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设计实践
目 次
1 序言
2 微服务
3 软件架构设计思想
4 微服务架构设计实践
4.1 项目概述
4.2 架构准备阶段
4.3 概念架构阶段
4.4 细化架构阶段
4.4.1 业务架构
4.4.2 数据架构
4.4.3 应用架构
4.4.4 技术架构
4.4.5 物理架构
4.4.6 开发架构
4.4.5 物理架构
4.4.5.1 物理架构定义
物理架构定义了“程序”如何映射(安装、部署或烧写等)到“硬件”,以及“数据“如何在”硬件“上保存和传递。
物理架构必须考虑”功能的分布“和”数据的分布“这两个方面。
物理架构的设计着重考虑“安装和部署需求”,即软件系统最终如何安装或部署到物理机器。
物理架构视图描述运行软件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等情况,还包括如何将软件包部署到这些硬件资源上,以及它们运行时的配置情况。
另外,物理架构还要考虑软件系统和硬件在内的整体IT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由于一部分运行时质量属性需要硬件或网络的支持,所以物理架构必须关注如何配置硬件和网络来配合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伸缩性、高可用性、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物理架构的设计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确定物理配置方案。
确定如何将目标程序映射到物理节点。
4.4.5.2 物理架构设计原则
4.4.5.2.1 系统部署原则
应用或服务部署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4.4.5.3 物理架构实践
4.4.5.3.1 部署架构
在网络区域划分上,分行特色业务云平台采用行方现有的针对系统内部不同业务区域采用不同等级保护策略的网络区域。
在服务器部署方式上,分行特色业务云平台第一阶段采用集群部署,这样既可以避免单点失败,又可以根据实际用户量和并发访问量,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动态增加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提高了系统性能,同时又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分行特色业务云平台的物理架构图如下所示:
4.4.5.3.2 软硬件资源配置
在虚拟机集群部署情况下,分行特色业务云平台软硬件资源建议配置如下表所示:
另外,开通总行、分行之间的访问关系:
分行应用服务器访问总行应用服务器(多台)。
分行应用服务器访问总行注册中心(多台)。
分行应用服务器访问总行监控中心(多台)。
4.4.5.3.3 私有云部署
当分行特色业务云平台迁移到行方私有云时,从总体上来说,除底层的物理基础设施发生变化,其它技术基本还是遵循上述内容。
物理基础设施发生变化以后,服务部署方式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