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OS相比,SRXNAT功能实现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但在配置上有较大区别,主要差异在于ScreenOSNATpolicy是绑定的,无论是MIP/VIP/DIP还是基于策略的NAT,在policy中均要体现出NAT内容(除了缺省基于untrust接口的Souec-NAT模式外),而SRXNAT则作为网络层面基础内容进行独立配置(独立定义地址映射的方向、映射关系及地址范围),Policy中不再包含NAT相关配置信息,这样的好处是易于理解、简化运维,当网络拓朴和NAT映射关系发生改变时,无需调整Policy配置内容。

SRX中安全策略只负责控制业务数据的转发与否,NAT策略只控制业务数据的源地址和端口的翻译规则,两者各自独立。

SRXNAT配置分为源地址翻译(source NAT),目标地址翻译(destination NAT)和静态地址翻译(static NAT)三种,其配置语法都类似,只是nat rule必须被放到rule-set里使用,任意两个zone或任意两个网络逻辑接口之间只允许有一个rule-set

JunosSRX提供了一个完整而集成的NAT功能。NAT在【security】层级下配置,集成了有状态流处理,但它在逻辑上是security policy配置分离。

一个给定的流量可以最多匹配一个NAT规则,必须匹配一个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yNATsecurity policy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一个匹配NAT规则的流量可以被一个或者安全策略匹配。一个匹配security policy规则的流量可以被0,1或者多个NAT规则匹配。但是,一旦一个匹配NAT规则的流,将会在会话表session table建立双向的表项。

5-1所示为在SRX流模型NAT的处理。

Junos SRX NAT介绍_SRX Junos

SRX内 NAT处理流程

请注意,静态NAT和目标NAT规则匹配在路由查找/Zone确定之前,也在Policy之前。源NAT和反向静态NAT的匹配在Policy匹配之后。

SRX这种不依赖于Policy的更灵活和精确的NAT配置模式,使得拓扑和地址翻译的重新设计成为可能,而Policy可以保持不变。

因为Source NAT在路由和Zone查找之后,配置rule-sets时必须同时指定ingressegress interfacezoneroutinginstanceStaticDestination NAT在路由和Zone查找之前进行处理,rule-sets只需配置ingressinterfacezonerouting instance

当多个NAT rule-sets包含的上下文都匹配给定流具有最具体上下文的rule-set用于确定翻译动作。一个包含匹配接口上下文的rule-set优选于一个具有匹配zone的上下文,而匹配Zone的上下文优于配路由实例的上下文。在所选择的rule-set内,按照顺序评估rules,第一个匹配的用于确定翻译动作的流程。


SRXNATPolicy执行先后顺序为:目的地址转换-目的地址路由查找-执行策略检查-源地址转换,结合这个执行顺序,在配置Policy时需注意:Policy中源地址应是转换前的源地址,而目的地址应该是转换后的目的地址换句话说,Policy中的源和目的地址应该是源和目的两端的真实IP地址,这一点和ScreenOS存在区别,需要加以注意。

SRX中不再使用MIP/VIP/DIP这些概念,其中MIPStatic静态地址转换取代,两者在功能上完全一致;DIPSource NAT取代;基于Policy的目的地址转换及VIP Destination NAT取代。ScreenOS中基于Untrust zone接口的源地址转换被保留下来,但在SRX中不再是缺省模式(SRXTrust Zone接口没有NAT模式概念),需要手工配置。类似ScreenOSStatic属于双向NAT,其他类型均属于单向NAT

此外,SRX还多了一个proxy-arp概念,如果定义的IPPool(可用于源或目的地址转换)与接口IP在同一子网时,需配置SRX对这个Pool内的地址提供ARP代理功能,这样对端设备能够解析到IPPool地址的MAC地址(使用接口MAC地址响应对方),以便于返回报文能够送达SRX

值得注意的是SRX不会自动为NAT规则生成proxy-arp配置,因此如果NAT地址翻译之后的地址跟出向接口地址不同但在同一网络内时,必须手工配置相应接口proxy-arp以代理相关IP地址的ARP查询回应,否则下一条设备会由于不能通过ARP得到NAT地址的MAC地址而不能构造完整的二层以太网帧头导致通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