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简介
- 定义: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代码
- 优点:
- 解决代码的重复书写
- 可以将功能的实现者和使用者分开,提高开发效率
- 分类:
- 库函数:print、input、abs等
- 自定义:用户自己封装的函数
函数使用
- 定义函数格式
def 函数名([参数列表]):
函数体
[]表示可选,参数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是多个。 - 函数名:
- 与变量一样,只要遵循标识符的命名规范即可。
- 函数调用:
- 函数定以后不会执行,需要调用才会执行
- 调用格式:函数名([参数])
函数分类(参数与返回值)
# 无参无返回值
def print_hello():
for i in range(10):
print('Hello world!')
# print_hello()
# 带参数无返回值
def print_n_hello(n):
for i in range(n):
print('Hello world!')
# print_n_hello(5)
# 带参有返回值
def add(m, n):
c = m + n
# 使用return返回需要返回的值,不返回默认为None
return c
print(add(3, 5))
分类的标准是按照有无参数,以及有无返回值。
函数参数
- 形参:形式参数,就是写在函数定义处的参数
- 实参:实际参数,就是在函数调用时传递的参数
- 位置参数:也叫必传参数,没有默认值的参数
- 默认参数:定义时有默认值,调用时可以不传,必须写在最后
- 关键字参数:在函数调用时指定参数名字,参数的位置就无所谓。
- 可变长度参数:函数调用时可以传递比定义处更多的参数,多出来的参数会保存在args和kwargs中
def var_len_args(a, b, name=‘goudan’, *args, **kwargs):
print(a, b)
print(name)
# 是一个元组,保存多传的位置参数
print(args)
# 是一个字典,保存多传的关键字参数
print(kwargs)
var_len_args(1, 2, 3, 4, age=10)
- *的使用:
def show(a, b):
print(a, b)
lt = [1, 2]
# 需要从列表根据下标获取元素,然后作为参数传递
# show(lt[0], lt[1])
show(*lt)
def show2(aa=11, bb=22):
print(aa, bb)
d = {'aa': 123, 'bb': 456}
# show2(aa=d['aa'], bb=d['bb'])
# 上下等价
show2(**d)
函数进阶
- 函数的定义位置是随意的?
- 不是,一定是先定义后调用,函数的调用一定要放在定义之后。
- 函数的名字可以相同吗?
- 不可以,若出现同名函数,后者会覆盖前者。
- 函数内部能否再定义函数?
- 可以,定义在函数内部的函数叫内部函数,它是很多高级功能实现的基础。
变量的作用域
- 块级作用域
if True:
name = ‘ergou’
# 能够在块的外部使用,说明没有块级作用域
print(name)
- 局部作用域
- 局部变量:定义在函数内部的变量叫局部变量,只能在函数内部使用。
def test():
a = 10
#不能再函数外部使用,此处会报错
print(a)
- 全局作用域
- 全局变量:定义在函数外部的变量叫全局变量,哪里都可以使用
num = 10
def show():
# 声明使用的时外部的同名变量
global num
# 只能使用,不能修改,若想修改需要进行全局声明
num = 20
print(num)
show()
print(num)
- 函数内部可以使用外部变量,但是不能修改
- 若修改需要使用global进行全局声明
- 当函数内部与外部出现同名变量,默认使用的是内部变量
- nonlocal使用
- 说明:内部函数使用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需要使用nonlocal进行声明
def wai():
n = 10
def nei():
# 声明使用非本地变量,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
nonlocal n
n = 20
print(n)
nei()
print(n)
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