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知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2240 篇文章
读完需要
9 分钟速读仅需7分钟
记得在之前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候,有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位老师是照着ppt讲的风格,自始至终也没打算跑程序给大家演示一下,结果有一次讲着讲着开始翱翔了,说跑下程序给大家看下,结果一页ppt里面的程序调试了好一会儿没弄好,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第二位老师比较有意思,说话直白,大声大气,上课的时候不按照课本讲,刚上课的屏幕就是一个大白屏,然后从上课开始就给大家示范如何用程序的方式去设计某些功能,如何用算法实现,一边说一边演示,还故意把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坑给大家演示一下,每节课都会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自由练习,他就在教室里来来回回指点"江山“,一度让我们这些高年级所谓的学哥搬着凳子跑去低年级去蹭课。
直到我偶尔会有机会去做分享或者去给一些同学讲课,我发现技术演示这件事情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我们总是看到很多操作在老师手里行云流水,但是不知道在这背后的准备需要付出多少汗水。 我比较喜欢那种现场演示的内容,一来很亲切,二来这种感受很真实,哪怕我是一个门外汉,但是我感觉我好像走入了一个房间,我会重新审视我周围的环境。
其实工作里面的技术演示几乎无处不在,在我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发一个功能之后,在开发版本发布前,会邀请测试团队的人来到工位,开发会做现场演示,边讲变说,从数据准备到流程节点的切换,整个过程需要做到的就是流畅和准确,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基本上都会战战兢兢,有时候会是一个像素的差异,有时候会是一些字体的差异,有些会是数据的流程关联准确度,有些是流程化背后的逻辑意义,这种技术演示让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会花一些精力去模拟这个过程,毕竟对事不对人,我一直觉得这种以质量交付为目标的工作方式其实是非常赞的。
这可能是给我的一些工作也埋下了种子,在做了DBA之后,我发现所谓的技术演示一下子变得有些违和。因为基本上DBA的一些关键操作身后都会围一大群人,然后大家目不转睛的看着你在键盘前噼里啪啦,然后一紧张SQL语法错误,命令执行错误等等,这种机会确实也比较难得,但是每每经历,都是对自己的一些洗炼,回过头来,对个人也蛮好。
在运维管理工作中,我会发现大家对于工作目标不够清晰,有时候会有一种质量认知方面的误差,就是同事觉得这个事情已经可以了,但是我可能觉得还不够,如何弥补这个GAP,我觉得就是技术演示,无非两种模式,一种是开发者演示给团队或者更多的人,另外一种就是上阵体验,比如我不大熟悉这个脚本的前后逻辑,但是告诉我怎么操作就行,一通操作之后,如果整体的功能还不错,准确性稳定性都不错,那么这个事情的质量目标就基本实现了。基本上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之前未曾留意的问题或者觉得这个不应该是个问题。通过这种技术演示就可以把这些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在我看来,我会把质量交付分为如下的几个层次:
0-1,从0到1 的实现
1-4,基本可用
4-6,可用
6-8,实用,考虑体验
8-9.5,产品化。
QQ群号:763628645
QQ群二维码如下, 添加请注明:姓名+地区+职位,否则不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