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1875 篇文章
今天下班早,从今天开始到年后,我们算是有一个大长假了。回去早了一些开始收拾东西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社群的几个编辑在去年的时候寄给我一封信,看着隽秀的字迹,虽然都是感谢之眼,但是也透露着真诚。
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书信了,也很少能够被一些文字所感动。在现今贩卖焦虑的流量背书下,我们的内心其实是浮躁的,所以也会不由得交一些智商税。
而说实在的,对于焦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面对困境时,可能大多数理性的人处理的结果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于事情的处理,有城府和素养的人处理起来会让人更体面而已,除此之外,结果还是相似的。所以焦虑的事情是持久存在的,而且不会因为正确和错误而消失,这一点,最近在帮一些朋友推荐工作时感受尤其深刻。
伴随着信件这种通信方式的衰落,明信片之类的祝福也都转到了线上,以前还能啃吧啃吧的写一些祝福,现在全然复制粘贴,显然祝福也会打折。换句话说,电子邮件确实方便的多了,但是方便到我们似乎都相忘于江湖,没有微信,没有电话,连客套的祝福都省略了。
有时候就在想,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我们变冷漠了,变懒了,还是生活中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我们只能更加现实。想了想,突然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交状态,我们有微信,有朋友圈,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不用通过聊天的方式来互相了解彼此的近况,透过朋友圈的文字和状态,其实已经算是一种“沉默“的交流方式了。我既然知道你出去游玩,如果在微信里旧事重提,总是感觉怪怪的。
如果抛开信件,如果我们能够收到一封热情洋溢,没有客套措辞的老友邮件,那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在我高中的时候,看到《我的野蛮女友》里面有一段情节很有感触,他们为了证明彼此对于爱情的态度,决定分开一年,然后在一年后回到这棵树下来看看他们对于彼此的态度是否还是如一,而在这之前,他们给彼此写了一封信,算是一种仪式感极强的爱情契约。
我还真模拟了一把类似的事情,把自己的愿望写道了一个墨水瓶里,然后埋到了一个山顶上,诺大的一个山没有一个人,就这样我完成了自己的契约。
而戏剧性的,多年以后我没实现自己的愿望,带着一丝希望去找回信件,发现已经找不到了,可能是风吹平了以后的地方,可能是瓶子碎了。总之那里有我的希望,也在多年以前,我看看那个方向就会感受到那种希望的力量。
而后来,在大学,我们也做了一件类似的浪漫的事情,在大一的时候,每个人给其他几个人写一封信,看看四年后大家的态度和变化,遗憾的是,很多人压根忘了这件事情,而且每个人的变化都很大了。 我依然保留着那些信,现在读来还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