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OJ:
核心思想:
本题的约束条件有两个:条件1、colorx = colorz
条件2、x、y、z的坐标满足 y − x = z − y(即 y 在 x 和 z 的中心位置)
第二个约束条件可以理解为, z 到 x 的距离是 y 到 x 的距离的两倍,所以对z暴力枚举时,步长为2的倍数
考场上如果暂时没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先把 暴力枚举 写出来。本题的暴力法比较简单,只需要枚举x和z,并且在 枚举z的时候考虑步长为2 即可(这样可以保证x和z中间一定有整数y,就不用再考虑y了)。这样可以快速拿到40%的分数。
解法一、暴力枚举(40%)
#include <bits/stdc++.h>
#define MOD 10007
using namespace std;
// 40% 暴力分
int main()
{
int n, m, ans = 0;
cin >> n >> m;
int col[n+5], num[n+5];
for(int i = 1; i <= n; i++) scanf("%d", &num[i]);
for(int i = 1; i <= n; i++) scanf("%d", &col[i]);
for(int x = 1; x <= n; x++)
for(int z = x + 2; z <= n; z += 2) // 考虑x和z中间夹一个y,所以每次搜寻z时步长为2
{
if(col[x] == col[z])
ans += (((x + z) % MOD) * ((num[x] + num[z]) % MOD)) % MOD;
}
printf("%d", ans % MOD); // 最后一次别忘了除模
return 0;
}
解法二的核心思想:
思考1、对于分颜色的问题如果正向枚举超时,我们可以尝试用 桶 的方式思考。由于满足 colorx=colorz 才进行计算,所以在读入数据时 把相同颜色的色块放入同一个桶 中,这样计算时只需要每个桶内进行枚举判断是否满足 z 到 x 的步长为 2 即可。
思考2、对于桶内的编号进一步分析。如下图举例,假设蓝色的色块包含序号为1、3、4、5、6、7、12的色块。我们发现满足 z 到 x 的步长为 2 的色块 要么都是偶数 编号,要么都是奇数 编号。如果我们把奇数和偶数的部分再拆成2个小桶,那么在每个小桶内就不需要枚举判断,而是直接遍历计算每个格子即可。本题的最终结果就是每个小桶的结果之和。
思考3、以上图中蓝色奇数序号的小桶为例,该小桶内的计算公式为,
ansj=(x1+x2)∗(num1+num2)+(x1+x3)∗(num1+num3)+(x1+x4)∗(num1+num4)
+(x2+x3)∗(num2+num3)+(x2+x4)∗(num2+num4)+(x3+x4)∗(num3+num4)
=x1∗(num1+num2)+x1∗(num1+num3)+x1∗(num1+num4)
+x2∗(num1+num2)+x3∗(num1+num3)+x4∗(num1+num4)
+x2∗(num2+num3)+x2∗(num2+num4)
+x3∗(num2+num3)+x4∗(num2+num4)
+x3∗(num3+num4)+x4∗(num3+num4)
=x1∗(num1+num2+num1+num3+num1+num4)
+x2∗(num1+num2+num2+num3+num2+num4)
+x3∗(num1+num3+num2+num3+num3+num4)
+x4∗(num1+num4+num2+num4+num3+num4)
=x1∗(2∗num1+num1+num2+num3+num4)
+x2∗(2∗num2+num1+num2+num3+num4)
+x3∗(2∗num3+num1+num2+num3+num4)
+x4∗(2∗num4+num1+num2+num3+num4)
所以,如果一个小桶内有n个格子,则上述公式可以调整为
ansj=x1∗[(n−2)∗num1+num1+num2+num3+......+numn]
+x2∗[(n−2)∗num2+num1+num2+num3+......+numn]
+x3∗[(n−2)∗num3+num1+num2+num3+......+numn]
......
+xn∗[(n−2)∗num4+num1+num2+num3+......+numn]
我们发现,num1+num2+num3+......+numn 在初始读入数据时可以顺便计算出来(前缀和),将其表示为 ∑(numi),表示该小桶中所有格子的数值之和。
ansj=x1∗[(n−2)∗num1+∑(numi)]+x2∗[(n−2)∗num2+∑(numi)]+......
+xn∗[(n−2)∗numn+∑(numi)]
=x1∗(n−2)∗num1+x1∗∑(numi)+x2∗[(n−2)∗num2+x2∗∑(numi)+......
+xn∗(n−2)∗numn+xn∗∑(numi)
=(n−2)∗x1∗num1+(n−2)∗x2∗num2+......+(n−2)∗xn∗numn
+(x1+x2+......+xn)∗∑(numi)
上式中,(n-2)表示该小桶中格子的数量减2。这个 n 可以在初始 读入数据时先行累加 出来。 因此我们发现,在计算时每一个格子真正参与的部分是:
(n−2)∗xi∗numi+xi∗∑(numi)
在上式中,xi 是格子的编号,numi 是格子的数值,(n-2)是格子所属小桶中格子的数量-2(可提前计算),∑(numi) 是格子所属小桶中所有格子的数值之和(可提前计算)。至此,已不需要枚举任何数值。
同时, 每个格子不管归属于哪一个小桶,都要参与一次计算,所以把每一个格子都进行一次计算,所得到的总和就是最终的结果。
题解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define MOD 10007
#define MAXN 100005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mod = 10007;
int num[MAXN], col[MAXN]; // num[i]表示第i个格子的数字,col[i]表示第i个格子的颜色
//cnt[i][0]表示颜色为i、编号为偶数的格子的个数
int sum[MAXN][2], cnt[MAXN][2]; // sum[i][0]表示颜色为i、编号为偶数的格子上数字的∑wi
// sum[i][1]表示颜色为i、编号为奇数的格子上数字的∑wi
// cnt[i][0]表示颜色为i、编号为偶数的格子的个数
// cnt[i][1]表示颜色为i、编号为奇数的格子的个数
int main()
{
int n, m, ans = 0;
cin >> n >> m;
for(int i = 1; i <= n; i ++) scanf("%d", &num[i]);
for(int i = 1; i <= n; i ++)
{
scanf("%d", &col[i]);
// 根据格子的颜色以及奇偶,更新对应桶的∑wi。每个颜色分为奇偶两桶
sum[col[i]][i % 2] = (sum[col[i]][i % 2] + num[i]) % MOD;
// 根据格子的颜色以及奇偶,更新对应桶内的格子个数,用于n-2时使用
cnt[col[i]][i % 2] ++;
}
for(int i = 1; i <= n; i ++)
ans = (ans + i * ((cnt[col[i]][i % 2] - 2) * num[i] % MOD + sum[col[i]][i % 2])) % MOD;
printf("%d", ans);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