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同时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围绕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纷纷通过智慧城市作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
为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及国际化的深度融合,以“智慧”为引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改善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6至2020年。
智慧城市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升华和飞跃,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简单地说,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形象地说智慧城市=智慧+互联+协同。城市将在人类的政治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居于支配地位,而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城市,深刻地改变城市运行和管理的方式,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大幅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相似,但两者也有以下不同:
(1)智慧城市是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2)整个城市具有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
(3)整个城市具有成熟的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具有决策能力;
(4)整个城市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成长和创新能力等。
以人为基础:城市里应该有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适宜居住,居民的购买力要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提高。
以土地为载体:城市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发展,推动“精明增长”,势在必行。
以信息为先导: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兴未艾,在可见的将来,城市信息化将随着技术升级而不断加快。
以资本为后盾:中国的城市发展,单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因此,它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智慧城市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智慧城市有如下几个特征:
(1)智慧化城市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分布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环境中部署的传感系统、自动监测、监控设施的联网,以及分布在城市中各个角落的个人、组织、政府信息系统,实现城市海量信息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存储。构建融合了空间地理信息、个人信息、法人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统计信息等的公共多元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智慧城市应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构成了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营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基础。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城市高带宽的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得以实时在线地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帮助用户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任务通过多方协作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城市管理与运作的方式。
(3)更有效的交换共享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构建身份认证、目录交换、信用评估等技术平台的体系性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将极大推动城市治理运营的良性循环:主动发现问题—功能自协调—及时处理问题。
(4)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民生服务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与管理服务。
- 某乡镇建设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分析
国务院及各部委信息化战略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引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随着我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同时,我县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立双创中心等适应我县发展的新要求也迫切需要开展“智慧某乡镇”建设。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县委、市政府正确把握发展形势,将“智慧某乡镇”规划和建设摆在了全县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谋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为构架某乡镇发展新格局,打造“智慧某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
- 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项目奠定基础
-
-
2014年12月21日,《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通过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包括某乡镇县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公共平台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及支撑环境建设等。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有全县域1116平方公里的1:10000遥感影像资料获取,1:10000DLG、DEM、DOM更新,1:50000DLG更新;中心城区120平方公里真彩色数码航空摄影等。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可以广泛应用于公众地图、政务、环保、地矿、土地、气象、地震、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公安、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等各个领域,作为各种行业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同时,项目在某乡镇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根据某乡镇县人社区府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实际工作需要,暂定开发某乡镇县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天地图·某乡镇”、某乡镇县国土动态执法管理系统和某乡镇县三维景观地理信息云平台。项目建设成果“数字某乡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用于某乡镇市政府各部门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同时,作为数字中国、数字河南地理空间框架的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级、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政府宏观决策,实现项目成果国家、省、地方共享。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某乡镇县签订了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书,确定了双方在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合作的基础上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建设“智慧某乡镇”奠定了良好基础。
-
-
- 某乡镇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挑战
-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 某乡镇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挑战
-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个方面。各部门需要深刻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建立起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发展。
-
-
-
- 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
-
-
目前,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导致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建设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建好智慧城市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建设的统一规范作用,才能有效瓦解并防范“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的低水平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