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查询业务中,有时会碰到数据量很大的清单报表。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很宽泛,可能会从数据库中查出几百上千万行甚至过亿的记录,如银行的流水记录,物流的明细等。如果等着把这些记录全部检索出来再生成报表呈现,那需要很长时间,用户体验恶劣;而且报表一般采用内存运算机制,大多数情况下也装不下这么多数据。所以,我们一般都是使用分页呈现的方式,尽量快速地呈现出第一页,然后可以随意翻页显示,每次只显示一页,也不会造成内存溢出。

传统下都会使用数据库分页机制来做,利用数据库提供的返回指定行号范围内记录的语法。界面端根据当前页号计算出行号范围(每页显示固定行数)作为参数拼入 SQL 中,数据库就会只返回当前页的记录,从而实现分页呈现的效果。

这样做,会有两个问题:

1. 翻页时效率较差

用这种办法呈现出第一页来一般都会比较快,但如果向后翻页时,这个原始取数的 SQL 会被再次执行,并且将前面页涉及的记录跳过。有些数据库没有 OFFSET 关键字,就只能由界面端自行跳过这些数据(取出后丢弃),像 ORACLE 还需要用子查询产生一个序号才能再用序号做过滤,这些动作都会浪费时间,前几页还感觉不明显,但如果翻到的页号比较大时,就会有等待感了。

2. 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

一般来说,每次按页取数时发出的 SQL 是独立的。这样,如果在两页取数之间数据库又有了插入删除动作,这时取出来的数据将是最新的,很可能和原来的页号匹配不上了。比如第 1 页取出 20 行记录后,在取第 2 页前,第 1 页的 20 行记录中被删除了 1 行,那么这时候取出来的第 2 页的第 1 行就会是原来的第 22 行记录,原来的第 21 行会落到第 1 页去了,要再倒翻页才能看到。如果基于这些数据做汇总统计,那会出现错误的结果。

还有一种不常用的方法。向数据库发出取数 SQL 生成游标,从中取出一页后呈现,但并不终止这个游标,要取下一页的时候再继续取数。这种方法能克服上述两个问题,不会发生不一致的现象,但绝大多数的数据库游标只能向后取数而不是倒回去,这样在界面上的表现就是只能向后翻页了,这一点很难向业务用户解释,所以很少用这种办法。

也可以是两种办法的结合,向后翻页时用后一种办法,一旦发生向前翻页时,则重新执行取数 SQL。这样比每次分页取数的体验略好一些,但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