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环境:
服务端:192.168.0.134
客户端:192.168.0.120
一.服务端操作
1.安装rsync服务
yum -y install rsync
2.修改rsync的配置文件
vim /etc/xinetd.d/rsync
disable = yes 改成 disable = no
3.rsync主要有以下三个配置文件rsyncd.conf(主配置文件)、rsyncd.secrets(密码文件)、rsyncd.motd(rysnc服务器信息)
服务器配置文件(/etc/rsyncd.conf),该文件默认不存在,请创建它。
vim /etc/rsyncd.conf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告诉进程写到 /var/run/rsyncd.pid 文件中
port = 873 //指定运行端口,默认是873,您可以自己指定
address = 192.168.0.134 //指定服务器IP地址
uid = root //设置rsync运行权限root
gid = root //设置rsync运行权限root
use chroot = no //用chroot,在传输文件之前,服务器守护程序在将chroot 到文件系统中的目录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能保护系统被安装漏洞侵袭的可能。缺点是需要超级用户权限。另外对符号链接文件,将会排除在外。也就是说,你在 rsync服务器上,如果有符号链接,你在备份服务器上运行客户端的同步数据时,只会把符号链接名同步下来,并不会同步符号链接的内容;这个需要自己来尝试
read only = no //不只读,也可以写
max connections = 20 //客户端最多连接数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锁文件的存放位置
log file = /var/log/rsync.log /日志文件位置,启动rsync后自动产生这个文件,无需提前创建。
#motd file = /etc/rsyncd/rsyncd.motd //motd file 是定义服务器信息的,要自己写 rsyncd.motd 文件内容。当用户登录时会看到这个信息
[web] //模块名字,自己命名
path = /data/ //Rsync服务端数据目录路径
comment = rsync files //注释可以自己定义
ignore errors //忽略IO
read only = no
list = yes //显示Rsync服务端资源列表
hosts allow = 192.168.208.129 //允许进行数据同步的客户端IP地址,可以设置多个,用英文状态下逗号隔开
#hosts deny = //禁止数据同步的客户端IP地址,可以设置多个,用英文状态下逗号隔开
auth users = test //同步验证时用的账号,如果没有这项就是匿名同步,client同步时不用用户名也能同步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密码存在哪个文件
4.如果在配置文件中指定了欢迎信息,在/etc下创建rsyncd.motd,设置欢迎信息:
[root@hyj etc]# vim /etc/rsyncd.motd
Welcome the rsync services!
5.在服务器端建立密码文件 密码文件格式很简单,rsyncd.secrets的内容格式为:
用户名:密码
在服务器端即A机:
vim /etc/rsyncd.secrets //这个密码文件要和配置文件中的保持一致
test:nibudong //test为验证用户,nibudong为密码
chmod 600 /etc/rsyncd.secrets //修改权限为600
6.启动rsync服务
-A RH-Firewall-1-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873 -j ACCEPT //在防火墙上将837端口开放
/usr/bin/rsync --daemon //启动rsync服务
killall -9 rsync
rm -rf /var/run/rsyncd.pid //每次重启rsync都要先删除pid文件
二.客户端操作
1.安装rsync服务即可
yum -y install rsync
2.创建密码文件
vim /etc/rsyncd.passwd
nibudong
chmod 600 /etc/rsyncd.passwd
3.同步数据到客户端
/usr/bin/rsync -avHu --bwlimit=5000 --password-file=/etc/rsyncd.passwd test@192.168.0.134::test /data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等于-rlptgoD
-v, --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H, --hard-links 保留硬链结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bwlimit=KBPS 限制I/O带宽,KBytes per second
Rsync的命令格式可以为以下六种:
rsync [OPTION]... SRC DEST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rsync [OPTION]... rsync://[USER@]HOST[:PORT]/SRC [DEST]
对应于以上六种命令格式,rsync有六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1)拷贝本地文件。当SRC和DES路径信息都不包含有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就启动这种工作模式。如:rsync -a /data /backup
2)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如rsh、ssh)来实现将本地机器的内容拷贝到远程机器。当DST路径地址包含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z *.c foo:src
3)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如rsh、ssh)来实现将远程机器的内容拷贝到本地机器。当SRC地址路径包含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z foo:src/bar /data
4)从远程rsync服务器中拷贝文件到本地机。当SRC路径信息包含"::"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 root@172.16.78.192::www /databack
5)从本地机器拷贝文件到远程rsync服务器中。当DST路径信息包含"::"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 /databack root@172.16.78.192::www
6)列远程机的文件列表。这类似于rsync传输,不过只要在命令中省略掉本地机信息即可。如:rsync -v rsync://172.16.78.192/www
rsync参数的具体解释如下:
-v, --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q, --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c, --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
-z, --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b, --backup 创建备份,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
--backup-dir 将备份文件(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录下。
-suffix=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软链结
-L, --copy-links 想对待常规文件一样处理软链结
--copy-unsafe-links 仅仅拷贝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H, --hard-links 保留硬链结
-p, --perms 保持文件权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D, --devices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S, --sparse 对稀疏文件进行特殊处理以节省DST的空间
-n, --dry-run现实哪些文件将被传输
-W, --whole-file 拷贝文件,不进行增量检测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
-B, --block-size=SIZE 检验算法使用的块尺寸,默认是700字节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信息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样的方法自动忽略文件,用来排除那些不希望传输的文件
--existing 仅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DST的文件,而不备份那些新创建的文件
--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没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
--delete-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删除NUM个文件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是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force 强制删除目录,即使不为空
--numeric-ids 不将数字的用户和组ID匹配为用户名和组名
--timeout=TIME IP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I, --ignore-times 不跳过那些有同样的时间和长度的文件
--size-only 当决定是否要备份文件时,仅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虑文件时间
--modify-window=NUM 决定文件是否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时间戳窗口,默认为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创建临时文件
--compare-dest=DIR 同样比较DIR中的文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
-P 等同于 --partial
--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address 绑定到特定的地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认的rsyncd.conf文件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务端口
--blocking-io 对远程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给出某些文件的传输状态
--progress 在传输时现实传输过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志文件格式
--password-file=FILE 从FILE中得到密码
--bwlimit=KBPS 限制I/O带宽,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一般都使用azv选项(如果windows与linux同步不建议使用这个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