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应用需要加载一个配置文件config.txt,一般的做法类似于:

with open('config.txt') as f:
parameters = f.read()

接下来parameters中存储的数据就可以被其他代码使用,但是这样写的话程序每次启动后,数据是固定死的,无法动态地自我更新,每次要修改配置/模型只能重启整个应用。

本文中热更新的意思是在应用运行时内,从外部(如文件、数据库、REST API)中获得数据并更新应用内的Python对象。应用场景一般是应用作为服务(有对外的API),需要在不重启的前提下更新自己的配置参数或者算法模型。

热更新可以分为两种:定时更新(periodic update)和即时更新(on-call update),前者周期性地、主动地执行更新,后者则是被动地等待,直到接收到某种来自应用外部的信号才会执行更新。本文将通过内存缓存(Memory Cache)和装饰器(Decorator)技术来实现两种热更新。

内存缓存

先来说明一下内存缓存。缓存中的数据一般以键值对(key-value pair)的形式存在,value中放数据本身,key中放数据的某种描述名。缓存的容量决定了其最大可容纳的数据条数,当容量已满时再向缓存中存入新的数据,缓存就会采取开始清理行为:清除掉已存的部分数据,从而为新数据腾地方。清理的策略(具体如何清理数据)有很多种,决定了缓存的不同类型。

Python中缓存常被写成装饰器的形式,缓存数据的key里放的是被装饰原函数的参数值组合(key的生成方法可以不同,后面还会提到),value里放的则是原函数的返回值。这样当函数被调用时,程序会先去缓存数据里找是不是已经有相同的参数值,如果有就直接返回已缓存的返回值,不重复进行原函数内的计算。

注意缓存的使用有一个隐含前提:函数本身是无状态的。假如函数内引用了全局变量,或者存在闭包,那同样的参数值不一定必然计算出相同的返回值。这样缓存的返回值和实际期望的返回值就不一定一致了。

定时热更新

定时更新的实现使用了来源于第三方库cachetools的TTLCache,TTL(Time-to-Live)指存在时长策略。这种缓存为每一条存入的数据记录其存在的时长,当开始清理行为时,所有存在超过某个设定时长的数据,都会被清除掉,如果没有超时数据,缓存将会换用LRU策略(下一部分会提到)进行清理。

当我们将TTL缓存的容量设为1时、且用于加载数据的原函数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逻辑就变成了定时更新:

未超过时长:缓存保留,每次调用都使用缓存数据

超过时长,缓存清空(只有一条数据),程序重新计算(在这里即重新加载数据)

示例代码如下(运行需要安装cachetools,并在文首链接里下载完整的项目):

import time
import cachetools
from utils import change_conf_file
ROTATE = 5
@cachetools.cached(cachetools.TTLCache(1, ROTATE))
def reload():
print('Cache cleared, reloading config...')
with open('config.txt') as f:
parameters = f.read()
return parameters
class Model():
def log(self):
self.model = reload()
print(self.model)
if __name__ == '__main__':
# Reload automatically every [ROTATE] seconds
model = Model()
while True:
time.sleep(2)
change_conf_file() # change data
model.log()

即时热更新

即时更新的实现使用了来源于Python内置库functools的lru_cache,LRU(Least Recently Used)指最少使用策略。这种缓存为每一条存入的数据记录其被使用的次数,当缓存开始清理行为时,它会将使用次数最少的数据清除。

当我们将LRU缓存的容量设为1、且用于加载数据的原函数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原函数只有在第一次被调用时才会发生计算,之后调用都会直接返回缓存中的数据,到这里与一般的读取效果上并无区别。当我们需要热更新数据的时候,只需要主动清空缓存。如下例中Getter.getModel.cache_clear()。其中Getter.getModel是装饰后的函数,其中带有用于清理缓存的函数cache_clear()。有了这个扳机,我们只需要额外开发一个API(比如REST下的GET)来触发它,这样通过外部即时call API就可以进行热更新了。

示例代码如下(运行需要安装cachetools,并在文首链接里下载完整的项目):

import time
from functools import lru_cache
from utils import change_conf_file
class Getter:
@staticmethod
@lru_cache(1)
def getModel():
with open('config.txt') as f:
model = f.read()
return model
class Model():
def log(self):
self.model = Getter.getModel()
print(self.model)
if __name__ == '__main__':
# Reload only when cache_clear() is called
model = Model()
while True:
model.log()
time.sleep(2)
change_conf_file() # change data
Getter.getModel.cache_clear()
print('Cache cleared, reloading config...')
model.log()

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上面的示例中被缓存装饰器装饰的原函数getModel是一个无参数的函数,这种情况下lru_cache是如何运作的呢?lru_cache的实现中使用函数functools._make_key来生成缓存的key。在Python中,当原函数无参数时,默认参数args可认为是空元组(),可选参数可认为是空字典{},在这种情况下生成的key将会是空列表[](注意列表是不可hash的,不可直接作为字典的key,functools里的实际数据结构较为复杂,这里没有深入)。上一部分提到的第三方库cachetools实现了类似的方法keys.typedkey,两者生成的key存在区别,但是结合其他方法,行为在大部分情况是一样的,包括本文中的无参数函数情况。

import time
from functools import _make_key
from cachetools.keys import typedkey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_make_key((), {}, False)) # []
print(typedkey((), {}, False)) # ((), {}, , )

待探索的扩展问题

多线程情况:本文的热更新方法均基于缓存,而由于缓存涉及到读写操作,在多线程环境下我们需要考虑其正确性。functools.lru_cache和cachetools.TTLCache里均有使用到锁的机制,再考虑到Python的GIL锁,本文所述的热更新在线程安全上应该算是有保障的,但目前未经试验无法完全下断言。

import:假如我们在一个模块(module)里更新model,而另一个模块import这个model,那么当原模块的model热更新后,import得到的model并不会更新,这种行为可能与Python自身的module cache有关,如何实现所有module的热更新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

吐槽:这篇写得我浑身无力啊,本来觉得很简单,就平时用的小东西拿来拎拎清,没想到越拎越深…很多时候我们很happy是因为我们站在冰山的最上面,不用面对水下的魔鬼细节…作为搞技术的,我们还是不能光看脸,也要多盯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