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下的決策思考

-- 如何發揮大數據的特性,提升目前決策的未來性,降低長期決策風險?

 

By 高煥堂

 

    大數據的特性之一是:全數據。它讓我們看到整體的面貌,比過去的統計實驗途徑更迅速看到全體的變化趨勢(現況),就如同世界足球賽事的實況轉播。基於這種即時性和全體性,使得大數據帶來了極佳的短期預測性,強化了人們<目前決策>的有效性(或稱可靠性);如果數據採集和分析都可靠的話,就能大幅降低(短期)決策的風險。

    然而,愈習慣於大數據的預測性決策者,往往愈將(未來)不可預測性視為風險,而不會視為機會。於是,大數據可能引導決策者更偏於短利、實()用和見招拆招。基於大數據帶來的預測性而做決策,提升了目前決策的可靠性,卻也偏好於替(所預測的)未來做決策,因而減損了目前決策的未來性,提升了長期決策的風險。

          此外,依據諾貝爾獎得主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說,決策者(如創業家和投資者)在評估一項投資時,往往會高估成功或然率,和過度加權他們的估計,而且在其一貫的肯定模式心理運作中,會選擇性地(從大數據)提取出證據、例子和影像來支持其估計。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就可能會偏離客觀而失去真實性和可靠性;於是,大數據可能引導決策者更偏於短利、實()用和見招拆招,就真的會發生了,大幅提升了長期決策的風險。

      那麼,如何妥善發揮大數據的特性,來提升目前決策的未來性,也因而降低長期決策的風險呢? 降低決策風險是決策者的責任,就如同軍事將領常說的:不打沒把握的仗。那麼,人們又如何提升對事物的把握度,來降低風險呢? 其途徑有二:

  • 基於現實優勢,以數據來嚴格<實證>和選擇符合預測性的途徑。就是所謂的:發揮優勢,穩定之中,(找機會)力求發展。

  • 基於未來機會,以數據來嚴格<否證>和刪除無現實基礎的各種途徑,去蕪存菁,選擇能從現實通往未來願景的途徑。就是所謂的:把握機會,創新途徑,實現願景。

      

         這兩種途徑都能有效提升對事物的把握度,來降低風險。其中,前者較為關注於短期風險,大數據對於降低短期風險有加乘效果,但對降低長期風險助益較小;而後者則較為觀注於長期風險,大數據的短期預測性能有效降低短期風險,具有互補的作用。因之,就整體風險而言,後者是大數據下,企業的美好決策思考模式。

    君不見,股市投資之神 巴菲特在進行投資評估時,基於詳盡的數據分析,刪除高風險的方案,實踐他<不打沒把握的仗>的原則,大幅降低長期投資風險。這是以數據分析來檢驗長期決策的模式,有效補捉未來機會,降低風險。



~ 待續 ~

ee                                                                        ee

相關文章:<<過度依賴大數據做決策的危險與妙方>>


歡迎光臨 <新書導讀網頁> ... by 高煥堂

==> http://www.cnblogs.com/SmartADT/

大數據下的決策思考_高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