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seNet
- DenseNet的优点
- DenseNet网络结构
- bottleneck
- transition layer
- 实验结果
- 总结
- 论文地址
- 参考博客
这篇文章是CVPR2017的oral,非常厉害。文章提出的DenseNet(Dense Convolutional Network)主要还是和ResNet及Inception网络做对比,思想上有借鉴,但却是全新的结构,网络结构并不复杂,却非常有效!众所周知,最近一两年卷积神经网络提高效果的方向,要么深(比如ResNet,解决了网络深时候的梯度消失问题)要么宽(比如GoogleNet的Inception),而作者则是从feature入手,通过对feature的极致利用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少的参数。
DenseNet的优点
在深度学习网络中,随着网络深度的加深,梯度消失问题会愈加明显,目前很多论文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比如ResNet,Highway Networks,Stochastic depth,FractalNets等,尽管这些算法的网络结构有差别,但是核心都在于:create short paths from early layers to later layers。那么作者是怎么做呢?延续这个思路,那就是在保证网络中层与层之间最大程度的信息传输的前提下,直接将所有层连接起来!
- 减轻了vanishing-gradient(梯度消失)
- 加强了feature的传递
- 更有效地利用了feature
- 一定程度上较少了参数数量
DenseNet网络结构
先放一个dense block的结构图。在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如果你有L层,那么就会有L个连接,但是在DenseNet中,会有个连接。简单讲,就是每一层的输入来自前面所有层的输出。如下图:x0是input,H1的输入是x0(input),H2的输入是x0和x1(x1是H1的输出)……
相较于传统卷积网络
- DenseNet有更少的网络参数,网络更窄。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这种dense block的设计,后面有提到在dense block中每个卷积层的输出feature map的数量都很小(小于100),而不是像其他网络一样动不动就几百上千的宽度。同时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特征和梯度的传递更加有效,网络也就更加容易训练;
- 这种结构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以及进行反向传播的时候,更有利于减轻梯度消失的情况。梯度消失问题在网络深度越深的时候越容易出现,原因就是输入信息和梯度信息在很多层之间传递导致的,而现在这种dense connection相当于每一层都直接连接input和loss,因此就可以减轻梯度消失现象,这样更深网络不是问题。
另外作者还观察到这种dense connection有正则化的效果,因此对于过拟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博主认为是因为参数减少了,所以过拟合现象减轻。
DenseNet和ResNets两个网络最直观的描述:
- ResNet: 。这里的l表示层,表示层的输出,表示一个非线性变换。所以对于ResNet而言,层的输出是层的输出加上对层输出的非线性变换。
- DenseNet: 。表示将0到层的输出feature map做concatenation。concatenation是做通道的合并,就像Inception那样。而前面ResNet是做值的相加,通道数是不变的。包括BN,ReLU和3*3的卷积。
前面的Figure 1表示的是dense block,而下面的Figure 2表示的则是一个DenseNet的结构图,在这个结构图中包含了3个dense block。作者将DenseNet分成多个dense block,原因是希望各个dense block内的feature map的size统一,这样在做concatenation就不会有size的问题。
下图为整个DenseNet的结构:
这个表中的k=32,k=48中的k是growth rate,表示每个dense block中每层输出的feature map个数。为了避免网络变得很宽,作者都是采用较小的k,比如32这样,作者的实验也表明小的k可以有更好的效果。根据dense block的设计,后面几层可以得到前面所有层的输入,因此concat后的输入channel还是比较大的。另外这里每个dense block的33卷积前面都包含了一个11的卷积操作,就是所谓的bottleneck layer,目的是减少输入的feature map数量,既能降维减少计算量,又能融合各个通道的特征,何乐而不为。另外作者为了进一步压缩参数,在每两个dense block之间又增加了11的卷积操作。因此在后面的实验对比中,如果你看到DenseNet-C这个网络,表示增加了这个Translation layer,该层的11卷积的输出channel默认是输入channel到一半。如果你看到DenseNet-BC这个网络,表示既有bottleneck layer,又有Translation layer。
bottleneck
对于每个组成层使用 Pre-Activation Batch Norm (BN) 和 ReLU,然后用k通道的输出特征映射进行 3×3 卷积,例如,将x0、x1、x2、x3转换为x4。这是 Pre-Activation ResNet 的想法。这样使得每一层的输出都是k通道。
在每个Dense Block中都包含很多个子结构,以DenseNet-169的Dense Block(3)为例,包含32个11和33的卷积操作,也就是第32个子结构的输入是前面31层的输出结果,每层输出的channel是32(growth rate),那么如果不做bottleneck操作,第32层的33卷积操作的输入就是3132+(上一个Dense Block的输出channel),近1000了。而加上1 * 1的卷积,代码中的1 * 1卷积的channel是growth rate * 4,也就是128,然后再作为3 * 3卷积的输入。这就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这就是bottleneck。
transition layer
至于transition layer,放在两个Dense Block中间,是因为每个Dense Block结束后的输出channel个数很多,需要用1 * 1的卷积核来降维。还是以DenseNet-169的Dense Block(3)为例,虽然第32层的3*3卷积输出channel只有32个(growth rate),但是紧接着还会像前面几层一样有通道的concat操作,即将第32层的输出和第32层的输入做concat,前面说过第32层的输入是1000左右的channel,所以最后每个Dense Block的输出也是1000多的channel。因此这个transition layer有个参数reduction(范围是0到1),表示将这些输出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默认是0.5,这样传给下一个Dense Block的时候channel数量就会减少一半,这就是transition layer的作用。文中还用到dropout操作来随机减少分支,避免过拟合,毕竟这篇文章的连接确实多。
实验结果
作者在4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CIFAR-10、CIFAR-100、SVHN和ImageNet:
DenseNet-BC的网络参数和相同深度的DenseNet相比确实减少了很多!参数减少除了可以节省内存,还能减少过拟合。这里对于SVHN数据集,DenseNet-BC的结果并没有DenseNet(k=24)的效果好,作者认为原因主要是SVHN这个数据集相对简单,更深的模型容易过拟合。在表格的倒数第二个区域的三个不同深度L和k的DenseNet的对比可以看出随着L和k的增加,模型的效果是更好的。三个数据集(C10,C100,SVHN)上和其他算法的对比结果:
Figure3是DenseNet-BC和ResNet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对比,左边那个图是参数复杂度和错误率的对比,你可以在相同错误率下看参数复杂度,也可以在相同参数复杂度下看错误率,提升还是很明显的!右边是flops(可以理解为计算复杂度)和错误率的对比,同样有效果。
Figure4也很重要。左边的图表示不同类型DenseNet的参数和error对比。中间的图表示DenseNet-BC和ResNet在参数和error的对比,相同error下,DenseNet-BC的参数复杂度要小很多。右边的图也是表达DenseNet-BC-100只需要很少的参数就能达到和ResNet-1001相同的结果。
总结
该文章提出的DenseNet核心思想在于建立了不同层之间的连接关系,充分利用了feature,进一步减轻了梯度消失问题,加深网络不是问题,而且训练效果非常好。另外,利用bottleneck layer,Translation layer以及较小的growth rate使得网络变窄,参数减少,有效抑制了过拟合,同时计算量也减少了。DenseNet优点很多,而且在和ResNet的对比中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论文地址
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参考博客
DenseNet算法详解综述:DenseNet—Dense卷积网络(图像分类)