。在NBA,也有大量的教练把传球失误的责任归咎给了传球手(而不是接球手)。
信息的有效传递通常都是困难的,基本的困难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各自的环境、认知、目标和状态很难在一个有效的时间段内保持同步。 即使是信息时代发展到了即时通讯时代(IM)和虚拟现实(VR),通讯的过程无限的接近面对面交流,依然难以达到人类面对面交流的效果。AI人工智能发展无限的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但我们内心仍然非常清楚,这条路上还有非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为什么是《信息传》?
在通讯行业浸淫多年,对IT发展有过基础认知,选择阅读《信息论》的一个非常核心的诉求是:大数据未来怎么发展? 云计算未来怎么发展? AI未来怎么发展? VR/AR未来发展怎样? 没有人能完整的预测未来的所有事项,但一定可以通过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去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规律出发,以理论作为基础,通过逻辑去判定,用实践去验证,是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法体系。
在阅读《信息论》之前的十年,我看到吴军在《浪潮之巅》里讲述科技巨头的商业发展上的“起承转合”,给我的感觉是:作者非常冷静的在用一种商业+科技+历史的角度去寻找过去几十年里科技变迁的本质问题、规律问题。《浪潮之巅》也是我反复阅读的书籍之一,故事和历史大概都能记得,所不同的是每一次阅读都会和当下的状态结合,产生新的构思、联想和总结、启发,非常受用。
《信息传》整本书讲述里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故事,叙述风格和表达逻辑类似于《浪潮之巅》,即真实的表达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逐步透露出信息发展史的主线脉络。通过自发时代和自觉时代的区分,我们可以看到在蛮荒年代的进步是非常有限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在自觉时代,有了理论的基础,撞南墙的几率会少很多。自发时代和自觉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自觉时代是在一定方向下进行创新、创造和开发的,能极大的提高成功率、有效性和价值突破,实现增量增长和规模效应。
《信息传》给我讲了什么?
《信息传》通过历史视角讲述了非常精英人群中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故事、历史事实,这些讲述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完全总结《信息传》的内容显得喧宾夺主,我就先谈一下对我启发较大的几个主线,来表达我看后的感受吧。
整本书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条主线: --发明权的主线问题。
--产生价值的方式变化。
--理论支撑实践的价值
--创新创造的未来
发明权到底应该授予给谁?
在自发时代,以摩尔斯密码为开始进行讲解,摩尔斯并不少第一个发明的人,但后世为什么以摩尔斯为发明人讲述历史呢?如前所述,自发时代通俗易懂的解释是,大家自行研究、钻研、验证、市场化……整个市场上(全世界范围内)难免会存在多个人在研究同一个领域的同一个问题,通过漏斗原理来理解,最后总是会有研究成果出来。当同一个领域的同一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出来的时候,大家去市场化、演讲、学术讨论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争论:这到底是算谁发明的?谁是第一个发明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以市场最大化为判断标准(当然,也要看专利权、学术发表等因素)。《信息论》中给来一个逻辑是:按照发明参与程度、市场化、专利、对后世技术进步影响等综合因素来记录和授予发明人各类记念的权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有非常多的关于谁是发明人的问题已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产生挑战。挑战的逻辑在于思维中存在的一元论作怪,即认为一件事情只有一个发明人,不可能有多个发明人;也存在二元选择论问题,即通过经济、政治等原因而选择某一个/团体作为发明人。
本书清晰明了的表达了发明人的多样性问题,也解释了技术领域中争论不休的发明权问题可以有一些公正的、清晰的理解思路。即发明人是那个对后世启发最大、有技术继承性、亲自参与发明、实验、构建技术、商业和人类生活提高的人。
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价值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之后,一切发展的瓶颈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资源。即决定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土地、工厂、自然资源等看得见、易消耗品,在信息发展历史上,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开始从依赖固有资源逐步转变为依靠聪明的大脑和充满想象力的才华。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只要有土地、有资源,就可以通过工业革命沿用至今的商业方法、技术发展、营销手段等把资源变成商品,通过商品售卖提供价值,进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现在,信息时代不需要太耗费人类物理资源,通过人类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就可以创造新的价值、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意味着职场人不能通过“苦劳”来代替“功劳”,也意味着大量耗费物理资源的项目需要深度思考,也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应该变得“更聪明”、“更有想象力”、“更有创造性”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理论支撑实践的价值是让你少走弯路
在自发时代,每一个人都按照各自的条件、认知、诉求进行各自的创新、创造和发明,没有太多可以寻找的共同点、也很难找到一种从理论到实践都走的通的方法,所以基本就是:你发明手机,我也在发明手机;你造汽车轮子,我也找汽车轮子……也许最后我们都发明了人类需要的发明物,但这个世界注定只会记住其中成就最伟大的那一个人作为发明人授予。
没有理论支撑,每个人的发明有效性和价值性都存在太多风险,陈果物的商业化当然也就存在不稳定性。即使大发明家爱迪生、特斯拉也只是只某些领域的某一个细分领域有过傲人的成绩而在其他的发明上则显得非常不专业、不稳定、不可思议。
以香浓的《信息论》发表为分界线,人类从此进入到了自觉时代。所谓自觉时代,就是人类信息发展上的每一个精英都可以通过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去指导发明和实践,当理论明确否定的方向上就不用过多的耗费时间和精力,而在理论支撑的方向上,投资人、发明人、技术贡献者、企业家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默契,进行探索、支持和投资。
人类科学的发展,是基于一个又一个基本的逻辑建立起来的。《信息论》是信息发展的一个重要总结和理论支撑,通过理论的逻辑梳理和技术机制的优化,后来者可以少犯错,多实践(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就更高,未来的成就就可以更巨大,规模效应就非常直接的显示出来了。
创新创造的未来是:理论联系实际且以人为本
信息时代从自发时代到自觉时代,走过了无数个春秋,未来如何发展?我觉得有几种可能:
1、《信息论》的重新思考和重大发现。从大数据开始,AI就不断在给信息发展创造想象空间。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从逐步接触到跑步转型,特别是生物制药、基因工程、外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发展对未来充满想象力。跨学科的技术交融,是否会产生对信息论新的突破和发展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非常大。
2、固守在某一个理论基础上固然是不可取的,但天马行空也并不是人人可行。特斯拉和Xspace的成功从商业角度实现了技术的一些理想,但是否还能形成可以复制的模式、技术创新和理论指导,有待观察。
3、未来已来,未来的答案在历史的过往里早已出现,那么重读《信息传》是更好的理解未来的最基础的工作,未来如何发展的答案就是人类从自发时代走向自觉时代的过程。至于结果,我觉得没有必要做预言家。
理论联系实际,是需要找到发展未来的关键理论支撑,在必要的时候更新和改造理论。有了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需要各行各业的人群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透过实践去验证理论、修复理论。 本质诉求是通过技术的发展、支撑商业发展、社会发展和进步。
《信息传》的价值是《信息论》的必然延续
《信息传》对我而言,是《信息论》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启发和支撑作用。在读《信息传》之前,我大概还无法完全接受创造价值的形式和方式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AI取代人类工作不是一个就业率问题,而是一个创造价值方式改变的问题。在读《信息传》之前,我大概也没有意识到,创造未来的一切都在每一个人的肉身之上的灵魂深处,变得更聪明、更有效、更富有创造性。在读《信息传》之前,我对发明人、理论、技术连续性等都只有非常浅显的了解,也就可以解释我对未来无法清晰预知的困境逻辑是知识素养不足。
…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有困惑、迷茫,不妨也看一看这一本《信息传》,我相信这本书能给你一些新的启发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