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在WebRTC中,我们需要对当前的音视频情况进行监控,便于对音视频质量有一个了解,同时可以用来分析定位音视频卡顿模糊等问题。WebRTC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解决方案:标准详情,基于此标准Kurento也提供了一套实现方案,接下来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2. 序列图

open vpx 标准和架构 openvidu_数据

依照上述时序图openvidu这块步骤分为2步:

第一步创建媒体通道时开启WEBRTC统计信息:

pipeline.setLatencyStats(true);

 

第二步端点调用getStats方法并处理返回Map类型的数据,重点在第二步上面。

 

open vpx 标准和架构 openvidu_open vpx 标准和架构_02

 

其中getStats方法可分别获取video流,audio流,data数据的质量统计,其中返回的Map数据里面以键值对的形式包含有所需要的数据。

列表如下:

l ssrc:同步源(SSRC)。

l firCount:计算发送方收到的完整内部请求(FIR)数据包的总数。此指标仅对视频有效,并由接收方发送。

l pliCount:计算发送方接收并由接收方发送的数据包丢失指示(PLI)数据包的总数。

l nackCount:计算发送方接收到并由接收方发送的否定确认(NACK)数据包的总数。

l sliCount:计算发送方接收的切片丢失指示(SLI)数据包的总数。此指标仅对视频有效,并由接收方发送。

l remb:接收器估计的最大比特率(REMB)。此指标仅对视频有效。

l packetLost:此SSRC丢失的RTP数据包总数。

l packetReceived:为此SSRC接收的RTP数据包总数。

l bytesReceived:为此SSRC接收的字节总数。

l jitter:此SSRC的数据包抖动(以秒为单位)。

l packetSent:为此SSRC发送的RTP数据包总数。

l bytesSent:为此SSRC发送的字节总数。

l targetBitrate:此SSRC当前配置的比特率目标,以每秒比特数为单位。

l roundTripTime:基于RTCP时间戳,此SSRC的估计往返时间(秒)。

l audioE2ELatency:端到端音频延迟(以纳秒为单位)。

l videoE2ELatency:端到端视频延迟(以纳秒为单位)。

l inboundrtp:KMS中收到的流的统计信息。

l outboundrtp:KMS发送的流的统计信息。

 

3. 注意事项

网络质量衡量的是网络链路的强度,而不是用户对视频或音频的实际感知。这一区别很重要:即使面对非常糟糕的网络链接,WebRTC仍包含非常先进的机制来尝试调整传输,但是并不能保证这些机制足以提供无缝的体验。在最佳情况下,没人会注意到,视频或音频流将以高质量进行,好像什么也没发生。否则,视频和音频可能会断断续续,并且整体质量会下降。

 

4.结束语

关于openvidu实现网络质量检测统计的分享就到这里咯。还请各位观众老爷多多交流指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