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高并发情况下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系统资源耗尽
- 文件描述符耗尽:每个进程的文件描述符数量有限,当并发连接数过多时,可能会导致文件描述符耗尽,从而无法建立新的连接。
- 内存不足:高并发请求会导致内存使用量激增,尤其是当应用程序需要为每个连接分配内存时。
网络问题
- 端口耗尽:如果系统配置的临时端口范围较小,高并发连接可能导致可用端口耗尽。
- 网络拥塞:大量数据传输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影响数据包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性能瓶颈
- CPU 使用率过高:高并发请求会导致 CPU 负载增加,如果 CPU 资源不足,系统响应速度会变慢。
- 磁盘 I/O 瓶颈:大量并发请求可能导致磁盘 I/O 操作频繁,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
应用程序问题
- 线程竞争:多线程环境下,线程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资源争用,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
- 死锁和竞态条件:在高并发情况下,应用程序中可能出现死锁或竞态条件,导致程序异常。
系统负载过高
- 系统负载增加:高并发请求会导致系统负载增加,系统负载过高可能导致系统响应变慢甚至崩溃
解决方案
文件描述符检查与设置
查看文件描述符限制
用户级限制
使用ulimit -n
命令查看当前用户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量系统级限制
查看系统允许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量:
cat /proc/sys/fs/file-max
或者使用 sysctl
命令:
sysctl fs.file-max
查看当前文件描述符使用情况
查看系统当前打开的文件描述符数量:
cat /proc/sys/fs/file-nr
这个命令会输出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当前打开的文件描述符数量
查看特定进程的文件描述符
使用 lsof
命令查看某个进程的文件描述符
lsof -p <PID>
其中 <PID>
是进程的 ID
查看进程的文件描述符目录
ls -l /proc/<PID>/fd
这个目录包含了进程打开的所有文件描述符的符号链接
分析是否使用完
- 比较当前使用量和限制:如果当前打开的文件描述符数量接近或超过
ulimit -n
或/proc/sys/fs/file-max
所设置的限制,说明文件描述符可能已经使用完。 - 检查输出:如果
file-nr
的第一个数字接近file-max
,则可能需要增加文件描述符的限制
调整文件描述符
- 通过
ulimit
命令修改软限制(仅对当前会话有效):
- 例如,要将文件描述符软限制增加到 10240,可以在终端中使用
ulimit -n 10240
命令。这会在当前会话中改变文件描述符软限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修改不会超过硬限制。如果设置的值超过硬限制,ulimit
会将软限制设置为硬限制的值。
- 修改硬限制(需要 root 权限,且仅对当前会话有效):
- 对于 root 用户,可以使用
ulimit -Hn 20480
命令来修改文件描述符硬限制。同样,这个修改只在当前会话中有效。如果希望在系统启动时就应用这些修改,可以将这些命令添加到启动脚本(如/etc/profile
或~/.bashrc
等)中,但这种方式仍然只是针对特定用户或所有用户的初始会话设置,不是系统全局的永久修改。
- 修改
/etc/security/limits.conf
文件(对特定用户或用户组):
- 可以在
/etc/security/limits.conf
文件中添加或修改相关配置来永久改变文件描述符限制。例如,要为用户user1
设置文件描述符软限制为 10240 和硬限制为 20480,可以在文件中添加以下两行内容:
user1 soft nofile 10240
user1 hard nofile 20480
- 这里
soft
表示软限制,hard
表示硬限制,nofile
表示文件描述符数量限制。修改这个文件后,下次用户user1
登录时,新的限制就会生效,建议重启系统。
- 修改
/proc/sys/fs/file-max
(系统全局范围):
- 要永久修改系统全局的文件描述符最大数量,可以修改
/proc/sys/fs/file-max
的值。不过,/proc/sys
下的文件是虚拟文件系统,它们的值在系统重启后会丢失。为了让修改在重启后仍然有效,可以在/etc/sysctl.conf
文件中添加fs.file-max = [新的值]
(例如fs.file-max = 50000
),然后运行sysctl -p
命令使配置生效。这样,系统在下次启动时就会按照新设置的文件描述符最大数量来运行。
linux临时端口如何判断是是否充足
查看系统最大端口范围
首先,需要明确 Linux 系统中临时端口的范围。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查看/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文件来获取这个范围。例如,使用命令cat /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它可能会返回两个数字,如32768 60999
,这就表示临时端口的范围是从32768
到60999
,一共有60999 - 32768 + 1 = 28232
个临时端口
查看已使用端口数量
netstat -an
命令可以显示系统中所有的网络连接状态。可以通过一些管道操作来统计已使用的端口数量
netstat -an | grep -Eo ":[0-9]{1,5}" | grep -Eo "[0-9]{1,5}" | sort -n | uniq | wc -l
ss -tan | grep -Eo ":[0-9]{1,5}" | grep -Eo "[0-9]{1,5}" | sort -n | uniq | wc -l
具体步骤如下:
grep -Eo ":[0 - 9]{1,5}"
:从netstat -an
的输出中提取出类似:端口号
的部分。grep -Eo "[0 - 9]{1,5}"
:进一步从提取的部分中获取纯数字形式的端口号。sort -n
:对这些端口号进行数字排序。uniq
:去除重复的端口号。wc -l
:统计剩余的端口号数量,也就是已使用的端口数量
判断临时端口是否充足
- 计算出已使用端口数量(包括各种占用状态的端口)后,将其与临时端口的总数(通过第一步确定的范围计算得出)进行比较。
- 如果已使用端口数量占临时端口总数的比例较低(例如低于 50%),那么可以认为临时端口是充足的;如果这个比例较高(例如超过 80%),尤其是在考虑到
TIME - WAIT
等占用状态的端口在短期内无法释放的情况下,可能就需要关注临时端口是否即将不足的情况了。
解决方案
调整端口范围
如果在高并发场景下发现端口耗尽,可以通过调整 ip_local_port_range
来增加可用的端口数量。例如,可以将其设置为 1024 65535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端口用于连接:
sysctl -w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1024 65535"
或者通过修改 /etc/sysctl.conf
文件来永久生效:
echo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535" >> /etc/sysctl.conf
sysctl -p
调整其他内核参数
net.ipv4.tcp_tw_reuse
:允许将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套接字重用于新的 TCP 连接。设置为 1 可以减少 TIME_WAIT 状态的套接字数量。net.ipv4.tcp_tw_recycle
:快速回收 TIME_WAIT 状态的套接字。设置为 1 可以加快 TIME_WAIT 状态的清理。net.ipv4.tcp_fin_timeout
:减少 TIME_WAIT 状态的持续时间。默认值为 60 秒,可以调整为 30 秒net.core.somaxconn
:控制处于监听状态的套接字的最大连接队列长度。默认值通常为 128,对于高并发服务器,建议增加到 16384 或更高。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设置半连接队列的长度,即已经收到 SYN 包但尚未完成三次握手的连接数。默认值为 1024,建议增加到 8192net.core.rmem_default
和net.core.wmem_default
:设置默认的接收和发送缓冲区大小。默认值通常为 256KB,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net.core.rmem_max
和net.core.wmem_max
:设置最大接收和发送缓冲区大小。默认值通常为 256KB,可以增加到 873200 字节net.ipv4.tcp_syncookies
:启用 SYN Cookies,可以有效防止 SYN 攻击。net.ipv4.tcp_syn_retries
和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减少 SYN 和 SYN-ACK 重试次数,可以设置为 2 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