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识体系体系的构建,一直都是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段时间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其中京东架构师 李玥 的一篇文章,感觉讲的很好,对我也有一定的启发。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总结出,对于技术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看:

焦虑的现象、原来与解决方法

    焦虑的现象:做技术会感到焦虑,不懂的技术,新技术太多

    焦虑的来源:对某些不好的事情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担心更多是来源于“看不清”或“未知”

    解决焦虑的办法:给一个导航,能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前面的路是什么样,应该怎么走,焦虑也就解除了。

    缓解技术焦虑的导航:能跳出来,看清整个技术体系全貌,知道自己的技术栈在这个技术体系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也就不再焦虑了。

整个技术体系全景模型

    整个技术体系:一个超大的道理的锥形体,上大下小。这个锥形,越靠上,越偏重于应用,或者说越偏重于业务,越靠下,越偏重于基础技术和理论。

    上层生态系统,涉及技术非常多,下层的技术原理变化很少。近二十几年,基础理论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

个人技术栈的标准和目标

    个人技术栈的问题:个人技术栈对于整个技术体系这个超大的锥形体来说,每个人能掌握的,也就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基础理论和技术不能应用于工作的原因,是自己的技术栈还没有打通形成体系,是断层的。并不是基础知识用不到,而是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一个好的、成体系的技术栈应该: 基础深厚,涉猎广泛,融会贯通。把个人的技术栈放到大锥形体中,应该像一个头朝下倒立的鱿鱼。 基础深厚——鱿鱼倒过来,脑袋要尽量塞满大锥形的底部,也就是底层的大部分知识都要掌握; 涉猎广泛——鱿鱼向上有很多触手,代表整个技术体系最上层的众多领域中,其中几个要掌握; 融会贯通——自上而下,最好不要有断层,上层的技术不能只是浮于表面,要足够的深入,深入到与你掌握的底层技术连通起来,代表你的知识体系是贯通的。

    以一个 Web开发为例,说明好的、成体系的个人技术栈的模型。

构建个人技术知识体系的阶段和建议

    如何来构建自己的技术知识体系:按照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达到不同的目标。

阶段一 刚开始了节阶段

    状态:大学毕业到工作中,实际工作与底层技术太远。
    建议:在一个技术领域内尽量扩展你的技术广度,尝试多学多用相关的各种技术。
    注意:尽量在一个技术领域内扩展,不然经常学不同领域的内容, 扩大太大,很难建立体系。
    标准:这个领域内的常用技术都会使用,随便一个技术都知道,或者简单看一些也能很快明白属于领域内哪一类,类似的技术。

阶段二 深入学习阶段

    状态:已经对某领域内的技术广度足够了
    建议:去深入的、有目的地去找领域内最核心的几个技术,去深入地学习它的实现原理和底层技术。
    标准:当你把这个技术领域内的大部分技术都研究到足够深入,能够练习起来,在这个技术领域内的个人技术体系就建好了,你的第一条“小鱿鱼”就形成了。
    注意:万事开头难,这一步是最难的,只要过了这么门槛,后面的过程就相对简单。鱿鱼可能个头小,须不多,头不深,但没有关系,只要是建立了知识体系,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逐步成长。

阶段三 性能体系阶段

    状态:已经建立起第一个小鱿鱼,在一个领域有一定的个人技术栈体系
    建议:可以选择继续扩展你的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养肥养大这条小鱿鱼。也可以换一个新的方向,再养一条小鱿鱼。
    注意:随着涉猎的技术广度和深度逐步增加,这些孤立的小鱿鱼,总会在底层的某个地方连通起来,变成一条大鱿鱼。
    标准:当你的个人技术体系足够丰满后,大部分新技术对你来说不过都是一根儿鱿鱼须子而已。你了解了技术全景,在构建起你个人的技术体系,自然就不再焦虑了。

心态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道理听起来很简单,落到实践中去,还是非常难的。实践中可能有很多繁琐、琐碎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沉下心,坚持去学习、练习和试错。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愿你我共勉。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把 李玥《程序员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一文引用如下:

结束语  程序员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你好,我的李玥。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不聊技术本身,我想坐下来,跟你聊聊怎么来构建个人的技术知识体系。

现在做技术的人普遍都有一种焦虑,相信你也或多或少有一点,焦虑什么呢?总是感觉,自己不懂的技术太多了。虽然你不 不停地去学习,拼命地扩充自己的技术栈,但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学习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速度,就会感觉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其实就是一种技术焦虑。

焦虑来源是什么?焦虑,其实是对某些不好的事情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这种担心更多来源于“看不清”或者说“未知”,人的本能就是对未知的事物忽悠莫名的恐惧。比如,我小时候考试考的不好,拿着成绩单回家的路上是最焦虑的时候,因为我不知道我爸妈看到成绩后,会不会给我一顿胖揍。成绩单交给爸妈之后,即使被揍了,也不再焦虑了,当然屁股疼是另外一回事儿。

对于技术焦虑来说,你所担心的“不好的事情”,其实就是担心自己技术成长跟不上技术环境的发展速度。就像一场赛跑,赛道是无数条路,所有人都在不同的路上拼命地往前跑,你不知道别人跑到哪儿了,也不知道还有多远才能终点,不焦虑才怪。解决焦虑的办法是,给你一个导航,你能看到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前面的路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来走,焦虑也就解除了。

缓解焦虑的导航是什么?

如果你能跳出来,看清整个技术体系全貌,知道你自己的技术栈在这个技术体系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也就不再焦虑了。

我们可以把整个技术体系理解为一个超大的倒立的锥形体,上大下小。

这个锥形,越靠上越偏重于应用,或者说偏重于业务,越靠下,越偏重于基础技术和理论。

整个技术知识结构是这样的模式,组成这个技术模型的每个技术点也呈现这样的状态。比如消息队列,就是整个技术体系中的一小块,它也是一个道理的锥形。

消息生态系统 各种消息队列产品        应用/业务 程序语言和库 实现原理 底层技术                基础技术/理论 ... 队列

最上层是消息队列相关的生态系统,这个里面涉及到的技术就非常多了,包括怎么和流计算配合,怎么和微服务配合,怎么来实现云原生等。再往下一层,是各种消息队列产品,这里面任何一种消息队列产品,你想要把它学到精通,都需要花很多精力。

这个锥形越往下层,涉及到的技术就越少。比如说,消息队列的实现原理,我们这一门课也就差不多讲全了。它用到的底层技术,就是异步、并发、锁等。直到这个锥形的尖尖,就是一个数据结构,也就是所有消息队列的理论基础:“队列”这个数据结构。

再回到宏观层面来看这个大锥形,虽然它越来越大,但是新增的部分都在哪儿?都在上面是不是?也就是说,这个大锥形它上面的大饼越摊越大,但是底下的部分,其实变化很少。虽然计算机相关的科学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 ####近二十年,基础理论方面几户没人很合突破性的进展 也即是说,这个大锥形的尖尖,二十年没变化过。我十几年大学本科的课程,和现在在校大学生的课程相比,基本没什么变化,还是编译原理、图论这些课。

看清了技术体系的整体,再来看你自身这个个体。对于整个技术体系这个超大的锥形体,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也就是你个人的技术栈,也就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你可能学了很多技术,包括大学里面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主要用的编程语言和一些框架等,为了面试,刷了好多的架构和算法题。你是不是感觉,这三部分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大学的课程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因为工作中基本用不上;工作中每天用到的就是这点儿框架和增删改查,做的很熟练了,也没什么挑战;刷题的那些算法也仅仅是用来面试而已。

原因是什么?因为你的技术栈还没有打通形成体系,是断层的。这些知识其实是有联系的,无论你开发的是什么应用,使用什么编程语言,都免不了要使用一些基础组件或者存储系统,实现这些基础组件必然会用到一些设计模式、各种算法,那这些模式和算法,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你在大学中学习的那些图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等这些课程涉及的知识。所以说,并不是这些知识你用不到,而是你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那一个好的、成体系的技术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

“基础深厚,涉猎广泛,融会贯通”。

把你个人的技术栈放到大锥形体中,应该像一个头向下倒立的鱿鱼。我们都知道,鱿鱼脑袋又大又尖,须子又多又长。把鱿鱼倒过来,它脑袋要尽量塞满这个大锥形的底部,也就是说,底层的大部分技术知识你要掌握。

向上延伸的很多触手,代表整个技术体系的最上层的众多领域中,其中几个领域你也是要掌握的。并且,自上而下,最好不要有断层,上层你掌握的技术不能只是浮于表面,而是要足够的深入,

深入到与你掌握的底层技术连通起来,

代表你的知识体系是贯通的。

举个例子,比如你写了一段代码,往数据库中写了一条数据。你编写的程序,它子啊运行时是怎么存储和传输这条数据的?数据是如何从你的程序传递给数据库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处理并存储的?数据库又是怎么把数据保存到磁盘上的?数据在磁盘上以什么形式保存的?如果你可以回到出这些问题,那代表你在这方面的知识体系自上而下已经打通了。

鱿鱼与知识体系图片

这样的个人技术体系,它有什么好处呢?你已经掌握的每项应用技术,都是你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东西,你掌握的足够深入,设计出来的技术方案或者写出来的代码质量就更高,遇到相关的疑难问题也不至于难倒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你学习新的应用技术也会非常快,因为你只要学习它上层那部分就可以了,底层的技术很多是相通的。

就象《消息队列高手课》专栏,我们用30节课的时间,讲了从消息队列的应用到实现原理、再到底层技术。然后,我们在实践篇来开发RPC框架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和消息队列用到的很多底层技术就是一样的,那你学习起来就会很容易很快。对于RPC框架这个知识体系,很多底层基础技术你都已经掌握了,你真正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相对就会少一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构建自己的技术知识体系呢?这里我给你一些建议。

我们大部分程序员的成长轨迹都是差不多的。大学学习的那些计算机专业课,除了你学的那门编程语言以外,其他的专业课毕业之后大概率是用不到的。原因是,这些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基本上处于最底层。而我们毕业后,无论是做Web开发、做APP开发,还是搞机器学习等等,在技术锥形结构中都是最上层的应用技术,距离底层的技术太远,联系不上。

这个阶段我给你的建议是,在一个技术领域内尽量扩展你的技术广度。比如,你是做 Web开发的,你可以尝试多学多用相关的技术,像各种Web框架、HTTP协议、JSON、数据库应用、相关的各种中间件和组件。你不要今天学了Spring,明天又去学习机器学习,后天再去学安卓,这样跨度太大很难建立体系。

当你在某个技术领域的技术广度足够了,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这个领域内常用的技术,你都会使用,随便一个技术,你都知道,或者即使你不知道,简单看一下也能很快明白,了解这个技术在这个技术领域内是哪一类的,至少你知道的某个技术和它是类似的。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去深入的,有目的的去找领域内最核心的几个技术,去深入地学习它的实现原理和底层技术。比如,你是做Web开发的,你可以去学习某个Web框架的实现原理,学习Web容器的工作原理、学习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等等。当你吧这个技术领域内的大部分技术研究到足够深入,能够联系起来,你在这个技术领域的个人技术体系就建好了,你的第一条“小鱿鱼”就形成了。

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一步其实是最难的,但是只要迈过这个门槛,后面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了。你这个小鱿鱼可能个头很小,须子也不多,头扎的也不够深,但是没关系,只要是建立了知识体系,这些问题都不是关键问题,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逐步成长。

建立起第一个小鱿鱼之后,你可以选择继续扩展你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养肥养大这条小鱿鱼。也可以换一个新的技术方向,再养一条新的小鱿鱼。随着你涉猎的技术广度和深度逐步增加,这些孤立的小鱿鱼,总会在底层的某个地方连通起来,变成一条大鱿鱼。当你个人的技术体系足够丰满之后,大部分新技术对你来说不过都是一根儿鱿鱼须子而已。你了解了技术全景,在构建炁你个人的技术体系,自然就不再焦虑了。

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道理总是听起来很简单,真正能理解道理,落到实践中去,还是非常难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繁琐的、琐碎的问题都需要你去解决。希望你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过程中,能沉下心,坚持去学习、练习和试错。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愿你我共勉。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的《消息队列高手课》也该说再见了。在专栏开始更新时,我曾鼓励你立flag,不知道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你是否坚持学习了每一节课?有没有离当初的目标更近一些?希望你能坚定不移地朝自己的目标走去,无悔初心。

感谢你的一路支持,专栏虽然更新结束,但我们依旧可以再留言区里继续交流技术!最后,也祝福你不仅能成为消息队列的高手,还可以通过对消息队列的学习,打通任督二脉,不仅能在职场上披荆斩棘,更能实现你的技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