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计算机网络

2.因特网发展三阶段:

(1)由单个网络ARPAnet(阿帕网)向互联网发展

(2)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NSF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

(3)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Internet_02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互联网_03

3.因特网组成:

(1)边缘部分:由因特网上的主机(端系统)组成,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

(2)核心部分:由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提供服务(连通性和交换)

4.端系统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互联网_04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不需知道客户地址,需要高级的操作系统

(2)对等连接方式(P2P)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Internet_05

5.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

6.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Internet_06

7.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服务器_07

首部包含目的地址,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

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短分组存到路由器内存里),在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服务器_08

8.计算机网络分类

(1)不同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因特网核心部分,跨国家)、城域网MAN(5~50km)、局域网LAN(1km左右)、个人区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无线技术10m左右)

9.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速率

额定速率:b/s(比特每秒或写成bps)、kb/s、Mb/s(兆)、Gb/s(吉)、Tb/s(太)

(2)带宽:表示网络线路所能传输数据的能力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数据量

(4)时延:数据从网络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时间

       1)发送时延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Internet_09

       2)传播延迟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Internet_10

       3)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处理(分析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查找适当的路由器)

       4)排队延时:分组进入路由器需排队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互联网_11

(5)时延带宽积(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计算机网络_12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

   1)信道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Internet_13

信道或网络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9.OSI/RM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服务器_14

10.五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互联网_15

1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HTTP(万维网),SMTP(电子邮件),FTP(文件传送)

12.运输层(transport layer):向两个主机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1)传输控制协议TCP--传输单位报文段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单位数据报

13.网络层(network layer):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将报文段或数据报分组),另一个作用搜索合适的路由器。

IP协议

14.链路层(data link layer):主机和路由器之间或两个路由器之间,单位是帧(包含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15.物理层(physical layer):单位比特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互联网_16

16.

计算机网络笔记--绪论(一)_Internet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